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的饮茶爱好和习惯
一昆明九道茶
九道茶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尤其是云南昆明。
二藏茶
藏式酥油茶是在茶汤中加入黄油等调味品,通过特殊方法制成的一种茶汤。
三种维吾尔香茶
维吾尔族,主要生活在新疆天山南麓,主要从事农业劳动,主食是面粉。最常见的是用小麦粉烤的馕,它是黄色的,香脆,形状像一个圆形的蛋糕。吃饭的时候,他们总是喜欢配着香茶吃,平日里也喜欢喝香茶。他们认为香茶有养胃提神的作用,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饮料。
四大回族刮碗茶
回族饮茶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喝刮碗茶。
回族同胞认为,每次喝刮痧碗形茶都是一种甘甜的养生茶,每次都不一样,而且能解闷生津,滋补强身。
五蒙古咸奶茶
蒙古族喝的咸奶茶多为青砖茶或黑砖茶,炊具为铁锅。制作时,应先将砖茶打碎,将洗净的铁锅放在火上,盛2-3公斤水,将水煮沸至刚刚沸腾,加入25克左右的碎砖茶。当水再次沸腾5分钟时,加入牛奶,用量约为水的五分之一。稍微搅拌一下,然后加入一些盐。当整壶咸奶茶开始沸腾时,就认为煮好了,可以盛在碗里饮用。煮咸奶茶很有技术含量。茶汤的味道和营养成分的多少,与用茶、加水、拌奶、添料的顺序有很大关系。如果茶叶放的晚了,或者加茶加奶的顺序颠倒了,茶的味道就出不来了。而且泡茶时间太长,会失去茶的香味。蒙古族同胞认为,只有器皿、茶、奶、盐、温度相互协调,才能做出咸奶茶。为此,蒙古族妇女练就了一手煮咸奶茶的好手艺。女孩子懂事的时候,妈妈会细心的教女儿泡茶的技巧。女孩子结婚,新婚的时候,也要在亲朋好友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泡茶能力。否则就会出现家庭教育的缺失。
侗族和瑶族的油茶。
居住在云南、贵州、湖南和广西邻近地区的侗族、瑶族和其他兄弟世代居住在一起,非常好客。虽然他们的习俗不同,但他们都喜欢喝油茶。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亲朋好友进家门,总喜欢用做法精致、调料精选的油茶招待客人。
七个土家族人的茶砸
在湘、鄂、川、黔的武陵山区居住着许多土家族。千百年来,他们代代相传,至今还保留着一种古老的吃茶方法,那就是喝茶。
擂茶,又名三生汤,是由生叶(茶树上采摘的新鲜茶叶)、生姜、生米粒混合、研磨、加水熬制而成的汤,故名。相传三国时期,张飞带兵攻打武陵(今湖南常德)的虎头山,恰逢当地夏季炎热,瘟疫蔓延。张飞麾下数百将士病倒,连张飞本人也未能幸免。危急之时,村里一个郎中觉得张飞部下纪律严明,秋无犯罪,就把自己祖传的消除瘟疫秘方给砸了茶,结果茶(药)治好了。其实茶可以提神祛邪,清火明目;生姜能调脾解表,祛湿发汗;小米仁能健脾润肺,和胃降火,所以说茶叶捣烂是治病的良药是科学的。
八大白族三道茶
白族散居在我国西南地区,主要集中在云南大理,这里风景优美。这是一个好客的国家。逢年过节、过生日过生日、男女结婚、拜师学艺等喜庆日子,或亲朋好友来访时,会以“苦、甜、难忘”的三茶相待。
久哈萨克奶茶
