简述儒释道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少于3000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体。
儒家思想:
又名儒教,有人称之为儒教,因为它是一种宗教。起初是指婚丧嫁娶时的司仪。汉代以来,指孔子(公元前5565438+公元前479,春秋时期鲁人)创立的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学,简称儒教,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流派。自汉代以来,它是中国大部分历史时期的官方思想,也是普通中国人的主流思想基础。儒家思想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后一个以儒学为官学的王朝——大清帝国被民国取代后,儒学受到外来新文化的冲击最大。然而,在经历了各种冲击、灾难甚至官方政权试图彻底根除儒家思想之后,儒家思想仍然是中国广大民众的核心价值观,在世界上被视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和民族传统的象征。
道教作为一种地方性宗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中国古代整个思想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道教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吸收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对中国的历史政治、道德伦理、学术思想、古代科技、医药卫生、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柱。因此,为了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必要研究道教文化,从中汲取对我们有益的文化养料。在道教的形成过程中,民间信仰和古代学术相互交融,形成了道教文化的多样性,从而保留和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中国的根都在道家。这样读历史,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体系中,道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如果像有些学者认为的那样,文化思想分为刚柔、外显和含蓄,那么,相比之下,道家侧重的是臣服、无为、静修和隐逸的精神。它以各种形式渗透在儒、释之中,渗透在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形中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态度,体现了道家思想的隐性特征。
佛教促进了中国哲学的发展。没有佛教的滋养,就没有宋明理学。同样,如果没有佛教艺术,中国的艺术会是什么样子?随着佛教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认识到,不了解中国佛教,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汉代以后中国哲学的发展。事实上,不了解中国佛教,就无法全面了解中国的社会文化发展,也就无法真正把握中国文化的特征和精神。特别是进入宋代以后,中国的佛教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佛教的解脱幻境和理想,可以帮助人以出世的心态超脱于世,使人不会过于沉迷于世俗的物欲而无法自拔,也不会过度担心今生今世的不如意。儒释道三家在历史上以不同的人生哲学对中国人的心理调节和人生价值追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物质财富和人的物欲快速增长的当今世界,佛教应该能在净化人的心灵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最终形成了“三教合一”的基本格局,以儒家思想为主,佛道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