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生态学的背景和内容
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的融合,电影生态的概念就是相互融合的很好的例子。但是景观生态学不容易与淡水科学联系起来。
结合起来,水体在景观图上往往被描绘成一个不透明的异质块,水科学家也不常借用景观生命。
国家科学的工具和概念解释了它们。原因是淡水生态系统的格局很难被看到(多一个水介质,可见的格局也很短)。另外,由于系统无法理解系统本身和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就水而言,水很容易形成认知障碍。要从更高的层面研究水体,把视野从水体拓展到集水区(针对静水体)或流域(针对动水体),开展流域生态学研究。
流域生态学不同于景观生态学,它与景观生态学的区别和联系如下:流域有明确的地理界限,而景观没有;流域和景观是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区域;景观主要针对土地。流域主要关注水系:流域和景观都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景观生态学是地理学和生态学的交叉学科,而流域生态学是淡水生态系统向陆地生态系统的延伸。景观生态学以景观为对象,研究其结构、功能及其变化,即景观要素与生态客体(如动物、生物量和养分)的空间格局,景观要素间生态客体的流动,以及镶嵌物随时间的变化;流域生态学研究流域内不同景观(高地、海岸带和水体)和不同生态系统之间信息、能量和物质的变化规律。
流域生态学的研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盆地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地理和古气候);
(2)流域景观系统的结构(不同生态系统或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即与生态系统的大小、形状、数量、类型和配置有关的能量、物质和物种的分布)、功能(空间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能量、物质和物种的流动)和变化(生态镶嵌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变化);
(3)流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变化过程的测量。
对流域景观格局的影响和响应(如水生、陆生和水生交错带生物群落和物种);
(4)流域主要干支流的营养物质来源和初级生产力,干支流间的能量和物质循环关系及其规律,流水与静水生境间营养物质来源和能量的动态研究,河湖屏障的生态效应;
(5)流域生态特征、区域生态环境改善生态工程、流域城市生态、人文生态和生态经济;
(6)河流系统、污水处理与循环生态工程系统的环境背景值和环境容量研究;
(7)水体梯级开发的生态后果与对策,自然灾害的评估与预警;
(8)流域工农业现状、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开展流域生态系统研究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交叉渗透和联合研究。以长江流域为例,几十年来,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与其他科研院所合作,对水生态和陆地生态进行了调查研究,为长江流域的资源与环境科学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对流域生态系统的研究具有比较雄厚的科技储备。“九五”期间,有关部门将选择重点类型和区域,研究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维持机制,包括重要生态系统的优势种、关键种的保护生物学、类群(食物网)间的相互作用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生境破碎化的原因与恢复等。作者建议在选择重点类型和区域时,应选择有代表性的中等尺度流域,并组织若干研究单位合作,共同开展流域生态研究,以增强生态系统多样性研究的理论性和实用性。
就水生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研究而言,近期应通过调查和收集各方面的数据和信息,建立并逐步完善中国水生生物和内陆水体数据库(DOBEIC)。结合3S技术、非线性科学和现代计算机理论,尝试以非线性方式测量水体中的过程和治理特征,从而将尺度转换为尺度推演,再与DOBEIC结合,扩展到长江中下游的淡水湖。具体研究了湖泊水系分形特征与环境质量的关系、水生植物分布格局的非线性测度及其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人类活动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对策、优化林农渔复合生态系统结构的技术与示范、利用SPOT卫星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动态监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