主要生活在新疆天山北麓的哈萨克族,以及生活在这里的维吾尔族、回族等兄弟民族,茶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和吃一样重要。他们的经验是“一日三茶,提神醒脑,辛苦了;“我已经三天没喝茶了,累得起不来了。
十苗八宝油茶汤
居住在鄂西、湘西、黔东北的苗族,以及部分土家族,都有喝山茶花汤的习惯。他们说:“一天不喝茶花汤,桌子就不香了。”。如果有客人进来,会用香脆可口的八宝油茶汤招待。八宝油茶汤的制作比较复杂。首先,玉米(煮熟的和干的),大豆,花生,一种米粉煎饼,豆腐干,粉丝等。必须用茶炒熟,放入碗中备用。
然后是炒茶,尤其是火候,这是制作的关键技术。具体做法是在锅中放入适量的茶油。当锅里的油冒出烟时,加入适量的茶叶和辣椒翻炒。待茶叶变黄,散发出焦糖香味时,将水倒入锅中,加入姜丝。锅里的水烧开后,慢慢加入一点冷水。当水再次沸腾时,加入适量的盐、少许蒜、胡椒粉等。,用勺子搅拌一下,然后把锅里的茶汤和调料一个一个倒入盛有油炸食品的碗里,这样八宝油茶汤就做好了。
用油茶汤招待客人时,家庭主妇大多用双手托盘,托盘上放几碗八宝油茶汤,每碗放一勺,以示对客人的礼遇。这种油茶汤,因为用料考究,制作精细,一碗端上来,清香四溢,沁人心脾。喝在嘴里很好喝,香气四溢。既解渴,又能填饱肚子,风味独特。是中国饮茶技术中的一朵奇葩。
十一回苗族罐茶
居住在中国西北地区,特别是甘肃的一些回族、苗族、彝族同胞,有喝罐装茶的嗜好。每当进入农家乐,就看到大厅地面上挖了一个大池塘(坑),烧着柴火或烧着炭火,上面放着一个水壶。早上起来,主妇会很快煮好几壶茶。这种情况在六盘山地区的兄弟中最为常见。
喝罐装茶主要是绿茶,也有少数是用油炒或者在茶里加胡椒,核桃仁,盐。
十二种瑶族和壮族的咸油茶。
瑶族和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但也分布在湖南、广东、贵州和云南等邻近的山区。瑶族的饮茶习惯很奇怪。都喜欢喝一种咸的山茶油,类似于菜。他们认为喝山茶油可以充饥、强身健体、祛邪祛湿、开胃生津,还可以预防感冒。对于一个生活在山区的人来说,咸山茶油真的是一种健身饮料。
石三基诺族的凉茶和煮茶
基诺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尤其是景洪。他们的饮茶方式很少见,常见的有两种,分别是凉茶和煮茶。
施思佤族的烧茶。
佤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的沧源、西盟等地,部分聚居在澜沧、孟连、耿马、镇康等地。他们自称“阿瓦”和“不饶”,至今还保留着一些古老的生活习惯。饮茶烧茶是一种由来已久的饮茶习俗。
“十五”傣族竹筒香茶
竹筒香茶是一种具有傣族独特风味的茶饮料。傣族世代生活在云南的南部和西南部,尤其是西双版纳,是一个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民族。
刘诗拉祜族烘焙茶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的澜沧、孟连、沧源、耿马、勐海。拉祜语中,老虎叫“拉”,烤肉叫“胡”。所以拉祜族人称“猎虎”。喝烤茶是拉祜族古老而传统的饮茶方法,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十七世纪景颇族的腌茶。
生活在云南德宏的景颇、德昂等兄弟,至今还保持着以茶为菜的吃茶方法。
