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节气需要注意什么?
俗话说“寒露不露脚。”寒露过后,气温逐渐下降。因此,公众不要经常赤膊暴露,以防寒气侵入体内。同时,夏天的凉鞋基本可以放好,防止“寒气自脚来”。市民可以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可以扩张血管,加快血液流动,改善脚和足部的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缓解疲劳。
根据养生理论,脚离人体心脏最远,负担最重。所以这个地方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而且脚部的脂肪层很薄,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到寒冷的刺激。发现足与上呼吸道粘膜之间有密切的神经联系。脚一旦受凉,会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脚部保暖尤为重要。
2.适时添衣
此外,寒露过后,天气寒冷,老人、儿童和体质较弱的市民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步添加衣物。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季适度受寒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的抗寒能力,但老年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病的人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生病。换季的时候不要太快换衣服。厚度最好搭配,主要是保暖。“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寒露季节,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合理安排。人们认为,当气温下降,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性增强。当环境温度下降时,人体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所以为了及时预防感冒,就要及时更换衣服。
同时要随时准备急救药物,预防气温骤降引发的哮喘、中风、心肌梗死等突发疾病。
3、盐晚了。
寒露是寒暑交替的秋天的开始。秋天,秋燥是一件麻烦的事情。健康专家建议,应对秋燥的最佳饮食是“早上盐水,晚上蜂蜜汤”。发现皮肤越来越干,很多人认为只要多喝水就能补水。事实是,单独喝白开水容易失水。但是,如果你在开水里加一点盐,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这个方法和补充生理盐水是一样的。
4.早睡早起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汇聚沉淀。此时正是人保养阳气的时候,所以人的起居时间也要相应调整。苏文四气调神理论中有一句话是“秋三月,人早卧早起,与鸡同乐。”论点是告诉人们秋天养生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