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笔记12——道、心、心三者以一心为基础。

爱问:“道心永远是全身的主宰,人心永远是顺从的。”看来这种说法有弊端。"

先生说:“当然。一颗心不掺人所谓的心。杂人假人心。得人心之正者为道心,失人心之正者为人心。程子说,“人心即人欲,道心即天理”。如果对语言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出意思。今天说‘道心为主,人心为从’,也是双心。人欲不共存,和为自然所主宰,人欲因而顺从?”

徐哀问:“朱说‘道之心,常统全身,民之心,常从之’。如果从老师‘精研、专一’的教导来推断,这种说法似乎有弊端。”

那位先生说:“是的。心只是一颗心。无欲则道之心,有欲则人之心。人心若能使其回归正道,则为道心;如果道心失去了正当性,那就是人心。起初并没有两颗心脏。程颐先生认为‘人心即人欲,道心即义’,乍一看似乎是把心分开,其实是一心。正如朱所说,“道人之心为主,人心为从”,但他认为有两种心。天道与人欲,绝不能共存。天道如何主,人欲如何从天道?”

人心是一个本体。义是道之心,意即正义。私生是人心,是人欲的意思。去除人欲,保全正义,只是初心。

朱在《中庸》序言中写道:

朱把的心一分为二。人有两颗心,一颗是道心,一颗是人心。在王阳明看来,人只有一颗心,对的就是道之心,不对的就是人心。

按照朱的逻辑,道心是自然之理,自然与人心相通,而不在人心,所以才有道心为主,人心为从的说法。

儒家思想中的人与道是什么关系?

人文主义以天为榜样。

天人合一,所以人心和道心是一体的。

朱在“专章”中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