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文化产业:领域广、基础厚、前景广阔

关冯军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北京100812)

从地质文化产业的角度阐述了地质环境领域的工作,分析了地质公园等文化建设的现状、发展前景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地质环境文化产业建设的建议。

地质文化与地质环境展望

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国土资源部党组作出了在全系统开展国土资源文化建设的重大部署。从地质文化产业的角度,通过对地质环境领域工作的初步梳理,笔者认为,地质文化产业是一个古老而现代,博大而科普,传统而朝阳的产业,领域广阔,基础扎实,发展前景日益看好。

1地质文化产业领域广阔,明星璀璨。

说到地质文化产业,我们首先会想到地质公园,和矿山公园很像。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地质公园、矿山公园走出了一条保护地质遗迹、保护矿业遗迹、符合世界通行规则的中国特色地质文化产业发展之路。与地质公园建设密切相关的是地质遗迹的保护。从2001开始,我国安排了地质遗迹保护专项资金,数额逐年增加。现在,宝石产业、观赏石产业已经是社会知名度很高的传统地质文化产业;温泉产业、矿泉水产业也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地质文化产业;近年来,古生物化石保护也开始探索产业化发展的保护之路。

其实地质文化产业远不止以上。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很多地质环境作品是文化性的,有产业化的趋势。例如,地质灾害的防治是地质环境中最重要的工作。提高全社会和广大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治知识的掌握,是一项更加重要和紧迫的任务。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与治理是近年来国家投资日益增长的领域。从物理工作的角度来说,这个工作是恢复过去开采造成的地质环境破坏,或者说是更好的改造。从最终目的来说,这部作品还是可以归结为正宗的文化建设。不管怎么恢复改造,都会让环境变好。至于地下水监测,防止地面沉降,城市地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等。,他们也挺有文化的。

2 .地质文化产业基础雄厚,蓬勃发展。

2.1地质公园成为国土资源系统最亮丽的名片。

目前,中国有140个国家地质公园,其中26个是世界地质公园。园内有近200个地质博物馆,全部免费向游客开放,承担着接待地学夏令营和对当地中小学生进行地学普及教育的任务。地质公园现有专职导游6481人,兼职导游9515人,其中地学导游17,51人,占导游总人数的11%。全国300多个地质公园(含省级地质公园)成为开展地质科普教育活动的最重要场所,在普及科学、破除迷信、弘扬地学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改变了传统的看起来像鬼的讲解内容,提高了旅游景点的科学品位。而且,近年来在地质公园建立了200多个科研基地,总投资27.65438亿元,完成科研项目540个,正在实施的科研项目175个,在地学研究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截至2010,国家级和世界级地质公园累计接待游客5亿人次,门票收入达200多亿元,旅游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极大地拉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地质公园还带动了交通、商业、服务业、城乡建设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2.2赏石文化正在走向前所未有的繁荣的产业发展之路。

据统计,目前我国观赏石共有480种,从业人员超过300万人,收藏爱好者超过10万人。全国已有28个省、市、自治区成立了省级赏石协会,成立了600多个赏石组织。观赏石市场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广西柳州、安徽宿州、阿拉善、山东临朐、云南昆明五大市场为重点,以零散市场为依托,覆盖全国的观赏石市场网络。经过严格评审,专业评审委员会命名观赏石乡(市)30个,观赏石基地11个。近年来,中国每年都举办200多个大型石材展和节庆活动,形成了中国石材展、柳州国际奇石节、苏州灵璧石材文化节、昆明泛亚奇石博览会等多个知名展会品牌。我国观赏石年营业额已达200多亿元。地方政府和企业家投资建设了大量公益性和商业性赏石文化设施。政府投资建设了30多个专业大型石材博物馆,收藏家和企业家投资建设了1000多个石材鉴赏博物馆和园林。

2.3温泉之乡(城市、首都)逐渐成为温泉文化产业的龙头。

我国东南沿海、台湾省、西藏南部、云南西部、四川西部和胶辽半岛等地蕴藏着丰富的对流型温泉地热资源,松辽平原、华北平原、苏北平原、淮河平原、江汉平原、银川平原、河套平原、魏奋盆地、西宁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也蕴藏着丰富的传导性温泉地热资源。中国有3700多处温泉,已开发利用1600多处。我国温泉地热资源分布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地热能储量相当于8530亿吨标准煤。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年可利用量相当于6.4亿吨标准煤,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目前全国共有25个温泉小镇,8个温泉城市,3个温泉之都。中国的这些温泉之乡(市、首府)都办起了温泉旅游文化节,有的还多次举办(国际)温泉养生博览会。从各地的实际效果来看,温泉镇(市、首府)的建设有效地保护了我国珍贵的温泉地质遗迹,促进了温泉文化产业和温泉旅游的大发展。温泉之乡(市、首府)正逐渐成为温泉旅游胜地和温泉文化产业发展的引领者。据统计,2011年,全国温泉旅游超过2530万人次,收入约50亿元,温泉文化产业链价值约550亿元。此外,我国对温泉地热资源的商业开采还用于住宅取暖、温室种植、水产养殖、农业烘干和工业利用,每年创造经济效益数千亿元。温泉的开发利用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还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中国温泉从业人员超过81,000人,发展温泉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00万吨。

2.4古生物化石,风头正劲的地质文化产业新宠。

中国化石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化石种类齐全、数量众多的国家,是名副其实的化石大国。如辽宁热河生物群、河北内蒙古热河生物群、山东山旺生物群、云南澄江生物群、贵州关岭生物群等,都产出了许多重要的古生物化石,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截至2010年底,我国已建立古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古生物国家地质公园17个,古生物相关国家地质公园23个,古生物省级自然保护区22个,古生物省级地质公园7个。随着近年来《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的颁布和中国古生物化石基金会的成立,古生物化石保护的宣传、展览、科普、教育等活动空前活跃,吸引了大量民间和社会资金投入保护事业。据初步统计,目前古生物保护区、地质公园、博物馆直接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每年接待游客约8000万人次,每年创造直接收入约240亿至300亿元。

3 .地质文化产业前景广阔,任重道远

我国地质文化产业虽群星璀璨,蓬勃发展,但主要是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地质环境保护的“副产品”,主要依靠社会需求推动产业增长,市场规则主动适应国家产业政策。我们的管理工作已经明确了我们是为地质勘查行业和矿产资源开发行业服务的,但是还没有明确认识到我们还应该为地质文化行业服务,这个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笔者认为,自发的“副产品”还是可以达到如此巨大的产业规模,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参考

马伯庸。中国地质公园文化资源特征及其建设发展思路[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1)

袁崇举。努力发展赏石,为文化区域建设贡献力量[J]。宝藏2012(9)

李征。温泉旅游的文化内涵分析[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