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2)利胆作用。给麻醉的狗十二指肠灌服大黄煎剂,可增加胆汁分泌,降低Oddi括约肌张力。麻醉大鼠十二指肠给予大黄煎剂或水醇提取物,30分钟内胆汁和胰液分泌增加,胰淀粉酶活性下降。大黄不仅能促进胆汁分泌,还能增加胆红素和胆汁酸的含量。人服用大黄煎剂15g时,胆囊明显增大(b超测得)。与动物实验结果一致。
(3)保肝。大黄对实验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四氯化碳诱发小鼠肝损伤,SGPT升高高达665438±06.0 u/65438±000ml,而正常对照组为289 u/65438±000ml。大黄治疗后,SGPT降至325.3U/100ml,肝细胞坏死变性程度较对照组轻。进一步研究发现,大黄能显著逆转四氯化碳引起的肝组织脂肪浸润和纤维化,微粒体肿胀,嵴明显下降,粗面内质网破坏核糖体。此外,还能恢复四氯化碳引起的单胺氧化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减弱。说明大黄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有防治作用。体外实验表明,大黄煎剂对乙肝抗原(HBsAg)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去除鞣质后作用减弱或消失。同时也证明了大黄醌和大黄素对HBsAg没有抑制作用。
(4)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在大鼠中使用两种实验性胃溃疡模型,应激和幽门结扎。观察到生大黄、酒炖大黄、大黄炭对应激性胃溃疡出血有防治作用。能明显减少出血面积和出血灶数量,效果与西咪替丁相似。幽门结扎胃溃疡大鼠灌服大黄粉混悬液,可缩小溃疡面积,降低胃液量、胃液游离酸和胃蛋白酶活性,而酒炖大黄无此作用。乙醇所致胃粘膜损伤模型实验表明,大黄煎剂1g/kg、0.5g/kg、0.25g/kg对胃粘膜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还能增加胃壁前列腺素E2 (PGE2)的含量,从而预防乙醇所致的胃粘膜损伤。
(5)对肠平滑肌的作用。电生理研究表明,大黄对结肠电活动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表现为簇状放电,峰值频率、振幅和收缩活动明显增加。阿托品能阻断大黄对结肠的兴奋作用。阻止结肠对水的吸收,加速结肠内溶解物质的排出,发挥其泻下作用。提示大黄的泻下作用是通过肠道M受体发挥的。
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1)抗菌。大黄抗菌谱广。敏感菌为葡萄球菌(白色、柠檬色和金黄色)、溶血性链球菌(A型和B型)、草分枝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志贺氏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人分枝杆菌、淋病双球菌、棘球蚴和炭疽杆菌,特别是葡萄球菌和淋病双球菌。在抗菌有效成分中,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的抗菌作用最强。大黄对脆弱拟杆菌有抑制作用,脆弱拟杆菌是一种肠道厌氧菌,可将复杂的胆汁酸分解为游离胆汁酸,增强对粘膜的刺激,导致胆囊炎。抗菌作用的机理主要是抑制细菌细胞核酸和蛋清的合成及糖代谢。
(2)抗真菌。大黄煎剂及其水、醇、醚提取物在体外对一些病原真菌有抑制作用。对徐岚蚕豆和蒙古品种、同心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紫色毛癣菌、铁锈色小孢子菌、大孢子毛癣菌、絮状毛癣菌和指间毛癣菌高度敏感。稀酒精浸提液比水或乙醚浸提液更有效。
