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什么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世界上第三大死亡原因。它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导致呼吸困难、运动受限(尤其是下肢)、生活质量下降甚至肺功能丧失,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情况
近日,张先生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年。感冒后干咳,无痰,不易咳出,伴有胸闷、心悸、气短、全身酸痛、乏力。经过多次治疗,他仍然反复发作。后来又去中医科接受中医治疗,效果明显。这是我科收治的第一例慢阻肺患者。
那么中医是怎么治疗的呢?
1,中药热袋热敷
选择具有特定功效的中药,制成中药包。加热后敷于背部及双侧足三里穴,同时配合红外线照射,可促进局部炎症吸收,止咳、祛痰、平喘。
今年以来,该护理项目受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治疗效果明显,大大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天数。
2.按摩疗法
按摩疗法是利用各种手法作用于人体的某些部位或穴位,达到治疗目的的传统方法,可以刺激气血,协调阴阳,疏通经络气血,恢复脏腑功能。
3.监督艾灸
督灸可以直接作用于患处,使治疗直接到达患处。此法结合经络、穴位、药物、艾灸、发泡的综合作用,充分发挥温肾壮阳、行气化瘀、解毒散结、散寒利湿、通经止痛的功效。督灸配合西药治疗能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肺肾气虚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3、艾灸
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一种灸法,即点燃艾条和艾叶制成的艾条,对人体穴位进行烟熏,达到保健治疗的自然疗法。艾灸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祛寒湿、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的作用。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病,一定要坚持艾灸,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才会有明显的变化。
在中医理论中,慢阻肺有两个名字,一个是“哮喘”,一个是“胀气”。喘息、鼻胀(鼻翅膨胀)和肩托(呼吸困难,抬肩帮助呼吸)都是哮喘综合征不同的临床表现,主要病变是肺。肺胀是许多慢性肺部疾病反复发作并持续存在,导致肺胀无力收敛的一种疾病综合征。
肺胀的症状有三个:气喘、咳嗽、胸肺胀满。北京四会西区医院中医科呼吸科医生李智主任介绍,“六字方子”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气功,通过呼吸引导来调节脏腑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六字”指的是“嘘、呵、喊、嘘、吹、傻笑”。发音时唇、齿、喉不同,可影响不同脏腑经络的运行。这种方法重在集中注意力,读单词的时候几乎是无声的。具体做法如下:
预备型。双脚打开,与肩同宽,抬头,挺胸背出,看前方和下方,膝盖微弯,自然呼吸,微笑。
开始吧。手掌从身体两侧慢慢抬起,举至胸前,翻过来压向腹部,屈膝,掌心向下,掌心向外拨,然后慢慢收回,双手合拢至小腹。
1.“嘘”字起平肝气的作用。松开双手,从小腹前方慢慢抬起,掌心向上,靠近腰部,左转,右手掌向前,直到右手掌抬起,吐出“嘘”字,右手掌放回腰部,然后右转,左手掌向前,直到左手掌抬起,吐出“嘘”字,身体转为正式成员。重复上述动作6次。
2.“哈”字有助于补心。手掌向上向前伸展,微微下蹲,手肘抬起,掌心向上,掌心向颈前,目视掌心,双手向内折叠,掌心向下;双手翻转,双手放在手背上,放下手,念“哈”字,同时双手放在腹部;掌心向下,向外呈弧形,双手翻转,起身。重复上述动作6次。
3.“吼”字陶冶性情。翻转手掌,掌心向内,回缩至腹部,起身。双手向外张开,掌心向内,微微下蹲,念出“呼”字,直到张开的双手好像握着一个大球。然后起身,双手放回腹部。重复上述动作6次。
4.“益”字起补肺气的作用。两条胳膊垂了下来。双手从小腹前侧抬起,掌心向上,逐渐转动手掌面向对方,直至乳房平坦。手臂向外翻,手掌翻转立掌,放下手肘夹住肋骨,展肩扩胸,颈部向下,手掌向前推,双膝微蹲。念“舒”字。手掌向外翻回到胸前,放下手肘夹住肋骨。重复上述动作6次。
5.“吹”字可以补肾。松开手腕,伸出手掌,掌心向下,双臂向两侧张开,向后腰呈弧形,掌心向下滑动并向前摆动,身体微微下蹲,念“吹”字。双手放在身体前侧,掌心向肚脐两侧回缩,双腿直立。双手沿着腰带(磨脉)划到腰后面。重复上述动作6次。
6.“Xi”这个词代表三重聚焦。双手垂于身体两侧,向下看,屈膝,掌心相对转动,抬起手肘和手掌,在头前两侧打开,水平抬起。收回你的手,从你的胸部向下压,读“Xi”这个词,继续将你的手向下摆动到你的身体两侧,直到成45度角。两条胳膊垂了下来。重复上述动作6次。
北京四会西区医院中医科呼吸科医生李智主任说,在中医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以分为多种证型,如痰阻肺、痰热壅肺、痰神志不清等。结合舌苔和脉象,在治疗中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中药内服分为辨证治疗和特殊治疗。辨证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的舌苔症状和脉象。关于特殊疗法,有的专家强调调理肺肾,有的则侧重温阳健脾(治疗方法,主任可根据自己的疗法讲解)。中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主要是控制发展,改善现状,防止其进一步发展,进而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