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世宋代书画,李成,山水画欣赏。

李成(公元919 -967)北宋初年生于应秋(今山东淄博临淄),号李应秋。他擅长画山水,师从郝静、关童,又师法自然,自成一家。多画一些乡村的风景。平原寒林,画工简练,气象稀疏,易用淡墨,素有“惜墨如金”之称;画岩石如卷云,被后人称为“卷云”;画寒林,创“蟹爪”法。作为山水画大师,他被誉为中国山水画之父。他不仅开创了齐鲁画派,在宋初画坛也是独树一帜。而且他独创的迎秋山水画法,成为了后世山水画家的典范。《圣朝名画评论》把李成的画列为“奇品”,并称之为“古板老派”。《宣和画谱》写明“古今谁叫山川必先。”

李成文化修养极高,琴棋书画无所不知。他博古通今,胸怀大志,能写诗,善饮酒,为人孤傲。他热爱青州的山水,经常独自徜徉山林,并以此作为绘画创作的素材。李成是一个没落家族的儿子,世态炎凉给他的心灵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不平、愤懑、无奈让他感觉像做梦一样,命运难料。这种扭曲的心态必然会体现在他的绘画创作中。所以他用极淡的墨痕和淡淡的笔触勾勒出山水,给人一种如梦如雾的感觉。

李成——艺术特色

李成的画用的是淡墨,所以在画坛留下了“惜墨如金”的典故。这种与当时画风迥异的作品,激起了失意文人的强烈* * *感,震惊了画坛。中国的山水画当时刚刚从人物画中独立出来,不可能突然成熟。所以李成的作品还是以写实为主,立足于齐鲁的真山真水。青州地区没有山川,所以他的作品也有“烟林远”之称。同时,山水画家郝静以画太行山而闻名,而管同则以画秦岭中的华山而闻名。他们的构图峰峦突兀奇特,是典型的北方画派作品。郭颂·徐若在《论三山水水》中说:“烟林远,独当其自持。画松叶即省针,笔不沾光,自有荣色。”“天气萧瑟,烟林清晰,细锋突出,墨法含蓄,营制也高。”可见,在山水画创作之初,由于画家模仿的自然意象不同,产生了巨大的差异。

李成有特殊的笔墨技巧。他的笔又细又硬又轻,墨色特别细腻。他还创造了寒树“蟹爪”和岩石“卷云”的画法。他的画简单而轻盈,天气阴冷。米芾《画史》云:“李成淡墨如梦雾,石动如云。”邓椿《画承》曰:“尝应秋所作雪画,峰峦林宅以淡墨为主,而天水空寂,无粉填之,亦奇也。”易在《广传画跋·山水画论》中说李成,由此可见,李成的山水画技法是高超的。

李成——艺术成就

有艺术评论家认为,李成初是高静、管同的老师,后来是天生的老师,自成一家。他是李郭(Xi)画派的鼻祖。但元明时期的著名书画家,几乎都认为李成师从王维。自董其昌提出山水画南北派理论以来,王维一直是南派之首。他们关注的是画家的风格,而不是他们生活的地方。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朱云明的《王维丰丸雪域图跋》写道:“古之学者,常喜玩弄笔墨,作山水自娱。不过写雪景多的,想留下这个送送孤独独特的耳朵。如的《雪山飞雪》和李的《雪山城堡》.....我都能看,但我讨厌看不到王维的雪景。弘治已春,我在京城偶尔读到这个...这真的是我生命中值得骄傲的一支笔,我意识到李承岱住在里面。"

李成在世时名声很高。北宋的山水画几乎都生活在李成,可见他的影响力之大。元代黄说:“近画多董源、李成”。明清时期,名声不变,风格却随时代而变。李成画风的影响已经到头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战乱,李成的作品传世很少。北宋所剩无几,难怪米芾在《画史》中说只看到李成的两幅真迹,赝品有三百幅。到目前为止,有阅读碑和石头,青鸾小寺,乔松平原和茂林修远,其中大部分是由外国博物馆收藏。其真实性也有争议。