(3)杀毒。大黄煎剂对流感病毒有很强的抑制作用。通过鸡胚半体内筛选法确定最小有效剂量为5mg胚。此外,对溶组织内阿米巴、人毛滴虫、阴道毛滴虫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抗肿瘤作用。
腹腔注射大黄酸和大黄素对小鼠黑色素瘤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大黄酸对艾氏腹水癌也有抑制作用,但对肉瘤S180和皮下型艾氏癌作用不明显,大黄素对乳腺癌也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主要是抑制癌细胞的氧化脱氢。大黄酸还能抑制癌细胞的糖酵解。
抗炎作用。
大黄对许多动物的实验性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小鼠口服大黄煎剂能显著抑制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廓急性渗出性炎症。同时对甲醛致大鼠足跖肿胀和小鼠、大鼠棉球肉芽肿增生有抑制作用。而酒焖大黄和大黄炭的效果较弱,可能是酒焖损失了有效成分,大黄炭破坏了有效成分。大黄的抗炎作用可能是阻断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中的环氧化酶途径,增加羟基花生四烯酸的生成,激活脂肪酶途径而达到抗炎作用。实验研究表明,大黄的抗炎作用不是通过垂体-肾上腺系统,因为肾上腺切除并不影响其抗炎作用,相反并不降低肾上腺内抗坏血酸的含量,大黄煎剂也不能延长未成年大鼠肾上腺切除后的存活时间和防止肾上腺切除后对侧肾上腺代偿性肥大。因此,大黄没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对微循环的影响。
大黄乙醇提取物给小鼠后,对耳廓微循环(动、静脉直径)无明显影响,但可使血流减慢,出现颗粒状红色细细胞聚集体,特别是在小静脉中。局部滴注不能改变肾上腺素引起的肠系膜微血管收缩,对胃小动脉和小静脉无明显扩张,有明显颗粒流,尤其是小静脉。大黄对微循环的作用主要是血流缓慢,红细胞聚集,局部血液粘度增加,局部血管不扩张,因此局部止血过程加强。
止血作用。
大黄用于止血由来已久,尤其是近几年。各种动物实验证明,大黄能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其止血有效成分为大黄酚、大黄素甲醚、α-儿茶酸和没食子酸。它们降低血管通透性,改善脆性,兴奋胃肠道局部血管,抑制胃蛋白酶活性,显著增加纤维蛋白原活性,降低抗凝因子ⅲ活性,增加α2巨球蛋白含量,竞争性抑制纤溶酶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没食子酸还能降低纤溶活性。此外,还能增加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能力,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
降血脂作用。
对于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大黄醇或水提取物能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而石油醚提取物无效。
利尿作用。
大黄素和大黄酸30mg/kg口服2-4小时后,尿量、钠排泄量和钾排泄量达到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酚作用较弱。大桂素、大黄酸和芦荟大黄素对肾髓质Na+和K+-ATPase有较强的竞争性抑制作用。
对尿素氮的影响。
用0.75%腺hum饲料喂养大鼠建立慢性肾功能不全模型,腹腔注射鸭黄水提取物生理盐水溶液可显著降低血尿氮量和肌酐量,表明大黄对氮质血症有较好的疗效。大黄一方面可以减少肠道吸收的氨基氮,另一方面可以抑制机体蛋白质的分解,从而降低血液中尿素氮和肌酐的含量。皮下注射二氯化汞诱发豚鼠急性中毒性肾炎,灌服大黄水剂可降低尿素氮。
