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饿,但是肚子像针扎一样疼。原因是什么?

胃痛是胃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病灶多受局部炎症或胃酸刺激,导致胃壁平滑肌痉挛,胃压增高,肌纤维张力增加,刺激病灶内的神经受体,引起疼痛。胃痛的原因有很多,如感觉寒冷、饮酒、吸烟、吃凉的食物、饥饿、暴饮暴食、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食物和药物,或情绪激动、劳累等。胃疼要和“心痛”区分开来,中医古籍中也称“心痛”。胃痛又称上腹痛,是指上腹部靠近心窝处的疼痛。古人认为上腹腔位于心脏之下,剑突骨(剑突)以下的部分为心窝。发生在这个部位的疼痛,就是心下的痛,心口的痛,心窝的痛,也叫心痛。后世很多医生认识到胃和心脏的解剖部位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把胃痛和心痛区分开来。比如《药真人真事》说:“古方九种心痛...都在肚子里,不在心里。”为了区分两者,心脏病引起的心痛称为“真性心痛”,尤其是“心痛透背”,严重者可伴有冷汗、手足口青肿、胸闷气短。所以胃脘痛和真正的心痛在疾病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胃痛可由多种疾病引起,但最常见的疾病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由于这两种疾病是一种反复波动、难以痊愈或容易复发的慢性病,所以对胃痛患者的饮食进行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胃痛患者的饮食要求如下:1。第一,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多吃清淡,少吃脂肪和各种刺激性食物,如含酒精和香料的食物。谨防食物过酸、过甜、过咸、过苦、过辣,不要使五味偏食。有吸烟嗜好的患者应该戒烟。2、饮食规律,定量。长期胃痛的患者,每天要定时三餐或加餐。急性胃痛患者应尽量少吃多餐,平时少吃或不吃零食,以减轻胃的负担。3、注意营养均衡,平时饮食应供给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有利于保护胃黏膜和提高其防御能力,促进局部病变的修复。4.饮食宜软、温、温。烹饪宜蒸、煮、煮、炖,少吃硬而粗糙的食物。吃饭时要慢慢来,让食物在口中充分咀嚼,与唾液充分混合后慢慢吞咽,有利于消化和病后恢复。四季要注意饮食温度的调节,尤其是脾胃虚寒者。肝郁气滞者,上火后应避免立即进食。胃痛多为慢性疾病,一般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或治愈。但由于治疗胃病的中成药种类繁多,药物的作用也各不相同,所以一定要根据具体的疾病来选择。下面介绍五种临床常用且疗效肯定的中成药。患者不妨根据症状选择。1/Question/2005-8-9/148409。SHTML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上腹部靠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的疼痛的主要症状,并伴有嗳气、呕吐等症状。由于胃腔靠近心窝,历代中医文献中所谓的“心痛”、“心下骤痛”多指胃痛。胃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多见于西医的急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胰腺炎、胆囊炎、胆结石、胃癌等疾病。1,病因病机胃主水谷之受与败,胃气宜降,和则治之。该证常见的疾病是由于寒邪犯胃,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导致胃气郁结,失和而生痛。(1)寒邪犯胃:体虚或外感寒邪,或食多生冷,使寒邪滞留于胃中,气机郁滞,不利升降,导致胃气不和,疼痛。(2)饮食伤胃:饮食不当、暴饮暴食、过度饥饿、寒热均可损伤脾胃,使其饱胀疼痛。比如暴食辛辣之品、酒精饮料,会造成中焦积热,损伤胃阴,导致胃疼。(3)肝气犯胃:肝刚脏,性喜恶郁。忧虑、抑郁、愤怒都会伤肝,肝脏失去了行气的功能,引起胃病、气滞、胃痛。气滞日久,则瘀血阻胃络,“不动则痛。”如果气郁化火,就会损伤胃阴,使胃经失去营养,引起胃痛。(4)脾胃虚弱:脾胃虚弱,中阳不足,内生寒气;或者久病伤脾胃,导致胃阴不足,胃营失养,胃气不和,都可以引起胃痛。虽然胃痛的原因不同,但都是因为胃气失和下降,“不行就疼。”有寒、热、食积、血瘀等不同的临床表现。2.辨证论治多以“理气和胃止痛”为原则,并需考察病因,根据不同情况配合疏肝、消食、温补、益气等方法。(1)气滞胃痛:证候:胃脘胀痛伴胸胁胀痛,由情志不遂诱发或加重,嗳气频繁,伴有呕吐吞酸,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细。治疗: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主方:柴胡疏肝散。(2)瘀血胃痛证:疼痛为局限性,如锥刺剜出,排斥胺,或呕血,大便发黑,舌质紫暗有瘀斑,脉涩。