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医古老的养生方法“敲钟”?保健效果如何?

古人认为,好牙齿使人健康,健康使人长寿。可见,牙齿与人类的生长和兴衰密切相关。唐代名医孙思邈也提倡“晨起三百次”。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敲牙健身的习惯。他曾说:“午夜过后,穿上外套盘腿而坐,敲36下牙,你会觉得神清气爽。”

乾隆皇帝是清朝在位时间最长、寿命最长的皇帝,他长寿的秘诀之一就是“牙齿要勤敲”。敲牙,又称“敲钟”,是中国古代非常流行的养生术。民间谚语有句话叫“三百六十颗牙一夜敲,七老八十颗牙不掉。”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人在叩齿的过程中唾液会增多,而传统医学认为唾液可以滋养五脏六腑。现代医学也证明,唾液中含有多种与生命活动有关的物质,不仅能促进消化吸收,还具有滋阴降火、生津补肾、润泽皮肤毛发、疏通关节窍等重要作用。

肾精充足,所以牙齿坚固,不易脱落;肾中精气不足,牙齿容易松动,甚至提早脱落。敲击牙齿可以坚固牙齿,补充肾精,所以可以强肾。敲牙的主要作用是坚固牙齿。如果牙齿健康,食物就容易咀嚼,胃部负担就会减轻,从而达到养胃的效果。敲击牙齿产生的唾液可以减轻脾胃的负担,从而达到健脾胃的目的。牙齿和骨骼同源,由肾精滋养。叩诊可以补肾填精,自然会对骨骼有益。持之以恒,必然会达到强健骨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