大黄的药用价值
停滞便秘。本品泻下作用强,能清胃,推陈出新,是治疗便秘的重要药物。因其味苦性寒,善释热,故实热便秘者尤宜。常与芒硝、厚朴、枳实同用,以增强泻下和积聚之功。它是一种紧急泻药,用于治疗阳明腑实证,如大承气汤(伤寒论)。若大黄用量较轻,与火麻仁、杏仁、蜂蜜等润肠药物合用,泻力会有所缓解,如《伤寒论》麻子仁丸。内热气虚者,宜与补药同用,标本兼治。如热郁、气血不足,用人参、当归等药,如黄龙汤(伤寒六书);对于热致津液停滞的患者,麦冬、生地、玄参等。可用作增液承气汤(《温病论》);若脾阳不足,寒积便秘,宜与附子、干姜同用,如温脾汤(千金方)。
血热呕吐,眼睛发红,喉咙肿胀。本品味苦,泻下,能泄上炎之火,有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功。常与黄连、黄芩同用,治血热吐血、鼻衄、咯血,如泻心汤(《金匮要略》)。现代临床上,单用大黄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若与黄芩、栀子等药同用,还可治火邪引起的目赤咽痛、牙龈肿痛等症,如葛亮散(和剂局方)。
热毒溃疡、烧烫伤。这种产品既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内服可清热解毒,凭借其泻下作用,排出热毒。治热毒痈疖,常与金银花、蒲公英、连翘同用。治肠痈腹痛,可与牡丹皮、桃仁、芒硝同用,如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外用本品可泻火解毒,凉血消肿,治热毒痈肿疖。若用于治疗乳疖,可用粉草研末,用酒熬成糊状(女子良方);为了治疗口疮糜烂,通常用干明矾擦患处(盛慧芳)。治疗烧烫伤,可单独用散,或与地榆粉混合,用香油涂抹患处。
血瘀证。本品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功效,既能化瘀,又能清瘀清热,是治疗血瘀证的常用药物。对于产后腹痛恶露不绝的妇女,常与桃仁、土鳖虫同用,如下:瘀血汤(《金匮要略》);对于血瘀闭经的女性,可配伍桃核、桂枝,如桃核承气汤(《伤寒论》);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常与当归、红花、穿山甲同用,如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湿热痢疾,黄疸,淋证。本品有导泻、泻下之功,故可用于治疗湿热蕴结。治疗湿热蕴结于肠道的痢疾,单用大黄即可有效(苏文病机齐一包姬寿),或与黄连、黄芩、白芍等同用;湿热黄疸,常与茵陈、栀子同用,如茵陈汤(《伤寒论》);用于湿热淋证,木通、车前子、栀子等。往往是合在一起的,如八正散(合剂方)。
此外,大黄还能“破痰”,疏通脏腑,祛湿降浊。用于年老痰阻,呼吸困难,便秘者,如胡氏滚痰丸(养生主论)。
(1)兼容性和应用
用芒硝,芒硝咸寒,软坚,润燥,通便。两者必须互为利用,攻击力增强。比如“本草冲元”是和芒硝一起用的,所以它热在上半身,它调理它的肠胃,使它排水。
加上枳实,苦寒,辛凉,二药,泻下,行气,相辅相成。泻助行气,行气助泻。如《医方集》中说:“用大黄除实热,无以除之。”
与厚朴同用,性硬温,能行气,患时解实,温时祛湿。用它来放松中焦,疏通肠胃是可行的,这样中焦可以放松肠胃,泻下可以消积。
用附子,附子辛,温,养阳,两药合用,大黄用于泄,附子用于散寒,可温散寒,积滞。
用肉桂,肉桂辛,益火阴,散寒止痛,温补肾阳,两药合用,寒热相合,性平和,扶阳通便。如《西医学经验》说:“平肝之药为肉桂,肝属木。木头是肉桂的时候会干枯,但是单独用的话会散热。降胃止血的药是大黄,不逆行也不逆行。但如果单独使用,会失于寒凉,两药合用。寒热相合,自然平和,降胃平肝。”
两药合用,可防虫寒,破坚散结,疗伤止痛,破死血,起到“开收,虫动其瘀”的功效。大黄与杀虫的结合来源于《金匮要略》中的大黄杀虫丸。