治疗: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主方:石消散合丹参饮。(3)食滞胃痛:证候:胃痛饱胀,厌食,酸败吞酸,呕吐不消化食物,呕吐后疼痛减轻,舌苔厚腻,脉滑。治疗:消食化滞,和胃止痛。主方:保和丸。(4)虚寒胃痛:证候:隐痛,喜温压,腹痛剧烈,食痛减轻,感冒突然发作或加重,吐清水,神疲乏力,四肢冰凉,大便溏薄,舌苔淡白,脉细数。治疗:散寒暖胃,健脾止痛。主方:黄芪建中汤、傅亮丸。(5)阴虚胃痛:证候:胃脘灼痛,饥噪,口干咽燥,大便秘结,舌红津液少或脱皮无苔,脉数。治疗:益胃养阴。主方:关彝汤合芍药甘草汤。3、辨证施护(1)气滞胃痛型:①气遇寒则凝,遇热则散。所以要注意气候和季节的变化,随着天气的变化增减衣物,以免使患者再次感到寒冷,加重病情。②情绪不佳、愤怒、抑郁可诱发胃痛,加重病情,所以要注意调节情绪,短期内避免精神刺激,心胸开阔,减少发作机会。③针灸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常用的穴位有中脘、内关、足三里、太冲、阳陵泉,有疏肝解郁的作用。④用水袋热敷上腹部或用1 kg大盐煸炒,加少许葱白,装入布袋,局部做熨疗。也可以上腹部拔罐,红外线照射。⑤饮食及中药宜温服,少食寒凉、甜食。大蒜、韭菜、蘑菇、萝卜、橙子等。有行气开胃的作用,可适当食用。⑥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做操、练气功等,并指导患者注意之桃的情绪,保持情绪稳定。(2)瘀血胃痛:①根据行气活血理论,注意保持患者心情舒畅,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紧张和恐惧。尤其是病情严重或出血的患者,更应加强情志护理。(2)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和危重病例,如看到患者有黑便,应立即采取标本进行检查,以鉴别是否胃出血。患者吐血时,一般是胃出血,带大量血,呈暗红色或棕黑色,呕吐时胃内有食物。呕吐前,患者有胃部不适和恶心等症状。胃出血患者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密切观察其血压、脉搏、意识等变化。如果出血量较大,并伴有冷汗、面色苍白、烦躁不安、血压下降、脉象略断肠,则是气血逸出的危象,应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抢救。③如果患者出现剧烈胃痛、寒战、高热或满腹,且疼痛延迟,则可能是急腹症。不要滥用止痛药而耽误病情,要注意阳气亏损的证候。④指导患者饮食。在排除并发症的前提下,可以选择能健胃活血的食物,如山楂、酒醅、山药、茴香、桃、荔枝等。(3)食滞胃痛:①若进食后不久出现胃痛,可选择探吐法;尽量让堆积的食物吐出来,缓解胃痛。②严格控制饮食,必要时临时禁食,症状缓解后,先给予清淡流质食物和半流质食物,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指导患者多吃萝卜、金桔、苹果、山楂等具有理气功能的食物,有助于消化。控制油腻和过厚的食物,以免引起食物回收。(3)加强健康教育,使患者养成饮食适度、规律、定量,不暴饮暴食的习惯。(4)做好口腔护理,用淡盐水漱口,或含槟榔、豆蔻、橘饼等芳香健胃之品。(4)虚寒胃痛型:①胃痛遇冷加重,需加强防寒保暖护理。病房要光线充足,室温可以略高(20-22℃),衣服被子要合适。可以选择护胃保健品。(2)饮食中药宜温服,胃痛时可采用各种热疗减轻疼痛。③空腹时,可以吃一点蛋糕缓解疼痛。可指导患者多吃能补中暖胃的食物,如桂圆、莲子、大枣、南瓜、扁豆、西红柿、牛奶、鸡蛋、瘦肉、黄鱼、鳗鱼、虾、核桃等。,并适当用葱、姜、芥菜、辣椒、蒜、韭菜作调料,暖胃散寒。(4)治疗上腹部,用梅花针在舒威和脊柱两侧拔罐可缓解症状。⑤神阙穴姜盐灸可治大便稀。(5)阴虚胃疼:①由于患者有烧心、烦躁等阴虚内热症状,故病房宜在阴凉处,环境要安静,避免噪音和强日光的刺激。2饮食中药宜寒服,可多吃润燥生津之品,如雪梨、莲藕、菱角、甘蔗、菠萝、百合、银耳、甲鱼、花生、杨梅、柿子、番茄、蜂蜜等。不吃辛辣、油炸、烟酒、浓茶和咖啡。③和门润肠丸、番泻叶可用于通便;也可以按摩腹部(沿脐周顺时针按摩5分钟,再逆时针按摩5分钟,重复1-2次)。④有此综合征的患者不宜进行热疗。4.养生指南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胃负责接收,脾负责运化,水谷精微,是生化之源,要好好保护。(1)急诊患者出院后,仍需注意饮食,不能暴饮暴食、饥寒交迫,以免因饮食不当而复发。同时忌外感寒邪。(2)慢性病人反复拖延,饮食照顾尤为重要。一定要养成饮食规律,起居适度的好习惯,也要注意适度休息,心态平和,不要因为七情内伤而加重病情。(3)胃痛发作时,应立即去医院诊治。不要耽误时间,随意吃药,以免耽误病情。(4)适当的文体活动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参考资料:

/html/2005/1/ta 9014163253161150021692 .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