以日本读碑立石的画面为例。一些专家认为这幅画是李成的原作,而另一些专家则认为它是宋代的复制品。但是,大家的共识是,即使是临摹,也离李成的画风不远。这幅名画是李成和王晓的合作作品。李画树和石头,而王画人物。画中,土丘上的枯树占据了画面的一半,一座巨大的纪念碑隐藏在树枝中。一个老人骑在骡子上,带着一顶竹帽,一个侍者拿着一根棍子站在老人旁边。整幅画笔墨清淡,冷峻疏朗,风韵飘逸,充分体现了李成绘画的笔墨功力和风格特点。

李成-代表作品

阅碑立石图,寒林叶萍图,青莲小寺图,茂林远洞图,乔松平原图,小寒林图,雪丘图,寒林骑驴图。

作品欣赏:

《乔松平原图》,宋代,李成,绢本墨笔,长205.5厘米,宽126.1厘米,藏于日本成怀堂图书馆。

这张照片展示了在寒冷的冬天,长松树相当自然地生长在岩石坡上,平川的远山和身后如云的石庄。针细送,毛笔墨清。树根隐约可见,知道的人以为是后人加的。然而,这幅画清楚地显示了李成绘画风格的真实面目,他无疑是宋元时期李郭画派的大师。画上有“义亲王之宝”、“名山堂书画印”、“淮阴包氏家藏”等印章。

寒林骑驴,宋,李成,绢本浅色镶,长162cm,宽100.4cm,收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寒林骑驴图》是张大千《大风堂》旧集。在大纵轴上,描绘的是一个书生骑着毛驴在乡下,身边跟着孩子和仆人。把古松画成凌云之势,枯树冷流,挺有意思的。张大千在诗坛题为“大风堂撑起天下第一李成画”。图底有长问,其中云:“米元璋画史有大师李成四画。在路上,一个有才华的人骑着马,一个孩子跟着他。和王维的画《孟浩然骑驴》一样好看。此云骑马,一时误。”又说“松枝壮,松叶阴,荆棘和小木无多余之笔,故不似龙蛇,即此图也。”图中老松和钩都用,描写细腻,笔法苍劲。只有岩石的一面开裂,上部留白,略呈白色,呈现出积雪的效果。画面惨淡,境界深沉。

《清明上河图》宋代萧庙,李成,帛书淡色,长111.4cm,宽56cm,美国堪萨斯城尼尔森艺术收藏。

《清山晓寺图》用直白的手法描绘了冬季的山谷景色。画面中,山峰挺立,瀑布飞流直下,仲景山上建有寺塔、亭阁,山脚下建有水榭、茅舍、板桥,偶有旅人活动。岩石雄伟美丽,染用的笔变化很大,既有关通的雄伟,又有李成的清新。画家用锐利的笔描绘出冷林中的枯木,景色恬静恬静。虽然不是平淡的场面,但还是有李成画风的特点。估计这幅应该是北宋初期完成的,至少是李成传的作品。

《阅碑石图》,宋代,李成,绢本水墨,长126.3 cm,宽104.9 cm,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这画面不禁让人陷入一种凄凉冰冷的境地。一片残碑,几棵枯树,袁野荒凉。作者表现了人世沧桑,往事如烟,不忍回首,表现了他愤世嫉俗,傲慢而孤独的性格。画中,碑正面沾有淡墨,斑驳弥漫;纪念碑周围的枯树盘卷着,树枝像蟹爪一样耷拉着。光秃秃的岩石与世隔绝,荆棘枯萎,所有的景色都衬托出无限的忧郁气氛。

宋初有所谓“三景”,分别是山东应丘的李成、陕西长安的管同、陕西花垣的范宽。从图碑的侧面看,有一个标题:“王晓人物,李成塾师。”可以看出,《读碑石图》是李成和人物画画家王晓的一次合作,他描绘了叶萍寒冷森林中的几棵古树和一座古碑。此图幽黯,天气萧瑟,古树枝桠参差,背景空寂,深远,蕴含无限悲凉。另外,画树石时,先勾后染,轻盈明亮,妩媚动人。从这部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李成的艺术《天萧瑟烟林清》与他试图展现自己敏感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密切相关。

萧瑟的原野,苍劲的枯树,挺立的石碑,让人对过去的历史和时代的变迁产生怀旧之情。风景氛围寂寥凝重,蕴含着山水画中耐人寻味的哲理。画中寒林枯树变化多端,笔尖锐利,石坡圆润光滑,符合李成“天稀烟林清,细端突出,墨法含蓄”的特点。碑侧写着“王晓人物李成书石”几个字。这幅画被著名收藏家安琪、梁庆彪等收藏。清初,后入清宫。绘有《安邑周嘉集》、《郊林居士》、《孙承泽印》、《甘龙集》等十余枚印章,被载入《珊瑚木难》、《清河书画船》、《大观录》、《墨边关晖》等书,得到公认。