与生地黄配伍,生地黄味甘,性寒,能清主,润主,凉血,生津。两药合用,可治疗心胃灼热、气火上升、血瘀所致的呕吐。能集火减血,能增水扬帆。
用甘草、甘草甘平,并补焦,调和药物的药性,两药合用可扬长避短。《王医藏》:“大黄、甘草可同用,利小便。”
配牡丹皮牡丹皮味苦,微寒,入血,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作用。互相结对,诚心做,苦口减,相辅相成,有清降行,泻火化瘀的功效。
搭配桃仁,桃仁苦、甜、平,性软润。是分血之品,最擅长破血化瘀,还能润燥滑肠。两药配伍,刚柔相济。大黄专司分血、破瘀、降瘀清热,桃仁得大黄,专司分气、润肠润燥、通滞。用于治疗产后腰痛、太阳阳明积血证、痛经闭经等。
用赤芍,赤芍能入营,活血化瘀。两者结合。赤芍直入血液,破血中瘀滞,赤芍得大黄,祛瘀生力,而* * *起泻热化瘀,和营止痛的作用。如《钱进方》中的沈明杜明丸,一药两服,主要用于治疗“久病积滞,大便秘结,胸闷腹胀,饮食不利”的症状。
(2)处方制备
大承气汤(伤寒论):本品,厚朴,枳实,芒硝。主治:阴-光热郁结,脘腹胀满,燥结。
小承气汤(伤寒论):本品,厚朴,枳实。适应症:阳明积热较轻。那些充满事实却不干巴巴的人。
调胃承气汤(伤寒论)主要用于治疗阳明热郁,燥而不饱。
大黄丸(生肌丸):本品,黄芩、黄连、当归、茯苓、黄芪、地黄、白芍、柴胡、栀子。治疗疲劳,骨蒸,精神烦躁,排便困难,四肢疼痛。
大黄甘遂汤(金匮要略):本品,甘遂,阿胶。适应症:产后血室内积水、积血,腹满,小便略困难,面不渴。
大黄当归粉(张仪彤):本品、黄芩、红花、苏木、当归、栀子、木贼。主治:眼细胞肿胀,瘀血停滞,星云渐发育。
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本品、牡丹皮、桃仁、瓜子、芒硝主要用于肠痈流脓,脘腹胀满少,按压时疼痛,如淋证、自尿、时热、自汗、恶寒、脉迟等患者。
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本品,附子,细辛。【主治】寒积内实。腹痛、便秘、胁痛、手足晕厥等。
大陷胸汤(伤寒论)大黄、芒硝、甘遂。适应症是胸结综合征。从内心深处来说,至少腹部是硬而饱满的,而且疼痛不近,便秘打结,日常吃奶很少潮热,气短干涩烦人。
大黄黄连泻心汤(伤寒论):本品,黄连。治邪热郁,心胀,按之,其脉必升。以及心火过盛,吐血鼻衄。
大黄橘虫丸(金匮要略):本品、黄芩、甘草、桃仁、蛇虫、蛴螬、芍药、生地、干漆、水蛭、甲虫。主治:劳倦乏力,腹胀,不能吃喝,内出血,指甲不对,眼睛发黑。
大黄泻热汤(外台秘方):本品、泽泻、黄芩、栀子、芒硝、肉桂、大枣、石膏、炙甘草。治心累,口舌生疮,心口满痛等。
大黄硝石汤(《金匮要略》):本品,黄柏,硝石,栀子。治黄疸腹泻,不便短赤,表里不一。
金黄散(外科精)大黄、姜黄、天花粉、黄柏、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白芷、天南星。主治:外用痈肿疼痛、痰湿壅盛、下肢丹毒、天疱疮、乳痈等。用绿茶涂抹;消肿无头,用醋或葱酒敷;一天几次,适量。
清宁丸(国家中成药处方集):本品、绿豆、车前草、白术、法半夏、黑豆、香附、桑枝、槐角、厚朴、大麦、陈皮、黄芩。主治:脏腑积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头晕耳鸣,大便秘结。每天服用1粒;一天两次。每粒药丸重9克。
大黄复方
治伤寒阳明腑证,阳邪入里,肠内大便干结,腹痛,谵妄,潮热,手足出汗,不恶寒,痞燥,皆可见。取此汤如下:大黄四盎司(酒洗),厚朴半斤(烤熟,去皮),枳实未熟(烤熟)。四味,一桶水,先煮两个东西,取两升,去我,取大黄,煮两升,去我,取芒硝,小火煮一两次,然后分温服用,其余不要服用。(《伤寒论》大承气汤)
治便秘:大黄二两,牵牛花五钱末。每次发球结束时三钱都会被罚款。如果你感冒晕厥,用酒来调节三钱。如果没有感冒晕厥,手脚热烦,那就调蜂蜜汤,吃完小赚一笔。(《苏文病机与保命集》大黄牵牛丸)
