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内家拳解读:如何养气、练气、用气?(1)
武当内家拳经解读:如何养气、练气、用气?(1)接触武术两年多了。从一开始,我就无所适从,我感到逃避和矛盾。现在一步步感觉有点智慧了。从最初的身体硬朗到现在,渐渐的变得轻松,放松,从内心和身体开始喜欢杂技。在此,我特别感谢带领我走向武术之门的老师和同伴们。没有你的帮助,我不会反思和认识我的身体。感谢网上所有分享家内武功的老师。因为你的示范,我对武术有了更直观的视觉认识,对拳术经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感谢古代的圣贤,因为你的无私和智慧,为后来的学者们留下了一条探索‘人类生命科学与艺术’的道路。我也愿意分享我一路走来的一点点感悟。肯定不是完美的,甚至很多都不是我意识到的。但我觉得这并不妨碍我和你讨论武术,因为人是在错误中成长的,错误是不完美的,但这个“不完美”只是那个“完美”的一部分。一、为什么古人常说“练功要三分病”?真正的‘内家拳’首先要起到‘调理身心’的作用。正是练了两年,身体进步不是很明显,才不得不去钻大量武术书籍和视频的空子,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很多练习者在身体虚弱之初,就抱着‘强身健体’的目的练武。然后,我也看到有人提出了“练武要三分病”的观点。很自然地,我把两者联系起来,心想:为什么这么说?按照内家拳经《伏太吉传》的始祖张三丰的说法,为了延长天下英雄的寿命,他不应该是他技艺的最后一个耳朵。可见,内家拳的第一个出发点不是为了武功,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悟道”,而只是为了一个简单朴素的目的——延年益寿!那么我们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显而易见,需要调理身心健康。如果身体不健康,心灵不安宁,长寿就是痴人说梦。另外,从现实生活来看。很多中老年人还在传承中国的“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他们虽然没搞懂其中的核心,也不能提升到“打架斗殴”的层次,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他们以为自己的东西算什么!其实外国人是知道如何从中发现“奥秘”的。他们发现,在中国的公园里,那么多练太极的人,散发着一种宁静平和的能量场,对自己和他人都大有裨益!不管是叫锻炼还是玩还是别的什么,都有一定的优势。至少它实现了一个功能:健身!仅此一点,对很多人来说就足够了。最后,来自武道的考验。一个人的功夫练的是真是假,走的方向对不对,看他的身体变化就知道了。这一点,我在带孩子练习的经历中感觉非常明显。有一个孩子,就叫他萧也吧。一开始从传统学校出来接触体能训练,连基本的蛙跳都不会。跳了一两下就开始喘气了。当时执着于“让孩子尽快提高”,所以安排了“强度训练”,目前很多学校甚至专业体校也在用。就是既然跳不好就要反复训练。孩子听了安排,但过程其实很难受。于是,我问自己:如果是我,我会喜欢这样吗?想到刚开始练功夫和练大云手时那种“痛”的感觉,后来就放弃了这种训练方法。现在回想起来,很遗憾,也为自己的“简单方式”感到愚蠢当我进一步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武功时,我发现了一些奥秘。我自己身体偏瘦,处于‘亚健康’状态。表现为:气机不畅,体内阻滞较多,中气不足,爬山时气喘吁吁。这直接导致了我刚开始练的时候和别人的明显区别:因为别人气足,开始动起来,内气自然会配合,所以看起来做的很到位;而且我自己也很缺气,举手有点尴尬。就像一个充满气体的气球。如果你改变它的形状,它将是“完整的”。气不足的气球换了就不好看了。但是,因为一个人的长相丑就断定他修行有问题,就有点可笑了。我们必须思考:为什么他没有被塑造?让他真的粗心,还是身体基础有差别?因此,我不再执着于萧也的身材,而是开始关注如何调理他的身体基础。我猜测:如果他的身体能有很大的变化,说明我的引导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