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有音乐家的后代吗?

大陆有音乐家的后代。

时隔60多年,2018年,乐氏同仁堂第14代传人乐觉新从台湾省来到大陆,带着乐氏家族世代相传的皇家医学古方踏上了大陆。

乐家上一次在大陆留下足迹是1949。当时,新中国成立前夕,乐觉新之父乐氏同仁堂第十三代传人乐带着乐氏家族手写的秘方去了台湾省,从此再也没有回过大陆。

对于1971出生于台湾省的乐觉新来说,这是一片他从未见过,却又熟悉的土地。小时候,父亲乐惠崇总是给他和他的兄弟姐妹们讲“内地”的故事,从老北京的城楼、街巷到气候的变化,从乐人的祖屋规矩到同仁堂大院的场景,都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一座百年古宅:

明朝永乐年间,乐师从浙江宁波迁到北京。施乐的第一位音乐家勒·蔡亮以做敲钟医生为生,他走街串巷,从事医药工作。第四代传人乐显扬,康熙年间进入太医院。乐咸阳通过结合古方、宫廷秘方、偏方、祖传秘方,设立了药室。1699年,康熙将其命名为“同仁堂药室”。

“同仁”取自经络中“同仁”之音,意为“同修仁者,助天下养生”,此名沿用至今。药店成立三年后,乐显扬的三儿子乐冯明在北京前门外大栅栏路南开了同仁药店。作为第五代的后裔,勒·冯明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康熙四十五年(1706)编著《乐氏祖代切丸、切粉、切丸方》一书,收录历代御用秘方、古方、家传秘方、验方362个。

同时在序言中提出“观肘后辨地产”和“加工虽繁不敢省工,口味虽贵不敢减材”的制药标准,视为施乐的祖训,至今仍需严格遵守。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药材的来源一定要严格鉴定。药品生产过程虽然复杂,但一定不省力。药材虽贵,但一定不能减肥。用今天的话说,他们不应该偷工减料。

制药需要有工匠精神。这一祖传格言为同仁堂后来的发展建立了严格的选方、用药、配比、工艺规范,代代相传,培育了同仁堂的良好口碑。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乐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