治热黄之狂:四川大黄五粮(锉微炒)。将罗捣成粉末,用腊月五升雪水,煎成糊状。分次用半勺凉水冲服。(《盛慧芳》雪花汤)
对于慢性腹泻,脓血粘稠,内急后重,昼夜过度。久治不愈者:大黄一两,细锉,好酒两杯,泡半天,再煎一杯半。大黄去后,酒分两份,立即服用,腹泻停止。如果一次没停药,再服一次,服芍药汤使其停药,再服秦煌汤使其停药,以彻底消除其毒性。(《苏文病机与保命集》大黄煎剂)
治疗妇女经血不通、带下、崩漏、肠风出血、淋证、产后出血、腹痛、男子五劳七伤、小儿骨蒸潮热,效果很快:一斤锦大黄分四份;一个小孩尿在碗里,盐两块钱。泡一天再切。一种是在一碗酒精里泡一天,切干,然后35颗巴豆仁一起炒,豆黄了,豆没用;一个是红花四两,泡一碗水,泡一天,切干;一个是当归四两,一个是一碗淡醋,泡一天,放回太阳下切。末了蜜丸大,每次50粒,空心温酒下服,去邪验之。在你下车之前拿着它。(乌鸡丸,医林集)
治疗产后血涌心脏,或胎膜滞留,腹部有血块等。:锦纹大黄一两,杵为末,头醋半升,调成糊状,药丸大如梧桐树,五丸温醋久服。也治疗因坠马造成的内伤。(钱进方)
长期患有积腹,便秘,抢气,腹胀,饮食不利:大黄,芍药。末二味,蜜丸,如梧桐子四丸,第三天,不知道,可以加六七丸知道。(《钱进方》沈明生命丸)
治疗成人及小儿疳积脾虚者:锦大黄三两,为极细末,陈醋两碗,用民用火在砂锅中熬成糊状,倒在新砖上,在太阳下暴晒三夜,然后脱药研成细末;之后用硫磺一两,官粉一两,将前段提到的大黄粉一两或三磨成细粉。十岁以下的孩子每次可以称半块钱。吃完后,他们应该躺下喝汤来调整他们的衣服。此药不宜钝,寒,肉,鱼,鸡,鹅。服药后,服用半月白米软粥。一剂不愈,半个月后再服。(《昨日食谱》余金三)
清除五脏中的湿热。治疗食积、胸痛、头晕、口干、便秘:大黄10斤,切成小块,用泔水浸泡,盖上侧柏叶,用大黄蒸熟,晒干,用10斤好酒浸泡,然后蒸干。另用桑叶、桃叶、槐叶、大麦、黑豆、绿豆各一斤,各煎蒸。每次蒸完后,仍用侧柏叶蒸干,再蒸干。制备后,用半夏、厚朴、陈皮、白术、香附、车前草。每次煎药如上蒸,蒸熟晒干,再用10公斤好酒调匀。蜜丸有五子那么大,每剂一两元,也可以散。(海印贵德清宁丸)
治疗一两天的头痛和高烧:肉桂、甘草、大黄和麻黄。四味奉上,筛待。病人用生热汤洗澡,用温水取方寸刀,第三天出汗,或排便方便。丁强人拿一把方寸刀。(《钱进方》溶于水)
治疗眼睛突发热痛、眼角肿胀:大黄(锉、炒)、枳壳(去瓤、麸炒)、芍药、栀子、黄芩(去黑心)。五味粗筛,每份五元,一杯半水煎至七分。吃完了,我就躺下来吃。(《盛济宗录》大黄汤)
治心虚吐血出血: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服三味,取三升水,煮一升,立即服用。(《金匮要略》泻心汤)
治虚劳呕血:地黄汁半升,川大黄末一寸。第二味,温地黄汁煮沸,黄色(末)搅拌,空腹服用,一日三次。(钱进方)
治肠痈,少腹胀满,按着会痛,小便自行调节,时有发热,自汗,恶寒。若脉迟紧,有血时可排脓;脉数者,脓已出,不能排出: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子五个,瓜子半升,芒硝三个。取五味,六升水,煮一升,除我,取芒硝,再煮,立即服用。有脓就有血,没脓就有血。(《金匮要略》大黄牡丹汤)
治肺痹、鼻疮肿痛:大黄(生用)1份,黄连(去须)1份,麝香(细研)1份。敷药,罗捣成粉,麝香研匀,用油打旋,敷鼻。杏仁1个(汤水浸泡,去皮,削尖,磨成糊状),大黄1个(生当末)。将配料混合均匀,用猪脂肪涂抹在鼻子上。(《盛慧芳》)
乳痈的治疗:川大黄、粉草各一两。上面是细粉,用好酒熬成糊状,倒入灯下冷却,铺纸贴痛处,仰面躺到五更。贴的时候先拌(取)一勺温酒,明天脱邪。根据虚弱程度服药,不宜服用。(《女子秘方》黄金粉)
治疗痈肿震动不能碰:大黄筛选,苦酒消肿敷,易干,但三,即痈消脓。(“填充肘部背面”)
治疗口疮糜烂:大黄、枯矾等。最后抹一抹,吐一口。(《盛慧芳》)
胡火丹全身红肿:大黄磨水,勤刷。(“应急食谱”)
治冻疮皮破,疼痛难忍:川大黄为末,新水调和,敷于冻疮处。(“养生宝”如神)
大黄的副作用
剂量
