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如何把握战略发展机遇

新常态下如何把握战略发展机遇

——新常态下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思考。

领导干部网日期:2015/3/7 14:55:42来源:

华阴市委书记卢法兴、钟* * *

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从量变到质变不可逾越的阶段,就像矿砂炼成金,蚕茧破茧成蝶。只有有效跨越这一阶段的挑战,经受住经济发展诸多内在因素的裂变和重生,才能获得更好更高的发展质量和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而稳定的经济基础。华阴作为发展中的县级旅游城市,要把握新常态下的战略机遇,推动新常态下县域经济的转型发展和质的飞跃,与全国同步步入全面小康,必须把握好以下四个要求。

一是要树立加快发展意识,抓住新常态下的战略机遇。新常态对资源驱动的传统产业和区域是挑战,对旅游经济驱动、生态环境竞争的城市是机遇。华阴作为一个以华山旅游为产业支柱的西部城市,在新常态下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主要是华阴与其他县市相比具有明显的潜在比较优势。

一是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享誉海内外的5A级景区西岳华山、历史悠久的西岳庙、北宋陈抟隐居之地玉泉苑、仙峪景区、华山皇家温泉、农垦生态园等著名景点,还有魏长城遗址、关帝庙等210余处历史遗迹。即将建设的三大养老养生园、龙柏古镇、华阳金岩沟景区,也将为华阴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促进第三产业繁荣。2014年,华阴旅游人数达68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6%和21%。巨大的人流为华阴打造消费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是生态环境优美。全年气候宜人,平均气温13.7度,年平均降水量667.7毫升。南山六枝横贯境内,水资源丰富,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达27%以上。南有秦岭,北有黄薇的地理环境,使华阴拥有优良的生态环境,成为旅游休闲的有山有水的天然氧吧,增添了华阴环保发展、生态绿色发展的竞争优势。

第三,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地处黄河、洛水、渭河交汇处,秦晋豫三省交界处,自古就有“三秦通衢、八省通衢”之说,是中原通往西北的必经之地。陇海铁路、连霍高速、310国道、郑西高铁贯穿东西,交通发达,是xi安一小时经济圈、黄河金三角经济带的核心腹地。发达的交通使华阴更容易与周边城市形成优势互补、互动发展的良性经济生态圈,更容易拓展旅游经济的合作发展空间。

第四,政策叠加优势明显。处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丝绸之路经济带、官田经济区发展规划、陕西东大门建设等经济振兴政策的重叠地带,随着各项振兴政策的实施,华阴必将受益良多,发展潜力巨大。

第五,城市发展基础好。按照东扩南连的城市建设思路,实施了太华路改造和华岳路提升,建成了东方名城、凤凰城、史圣名门等一批现代化商住社区,进一步拓展了城市框架,扩大了城市体量,使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9.46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6.61%,为城市景观一体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六,后发优势明显。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华阴在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城市化水平不高,人口分散,市中心经济活跃度低,城市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建设水平不高。虽然城市发展基础较好,与西岳著名的华山仍形成较大反差,但也为未来投资发展提供了较大空间。

新常态下的发展是经济的转型升级。谁率先转型,谁成功转型,谁就赢得了先机,抢占了先机。华阴的诸多优势让经济转型更加从容。稳中求进才能抓住机遇,向消费驱动型经济转型。求稳可以加强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稳定经济增长。在未来的发展中,华银既要立足自身优势,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住机遇,主动转型,赢得新常态下发展的主动权,又要保持稳健的步伐,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平稳换挡,规避新常态下的各种风险。在发展过程中,要始终把握好新旧驱动引擎的平衡与协调,做到稳中求进与稳中求进相结合。首先,我们应该保持固定资产投资这个推动经济发展的老引擎不熄火。发挥后发优势,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留在山下的问题,通过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奠定基础。第二,积极探索创新,建立消费驱动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依托华山旅游,整合全市自然文化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打造生态、循环、可持续的生态旅游经济圈。要通过稳中求进、攻守互补,积极稳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二是充分发挥“两只手”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提高区域经济创新发展能力。一方面,要以政府有形之手为方向,推动转型,围绕建立消费驱动的经济模式做好调控。一要抓科学规划。根据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要求,科学规划“十三五”,优化产业结构,设置产业布局,根据南山、北水文化发展格局,划定经济发展功能区,完善城市发展框架。紧盯中央、省、渭南市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信息化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动向,做好项目规划,引进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大项目,带动全市产业向高、精、尖水平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二是保护环境。以“大华山大旅游开发”为理念,推进绿水蓝天新华银建设,严格项目审批,提高企业入驻门槛,做好部分污染企业搬迁规划,真正实现全市零污染源,创造优美宜居环境。三是抓市场监管。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各类违法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诚信、安全、可信的旅游市场环境,规范市场健康发展。四是抓政策支持。制定了加快旅游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对服务企业的政策支持,通过奖励优秀企业,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为第三产业持续繁荣发展增添活力。总之,要用实实在在的手,为整体经济转型升级营造强有力的政策环境。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市场形式是经济规律的表现形式,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为了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必须打破各种政策壁垒和保护机制,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得到锻炼。只有通过市场竞争,才能淘尽黄沙后淘金,优化市场资源配置,为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首先要明确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界限。把市场事务还给市场,减少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形成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二要简政放权。进一步给企业松绑,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企业负担。按照许可不禁止的原则,放宽市场准入,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引导企业资金流转,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释放改革红利,促进新常态下经济平稳发展。

