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有科学技术吗?

是啊!

1.天文日历

建有商都、大都、登封等地的天文台,远至极南极北的南海,建有27座天文观测台,在测黄池距离、观星等方面成绩卓著。涌现出郭守敬、王勋、耶律楚材、扎马鲁丁等一批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等人主持编年史,研制了简易仪、直立仪、标准表、风景符号、直立计、星象、竖仪、证明仪、计时仪、日食仪等十几种天文仪器。编年历将一年分为365.2425天,废除了我国传统的编制历法的方法,即上元积年法,而采用近代的截元素法,这是人类历法史上的一大进步。这种历法出版于至元十七年(1280),使用了400多年。

2.数学

元代是中国数学发展的高峰,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数学家及其著作。比如叶莉和他的《圆海镜》、《一古衍断》;朱世杰和他的《算术启蒙》和《思源遇见》;芒戈对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研究:叶莉的天体术(即建立方程的方法)和朱世杰的四元术(即多高次联立方程的解法)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新成果。算盘也在元代开始成型。

3.农业和畜牧业

《农桑提要》、《农书》、《农桑衣食提要》等三部书的问世,标志着元代农牧业的成就。《农桑纲目》是元政府编撰的。全书分为七卷十篇。它总结了袁以前的作物种植和牲畜饲养,保存了大量的农业古籍,对推广农业技术和指导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书》是著名的农学家王镇写的。全书分为三部分:《农桑通集》、《古柏谱》和《农气图》。王镇认为,不逆农时,适时播种,因地制宜,适时施肥,兴修水利,是农业获得丰收的保证。其中,种植棉桑具有现实意义。绘制了306幅各种农具和农业机械的地图,对改进耕作技术起了很大作用。《农桑衣食概要》是维吾尔族农学家卢明善写的。本书注重实用性,按月记录农耕活动,特别涉及游牧生产,可以弥补《农桑瑶姬》等古代农业书籍的不足。

4.医学和药学

根据历史记载,“金元四大家”中有两位生活在蒙元时期。师从刘,强调健脾胃,创立补土学派,著有《脾胃论》、《伤寒论》等。朱震亨师从,发展了刘的火热学说,主张以滋阴为主,用滋阴降火之剂。后来朱震亨称之为“滋阴派”,著有《格致余论》、《局戏》、《辨伤寒论》等书。在外科骨科方面的成就更为突出,魏宜林在麻醉和骨折复位手术方面有所创新。华寿擅长针灸。此外,民族医药传入中原,涌现出萨德米(蒙古族)、爱薛(回族)等民族医药专家。

5.食疗与养生。

食疗以蒙古族胡思慧的《饮食记》、元朝政府的《柴米油盐全集》、贾明的《饮食须知》、倪云林的《云林堂饮食系统集》为代表。《饮膳》作为我国第一部食疗营养学著作,约365,438+04种饮食,对其制作工艺、烹饪技巧、禁忌症、医疗作用等都有详细介绍,在我国食疗营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养生方面,丘处机的《养生论》、李道纯的《气功养生专论》、李鹏飞的谋士《三元延寿书》、萧廷之的《大仙集》是代表。

6.地理

《元朝统一志》的编纂、河源的探险、舆图的出版和大量游记的出版是他的主要成就。元朝统一编年史由政府主持,扎马鲁丁和于应龙负责。这本书详细描述了中国各州县的建立和演变,郭城的城镇和村庄,山川河流,风土人情和历史人物,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元朝十七年(1280),忽必烈命女真勘探黄河源头,认为星海(霍敦淖尔)为黄河源头,更接近实际。潘昂肖也以此为基础写了《河源志》。道士朱思本考察了今天华北、华东、中南等广大地区的地理情况,参考了元朝的《统一志》等地理著作,用“算内画方”的方法绘制地图,成为元代地理史和中国地图史上划时代的人物。旅游地理著作有耶律楚材的《西游记》、李志昌的《长春真人西游记》、周大观的《海岛实录》和《王大元岛简介》等,记述了中外的地理、风俗和贸易,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7.体系结构

元代疆域的扩大和城市经济的繁荣为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元代新建或改建的城市有元大都、元上都、鹤林城、集宁路城、应昌路城。元大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宏伟的城市之一。此外,由于元朝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佛教和伊斯兰建筑技术也大量涌入中原。佛教建筑以山西洪洞县大都妙应寺的广胜寺、白塔为代表,伊斯兰建筑以京、杭、xi安的清真寺为主。这些建筑已经开始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和技术相融合。具有北方草原游牧风格的蒙古包也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此外,在火炮方面,元朝研制了中国兵器史上第一件金属管形射击火器——火铳。陶瓷继承了宋代各种窑的烧制技术,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增加了花色品种,成为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商品。在印刷、造船、航海和水利工程技术方面也有许多新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