内服:煎服(治腹泻,不可久服),1-4元;还是进了药丸,散了。外用:研末,用水或醋敷。
注意
血虚气虚,脾胃虚寒,无实热,瘀滞血瘀,以及产前产后等症状均慎用。
《本草经集》:“黄芩使之。”
《药性论》:“忌冷水。干漆不好。”
《本草经》:“一切血瘀皆因血燥,非因热积;寒热是因为阴虚,而不是血瘀;麻醉是因为脾胃虚弱,而不是因为气滞;便秘是因为血虚肠燥,不是因为热郁;腹胀是因为脾虚气虚,不是饮食停滞;女子腹痛少是因为厥阴亏虚,气血不足,而非经闭血瘀所致;呕吐鼻衄是阴虚火旺,炎症过盛,血热出疹,溢于上窍,而非血热过盛所致。偏差是肾虚湿邪乘虚所致,而不是湿热实邪所致;”乳痈之毒,是由于家之气逆之,郁之,使胃气不从,逆肉而生痈肿,而非因膏梁之变,血淤之热所致。故咸忌之,以致伤胃气,死耳。"
本草:“气虚、胃寒血虚、妊娠、产后、久病、年老者,不宜轻用大黄。”
《本冯静原》:“肾虚气盛,阴虚坏疽,白赤不净等。,不应该被误用。”
大黄要辨证服用
在中外医学文化交流中,大黄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丝绸之路的驼峰上,既有瓷器的晶莹,也有药材的清香。大黄通过古波斯帝国的中转被运往西亚和欧洲,并被列入多国药典。公元757年,鉴真的僧侣前往日本传播中国文化,他们带来的药材中就有稀有的大黄。据赵翼《屋檐下杂记》记载,当时中国的大黄在俄国作为药材,病人得死。后来出现了几次违约。“下令大黄不得出口,俄国不敢闹事。”因为大黄曾经有一段时间很少见,人们一度把大黄当成一种时尚,不分体质或致病或死亡,不辨证滥用大黄的情况屡见不鲜。清代姚《竹叶亭杂记》载:朱阁师从懂医的翰林,每日将大黄汁煮成汤。吃16斤大黄,拉稀不起。有朋友为之叹息:“大黄强,酒泉应悔知大夫。”这足以警示后人,即使是一味良药,如果不辩证地服用,也会给健康和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值得今天借鉴。
大黄辨别真假
大黄又名将军和黄亮,是蓼科植物大黄、大黄党项或药用大黄的根茎。每年9-6月,65438+10月,选取生长3年以上的植物,挖根,剪去茎叶,分根,刮去糙皮和顶芽,风干,晒干或切片,入药。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解郁活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实热便秘、谵妄、食积、痢疾发作、急性腹泻、瘀血闭经、腹痛积滞、突然眼痛、吐血、鼻衄、阳黄、水肿。
大黄的品种很多,大致可以分为北大荒和南黄两大类。北大荒是大黄和西夏大黄的干燥根茎,主要是西宁大黄和泉水大黄。南大黄又名川大黄、马蹄大黄,为药用大黄的干燥根茎,两者均列入药典。市面上的大黄赝品很多,都是同一家族的,如西藏大黄、河套大黄、华北大黄、天山大黄、忻州大黄、黄图大黄等。这些品种不在药典中,不能作为大黄入药。
正宗大黄:
西宁的大黄多加工成圆锥形或腰鼓形,俗称“鸡蛋吉祥”;大黄一般较长,切成段,形状较大的往往是竖着切成块;南大黄多切成段,形似马蹄铁。西宁的大黄是大黄中的上品,外观黄褐色,白色似菱形网状纹理,俗称“锦纹”,有时有菊花状螺旋“星点”;质地坚硬,断面黄褐色,颗粒状,俗称“高粱渣”,略油,外围附近有时可见深色形成层和放射状桔黄色射线,髓内有紫褐色星点,紧密排列成环状,有黄色至棕红色弯曲纹;闻起来有一种特殊的气味,尝起来又苦又涩。大黄泉水和大黄南大黄质地较疏松,内部颜色较大黄西宁浅,织锦不太明显,横切面星点也呈环状排列,其他特征与大黄西宁相似。
假大黄:
品种很多,外观形状和表面颜色都不一样。产自西藏和河套的大黄呈锥状,外观为红棕色和黄褐色。华北大黄、天山大黄、心叶大黄为圆柱形,外观为黄褐色、褐色或深褐色。忻州的大黄多加工成椭圆形块状,表面呈褐色。大部分横截面没有正版特征,大部分横截面没有星星;正品大黄没有特别的气味,大部分微气,味微苦,有的微涩。
上一页全文完(*** 30473字)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