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应该如何进行心理保健?

老人的悲哀,无非是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婆”的哀叹,“一代不如一代,一年不如一年”。事实上,社会责任应该由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来承担。“毕竟山堵石,大江东去。”老年人要意识到社会的进步,要有“山河出人才”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积极心态,要有“儿孙自有福报”的乐观精神,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安享晚年。

相传有个老太太,有两个儿子,老大卖伞,老二晒盐。每到晴天,老二就擅长晒盐,老太太担心老大的伞卖不出去;每到下雨天,老板就喜欢卖伞,老太太担心老二晒不到盐,整天愁眉苦脸。

一位大师知道后劝她:“你为什么不在晴天想想呢?这是二胎晒盐的好日子;”每当下雨,老板卖伞的生意一定很红火。"

结果老太太一整天真的是开心的合不拢嘴。

老年人心理健康动力学

心理健康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老年人自我心理保健能力差,需要社会、集体和家庭的支持和帮助。愉快的心情、开朗的性格、乐观的心态是长寿的重要心理条件;中国著名的长寿区广西马尧自治县的长寿老人中,性格开朗、乐观、冷静、温和的占60%以上,易怒的仅占7%,没有一个人性格孤僻、忧郁。

负面情绪和不良性格是老年人生病的重要原因。大量事实表明,不良的心理状态是诱发各种疾病的重要因素;有人调查了100名白血病患者和淋巴患者患病前后的生活经历,发现他们大多在患病前都有过个人经历或悲伤的家庭经历。在医院门诊中,60%的病因与心理因素直接相关;有专家认为,精神状态影响健康,最重要的是取决于个体对外界刺激的认知和评价。如果评价是积极正确的,可以使心理状况趋于平衡,否则会导致心理状况的恶化。

一些研究表明,在退休前制定了适当计划的老年人更能适应退休后的生活。退休计划一般包括财务收支、生活安排和医疗保健的预先规划,以及老年配偶的生活护理。一般老人退休后半年内就能适应新的生活方式。但还是有很多老人不能适应退休,退休综合症很明显。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突然失去日常工作和社会职业的老年人中,尤其是退休后没有伴侣的老年人,更难适应退休后的生活。

解释老年人适应成功的活动理论认为,个人必须尽力维持中年时期的所有态度和活动,并找到合适的活动来替代自己想要放弃的兴趣和退休的工作。组织适当的补偿活动;最好做一些居委会工作和社会福利工作,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更何况,家人团聚也是他们最欢喜最欣慰的事。

从一个角度看问题,可能会造成负面的情绪体验,陷入心理困境。换个角度,用积极的观念看待问题,就能发现它的积极意义,走出心理困境。

老年人不妨把眼睛盯在甜甜圈上,而不是它的孔上,把空中的玻璃杯看成半满的,这将对我们的生活非常有益。

老年精神保健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对“自我实现的人”,即心理健康的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人的“需求层次”:生理、安全、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其中,高层次需求是以低层次需求的实现为基础的;虽然老年人已经从生活的前台退到了幕后,从一线退到了二线,但他们仍然有各种各样的要求和需求;国外研究老年学的人认为,老年人有“三害”:贫穷、孤独、不健康。事实上,这反映了老年人的一些未得到满足的需求。

据国内调查,在60岁以上的退休工人中,约有50%患有器质性疾病,70岁以上的比率高达65.9%。日本心理学家新井曾做过一个关于一般家庭老年人需求的调查。在回答“你现在最关心什么”时,大多数人回答关心脑出血、癌症、高血压等健康问题。这些问题是老年人焦虑、担心、悲观、深感不安的一大原因。

老人的担心还来自于一个经济安全因素。英国社会学家史密斯曾发现,43%的老年人担心缺乏经济保障,这有助于消除顾虑,学会自我护理;另外,家人的照顾也很重要。

退休、子女另立门户、朋友分离、妻子去世、交往减少,使老人感到孤独、寂寞、痛苦,这在西方国家尤为严重。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年龄越大,越需要爱。老年夫妻的依赖是老年人好心情的重要激励因素。

独生女儿结婚后要尽量和父母住在一起。即使分开住,孩子也要经常去看望或者写问候。和谐的家庭关系,和谐的心理氛围,* * *享受家庭关系,有利于健康长寿;反之,家庭不和谐,人际关系不好,导致早衰,对身心健康危害极大。

著名老中医岳钟梅教授曾总结出老年人的八大怪病,是生理衰老的标志,只记得遥远的事,不记得最近的事;笑有泪,哭无泪,喜欢孙子不喜欢儿子,喜欢软食不喜欢硬食;眼睛昏花,看不清附近,耳背,爱管闲事,没观察到什么异样就问,尿尿还经常淹死在鞋子里。

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老人虽然年近古稀,但年纪大了,志向远大,还是想利用自己的余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而老人离开了工作岗位,无法实现自己的夙愿,以至于自我实现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产生焦虑、抑郁和空虚感。

满足老年人自我实现需求的关键是丰富他们的生活,使他们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要防止精神衰老、空虚无聊,首先要让老年人产生好奇心,保持活跃。好奇心是追求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动力。激发好奇心和积极性的有效措施是组织老年人学习。国外有人做过一个调查,90%的老年人都想读书。因此,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不无道理。应该设立老年大学和学院,以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要,丰富他们的生活。

其次,帮助老人安排一些自己擅长但不是很紧张的工作,让他们的精神得到寄托,人生价值得到体现。有科学家指出:“劳动,包括脑力劳动,可以锻炼神经系统,而无所事事则对神经系统有害。”积极适度的大脑思维活动和体力劳动也能减缓人的衰老和衰退过程。