第三,优化发展环境,打造经济转型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谓核心竞争力,就是华银在新常态下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消费驱动型经济模式最根本的优势在于两点:一是其对消费的吸引力,可以吸引消费者在华银消费。第二是对投资的吸引力。有消费就会有投资。有旺盛的消费需求,就会有旺盛的投资需求。打造华银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要让华银成为“吸金洼地”,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都想来华银,都愿意在华银消费和投资。这取决于华阴一流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旅游环境、投资环境、政治生态环境。不仅是山水之美,还有人之美,城市之美,文化之美,政治之美等等。我们说大美华阴,大美华山,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在华阴聚集各种美丽的特色,传播华阴的好名声,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这样才能起到招商引资的作用。

打造华银核心竞争力,就是打造一流的吸金环境。

第一,要营造一流的政治生态环境(也是法制环境和投资环境)。其内涵是:民主科学决策;政治环境的稳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决策执行的效率等等。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是提高社会事务综合管理能力的保证,是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的体现,是确保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和谐发展的基石。营造一流的政治生态环境,核心是推进华阴法制建设。通过制度的完善,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高效的执行机制、有力的监督反馈和问责机制,使公权力的运行始终在制度监督的框架内,形成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新常态。要通过依法治党、依法治市,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长治久安。

二是打造一流的自然生态环境。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旅游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新常态下提升经济发展竞争力的核心优势。其内涵是: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经过几十年的粗放式发展,今天,一切都回归基本。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良好生态成为现代人争相追求的奢侈品。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坚持绿色崛起的方向,按照“山区绿屏、塬区绿网、城区绿景、滩区绿映”的四绿要求,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使华阴的绿色覆盖率保持在40%以上,使华阴笼罩在绿色之中,永葆生机。

三是打造一流的宜居环境。除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其内涵是城市功能的完备性。包括:交通的便利、通讯信息的现代化、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的完备、城市环境的优美、文化娱乐的丰富等。着眼于城市功能的完善,首先加大路网建设,让华阴的交通更加便利。完成了滨河大道、东环、黄公路、长城路、八一路、贵妃路等道路建设,拓宽了城市框架,为城区和景区进一步融合发展拓展了空间。二是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建成了都玉河公园、城市文化公园、宝莲灯会广场、万亩荷花池等一批旅游休闲设施,城市形象更加优美,品位更加突出。三是引水进城,实施“一江两带”规划。围绕昌建河综合治理,进行蓄水造湖,形成城市建设新的景区和经济带,沿湖建设两条旅游专线,连接景区和市区。四是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服务业。按照PPP模式,引导民间资本入驻公共服务领域,参与城市管理。引进优质企业投资,推动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四是营造一流的旅游环境。它包括:良好的旅游秩序、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地域历史和民俗文化的升华、旅游消费各要素的完善等等。一是要规范服务,在旅游市场建立服务标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让游客感到舒适。二是要提升旅游硬实力,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只有做好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旅游资源才能更好地展现魅力,让游客觉得不虚此行。第三,要提升软实力,深入挖掘当地历史和民俗文化资源,策划包装文化和演艺的旅游产品,让旅游的文化精髓得到激活和体现。第四,要加强食、住、行、游、购、娱等产业链的完备性,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

第四,要高度关注民生,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狭义的民生一般是指群众的刚性需求,如衣食住行、医疗卫生、子女教育等保障需求。广义的民生是指人民的生活需求,即人民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消费需求。有需求就有消费,有生产就有投资。从这个意义上说,民生是最根本的消费,也是最广泛的消费。人民的需求是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源泉,也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一切发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现实,经济就不可能健康发展。

迎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挑战,必须把民生放在首位。华阴的根本民生问题在于民不聊生。2014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收入27650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8307元,远低于发达地区。原因如下:一是华阴农业基础薄弱,人均耕地不足1.1亩,地质不好。二是山区塬区群众生活困难,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制约山区致富速度。三是华山旅游与地方经济发展融合不够,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没有充分显现。相对于华山旅游近十年的快速发展,百姓富起来的步伐还是略显缓慢,说明华山旅游发展还处于登山旅游的初级阶段,要把游客留在山下,推动华山旅游向城市旅游演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将重点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做好山区贫困人口搬迁工作,从根本上改变山区人民落后的生活生产环境。二是落实各项惠民扶贫政策。做好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三是深化改革,释放改革红利。通过实施镇村综合改革、村庄合并、农村土地确权、退耕还林、林权改革,增加农村人口财产性收入,促进农村城镇化和社区发展,彻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第四,充分发挥华山旅游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围绕华山旅游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群众带来更多就业岗位,提升当地群众工资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