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孩子,不要贪心。腊八过后就是新年了。这是什么歌?

这是一首北京民谣,叫“腊八之后是年”

歌谣内容:孩子,孩子,不要贪吃,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了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蜜瓜发粘;二十四扫屋;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杀公鸡;二十八、送面子;二十九、馒头;熬夜30晚;第一天第二天满大街走。

关于腊八节

1,腊八节,俗称“腊八”,是腊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的传统。在一些地区,他们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也是佛祖释迦牟尼出家为道的日子,称为“法宝节”,是佛教中盛大的节日之一。

2.岁末,“蜡”有三层含义:一是“蜡,则也”,意为新旧交替(《隋书礼仪》记载);二是“猎蜡者共猎”,意思是在野外狩猎可以让动物祭祀祖先和神灵。“蜡”来源于“肉”,意为“冬祭”用肉;第三,“蜡者,追疫迎春。”腊八节又称“佛教开悟节”、“开悟会”。其实可以说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的由来。

3.节日谚语

过了腊八,就是过年了。

喝完腊八粥,我会做“年”。

腊八冰不能吃坏人。

谁先在灶烟囱里抽烟,谁的高粱就先红。

拉巴拉巴,冻结你的下巴

拉齐巴拉,冻死在西部寒鸦。

冬天麦子盖三层被子,明年枕着馒头睡。

腊八。拉巴,是的,拉巴,不,哈萨。

腊八,向火炉献祭,新年来了,女儿要花,男孩要枪,老太太吃桂花糕,老人戴新毡帽。

吃完腊八饭,来年就干!

4.历史导论

自古以来,腊八被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和井神),以祈求丰收和好运。据《礼记》记载,腊祭是“十二月之年,万物汇聚,各有所求。”夏朝称拉日为“甲平”,商朝称“青丝”,周朝称“大蜡”。因为它在十二月举行,所以被称为腊月,腊祭被称为腊月。先秦时期的腊月是至日冬季后的第三天,后来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当地的影响,传统文化将腊八节附加为佛历开悟日。后来随着佛教的盛行,佛陀的开悟日与十二日合并,在佛教界被称为“法宝节”。南北朝开始固定在腊月初八。

《说文》载:“腊祭三百神后,冬至日。”可以看出,至日入冬后的第三天是腊月。后来由于佛教的介入,腊月改为十二月初八,从此成为一种习俗。

5、腊八粥

腊八粥腊八有在这一天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经有1000多年了。它最早始于宋代。腊八这一天,无论是朝廷、政府、寺庙,还是黎民百姓家,都会煮腊八粥。到了清代,喝腊八粥的习俗更加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和王子都要给文武大臣和侍从吃腊八粥,并把米饭和水果分发给寺院,供僧侣们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祖;同时,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饭,给亲戚朋友送礼。

虽然不同地区的腊八粥食材不同,但基本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杏仁、桂圆、葡萄干、银杏等干果。腊八粥不仅是时令食品,也是很好的保健品,尤其适合在寒冷的天气里保养脾胃。

(参考:

百度百科:腊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