北宋茂林遥洞,李成,绢本水墨,长45.4cm,宽141.8cm,辽宁省博物馆藏。

近观茂林远洞,独木舟泊泊,行人车马往来,尽是远处宫殿,塔影若隐若现,可知离城墙不远。在飞泉口,听到它的声音,就有家的感觉。李成的艺术对后来的山水画家影响很大。将李成画派推向新阶段的画家是时期著名画家郭。这幅画被南宋的贾思道、元代的冼玉书、明代的项等名人收藏,后进入清朝皇宫,上面有100多件藏品。

茂林的偏僻洞穴描绘了一条山涧,行人帮助涉水而过。周围的岩石郁郁葱葱,杂草丛生。远山巍峨,烟云萦绕,寺庙或隐或现。画家用皮马子摩擦渲染岩石,苍劲厚重,衬托出浅色勾勒出的树干。树叶浓淡适宜,颇有李成山水画的风格。后记称这幅画为李成的作品。李成的画很少传世,本卷弥足珍贵,但有绘画史家认为可能是北宋另一位山水画家严文贵的作品。

《峰顶落雪》宋代李成所作,颜色浅淡,长77.3厘米,宽365,438+0.6厘米,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群峰雪姬图无段,图中有密瀑冷泉,有亭子,左有题诗一首,有句“师法自然终,画史重应秋”。画上有乾隆、嘉庆、宣彤等印章。李成善用淡墨涂抹,雪景峰林,香烟尽消,水岩静,树木萧瑟,山川险易。在《人民日报》上,他的画说:“扫一扫手边的千里,饶有兴致地写。”

宋代西寒鸦西寒鸦图,相传为宋代李成所画。

雪山旅行地图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翰林高石图轴自由艺术博物馆,伪

草药画轴,自由艺术博物馆,赝品,明代绘画

《寒林中的叶萍》宋代李成用绢笔所作,长120厘米,宽70.2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寒林叶萍图》是李成的传世之作。它描绘了叶萍萧瑟的冬天,松树挺立,柏树苍白,树枝交错,老根打结。河道蜿蜒曲折,像是冻结凝固,阴霾直抵天际。这是李成最擅长的场景。宋人用的丝绸很适合勾线。李成用一支锋利的笔在丝绸上勾勒出松针、粗茎和细枝以及石头的轮廓。线条细而硬朗,即使不沾墨,也精神饱满。所以他的画只是用淡墨干染,给人一种高雅的享受。影线是中国山水画中最重要的技法。山水画在北宋已经达到成熟。李成把勾线作为他表现对象最重要的手段,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寒林叶萍图》中的松针线条笔直,技艺高超。

刘寅渔父图州飞逸美术馆,赝品,明画。

《小寒林》,宋代李成,绢本水墨,长40厘米,宽72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这张特写照片显示,坡上有几棵松树,枝干笔直,枝干五颜六色,树木笼罩在薄雾中,后面是平原风光。水前有行书“李成韩笑林图”题字;在接头处,有一枚宋高宗干卜的印章;画中心,有《明记查思》半玺;前后有很多梁娇琳收藏的印章。小寒林图附近是一条山涧,不深,有人互相搀扶涉水而过。群山环绕,怪石嶙峋,树木葱郁;远处山峦高耸,殿宇掩映在云雾中,屋顶参差不齐。此图虽为后人临摹,但也能体现出李成山水画的气势和风格。画山石,更多的是拓片和渲染,“拓片很少能使脊梁强壮”;用线钩画树干,颜色浅,用岩石的深色做衬。用勾法画叶子,浓淡和疏密都合适。不过这张图没有用蟹爪画法(也是因为临摹)。此图不同于《青鸾萧寺图》等其他“寒林”作品。严格来说,称之为“小寒林”并不准确。

感谢您的观看。杨洋说,绘画致力于为你呈现美丽的画面。

欢迎收藏转发。如果你有任何问题,请在评论区留言。

请关注“杨洋说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