腌茶一般在雨季进行,所用茶叶为未经加工的鲜叶。制作时,姑娘们先将采自茶树的鲜叶用清水洗净,将鲜叶表面附着的水分沥干备用。
腌制茶叶时,先用竹条将鲜叶摊干,稍掉水分,然后稍加揉搓,加入少许胡椒粉和盐,拌匀,放入壶或竹筒中,一层一层用木棒扎紧,拧紧壶(筒)盖或用竹叶塞紧。静置两三个月,直到茶的颜色开始变黄,就算是泡好的茶了。
泡好的茶从坛子里拿出来晾干,然后放进瓦罐里,和食物一起服用。注意一点,吃的时候也可以拌点香油,还可以加点大蒜或者其他调料。
十八哈尼人的陶罐茶
哈尼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红河、西双版纳地区,以及江城、澜沧、墨江、元江等地,有“和谐”、“布都”、“艾尼”、“卡多”等不同的自名。喝陶罐茶是哈尼族的一种爱好,是一种古老而又简单的饮茶方式。
陶罐煮茶的方法比较简单。一般每当有客人进来,主妇先用瓦锅(或瓦锅)烧开水,然后在开水中加入适量的茶叶。壶中的茶再次煮沸3分钟后,将茶倒入一个用竹子制成的小壶中,逐一呈献给客人。平日里,哈尼族同胞总是喜欢在下班后和家人一起喝茶聊天,享受天伦之乐。
十九傈僳族油盐茶
傈僳族在唐代称为“傈僳族人”或“栗粟”,在明清时期称为“李”或“栗粟”。他们主要生活在云南怒江,散居在云南的丽江、大理、迪庆、楚雄、德宏,以及四川的西昌。这是一个淳朴好客的民族。
傈僳族人喝的油盐茶制作方法奇特。先将一个小陶罐放在火坑上加热,然后将适量茶叶放入罐中,在火坑上不断翻滚,使茶叶烘烤均匀。当茶叶变黄,有焦糖味时,加入少许食用油和盐。过一会儿,加入适量的水煮沸2-3分钟,然后将壶中的茶汤倒入碗中饮用。
在制作茶汤的过程中加入食用油和盐茶。因为在制作茶汤的过程中加入了食用油和盐,所以喝起来“味美油咸,既有茶的浓醇,又有糖的回味”。经常被佤族同胞用来招待客人,也是家人团聚喝茶的一种生活方式。
20布朗族绿茶
布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以及临沧、澜沧、双江、景东、镇康等地的部分山区。喝青竹茶是一种方便实用的饮茶方式,一般在出村务农或上山打猎时使用。
布朗族人喝的青竹茶制作方法奇特。先切一根碗口粗的鲜竹筒,一端削尖插入地下,再在筒内加入泉水作为泡茶器。然后,找一些干树叶,绕着竹筒烧,作为燃烧的材料。当桶里的水沸腾时,立即加入适量的茶叶。3分钟后,将煮好的茶汤倒入事先切好的竹壶中,即可饮用。竹筒茶融合了泉水的甘甜、竹子的清香和茶的浓醇,风味独特,久久难忘。
“龙虎斗”与21世纪纳西族的盐茶。
纳西族主要生活在云南省的景区丽江,是一个爱茶的民族。他们喜欢在工作日喝一种风味独特的“龙虎斗”。另外,我喜欢喝咸茶。
纳西族人喝的龙虎斗也是用一种奇怪的方式制作的。首先,茶在壶中煮沸。另选一个小陶罐,放上适量的茶叶,用罐子里的茶叶烘烤。为了避免茶叶烧焦,需要不断转动陶罐,使茶叶受热均匀。当茶叶烧焦后,将开水倒入锅中,煮3-5分钟。同时准备一个小车把,放半个小车把白酒,然后把煮好的茶叶洗干净放入一个装满白酒的小车把里。这时,小车把里会发出“啪嗒”一声,纳西族同胞视之为吉祥之兆。声音越大,在场的人越开心。纳西族人认为龙虎斗还是治感冒的良药,所以主张趁热喝。所以喝茶,清香可口,提神解渴,很过瘾!
纳西族人喝盐茶,其冲泡方法与龙虎斗相似,但不同的是,盐不是白酒,而是放在准备好的小把里的盐。此外,还有人用食用油或糖代替盐,分别命名为油茶或糖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