此外,我们必须克服适应的各种障碍。适应障碍指的是人们不能恰当地适应环境。例如,一些老年人对善意的笑话感到愤怒,认为这是对自己的诽谤和嘲笑,并害怕别人的窃窃私语是谋杀自己的阴谋。

郭恩曾为老年人的适应提出八点建议:在自己身体条件允许的范围内生活;适应经济收入减少的生活水平;必须有医疗保障;能够创造性地发展他们的能力;把对家人的爱延伸到朋友身上;能得到社会上其他人的尊重;保持自我整合;能够将知识和经验传递给后代。此外,还要了解老人其他未被满足的需求,有可能的话就去解决。

美国莱斯大学的心理学家安德森说:“如果我们能教会人们更积极地思考,就有可能保护他们免受精神疾病的困扰。”另一位心理学家Schairer说:“你有成功的能力,但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你的能力。你对成功的信念影响着你是否会成功。”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感觉是一种主观的东西。而生活是一种感觉。人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去感受和对待它,它就会以什么样的态度回报你。只要你热情、积极、乐观、进取,你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

老年人应该保持适度的作息。

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适度的作息。孔子认为“劳逸结合会杀死疾病”,强调“以行动为义”;西晋保健专家葛洪认为“劳逸过度”妨碍保健,所以主张“省劳逸”、“不想劳逸”。老年人适当参与家务劳动,有益身心,延缓衰老;其次,读书学习也很重要,可以增加信息,锻炼大脑,延缓衰老,但不能过度,否则会伤害大脑,加速衰老。

古人云:“人心一日不能用,尤其不能守一日。”因为心“不为用则滞”、“不为养则瘦”,所以“心善者,努力之后当宽矣”;另外,休闲中也要休息放松。总之,擅长工作的人会脱身,不擅长工作的人会脱身。所以老年人要劳逸结合,劳逸适度,善于劳逸结合。

运动可以延缓衰老。衰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成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器官的功能下降。30岁以后,身体机能每年下降约0.6% ~ 0.7%,30岁到70岁的40年间,总机能下降近30%。

不运动是衰老的重要因素。生命在于运动,生命不息,运动不止。最好从中年开始,长期坚持,效果显著,可以达到年轻10~20岁的效果。老年人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进行锻炼,安排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锻炼计划。循序渐进和过度运动是不可取的。

心情不好的时候,不要抑郁,不要随意打断或放弃,和朋友一起运动往往比自己一个人运动更容易坚持;还要提高锻炼的兴趣,在选择锻炼项目时不要注意季节和锻炼的均衡性,让四肢和内脏都得到锻炼。

老年人不应该像年轻人一样奋斗,只有适度的运动才能有益健康,才能达到有益的活动效果。老年人每天锻炼30分钟,每周至少三次,每次锻炼间隔不超过两天。运动对老年患者也有镇静作用,可以减轻或消除老年人的焦虑和忧郁。

社会和年轻人应该关心老年人。

我们都知道老年人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这是每个人都应该面对的事实。面对这一残酷的事实,个人、家庭、群体或整个社会都应该尽力以理性的方式处理老年人的问题。同时,公众也必须认识到,老年人是一个弱势的社会群体,社会有责任保护他们。我们不应该从功利的角度来看待老年人的社会价值低。

托尔斯泰,19世纪伟大的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给世界文学宝库留下了宝贵的遗产。然而,这位伟大作家的晚年很不幸,他的妻子索尼娅脾气暴躁。经常和他吵架。1910 82岁那年,他被迫与妻子离婚,离家出走。由于忧郁,健康逐渐恶化,10天后,这位世界文坛巨星陨落。

首先要尊重和照顾老人,“我老了,人也老了。”对待长辈要有恭敬的礼仪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对待其他长辈和老人也要有这种态度。其次,政府和社会应该建立一些对老年人有益的服务和保健机构,如老龄委、老年学会、老年病研究中心、老年人精神卫生中心、老年人游乐园、老年人托儿所、养老院等。此外,还应普及老年人心理健康常识,让老年人安度晚年,延年益寿。因为,赡养和孝敬老人是我们民族的传统强制美德,相信年轻一代也能发扬光大。

一对浪漫天真、恩爱无比的恋人,带着美好的梦想,带着亲朋好友的祝福,带着他们甜蜜的期待,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却发现神圣的婚姻里并没有太多浪漫的情调,随之而来的是太多无聊平凡单调的家庭生活,这才是“锅碗瓢盆”最真实的交响乐。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句话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永恒的真理,这让大多数已婚男女常常觉得“婚姻真的很无聊,心爱的人毫无情趣”,这也是从恋人到夫妻的婚姻不合适的主要原因。

恋爱的时候,恋人的约会让人感觉真的很兴奋。“一日不见,如三秋”的心情让人焦虑,总抱怨时间的脚步太慢;为了取悦对方,赢得好感,双方都尽力展示自己的长处和可爱之处;多关注自己的缺点和缺陷,给对方最完美的形象;恋人是天生的表演艺术家。

所以,当婚后男女双方仍然用恋人的眼光看待妻子或丈夫,用恋人的心态去感受妻子或丈夫,用爱情的自由世界去要求复杂的家庭生活时,婚姻适应的问题就产生了。于是,家庭中出现各种矛盾,夫妻感情纠葛不清,一切婚姻问题也随之而来。

但是,婚姻毕竟是爱情的升华,是爱情的特殊表现。幸福和谐的婚姻一定会促进爱情的深化和发展。因此,如何适应从恋爱到结婚的转变,成了情侣们面临的第一个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