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言水阁以什么闻名?
2008年,曹操率领83万大军离开许昌,南下追赶刘备,准备一举拿下荆州,觊觎东吴。孙权封周瑜为大都督,命他率领水军在甘棠湖日夜操练,迎击曹军。
在古代,甘棠湖与长江、鄱阳湖相连,水域宽广,是东吴的水上要塞。当时甘棠湖上战船云集,英雄列队。
才华横溢的周瑜在这里集结军队,联合刘备,在赤壁打败了曹兵。在我国古代军事史上,他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所以也被称为“周瑜的指挥台”。
至唐代,江州司马白居易曾划船至此观湖光山色,并有志于作诗。北宋时期,哲学家周敦颐见岛如月,故名“浸月”。
后人在岛上建有“浸月亭”,体现了白居易《琵琶行》中“当江面神秘地向圆月加宽”的诗句,也寄托了对白居易、周敦颐的怀念。
后来,周敦颐的儿子周寿从湖南来到江州守父墓。看到甘棠湖周围有“细山细烟”,他就在湖堤上建了一座亭子,取名“烟亭”。
到了明朝,这两个亭子都废弃了。1593年,九江巡抚黄腾春在沉月亭旧址重修一亭,命名为“延水亭”,这就是保存下来的延水亭。
还有一个关于黄腾春建烟亭的传说!
传说1593年的某一天,九江巡抚黄腾春游览甘棠湖后回国。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吕洞宾教他治疗失明的母亲的眼病,并治好了他母亲的病眼。从此,黄腾春的母亲才真正重见光明。
黄腾春深受感动。他在浸月亭的原址上重建了亭,以祭祀吕洞宾,并将新亭命名为“烟水亭”。
雁水阁建成后,无数文人骚客被其幽雅的山水和历史韵味所吸引。他们在燕水阁玩耍和休息时写了许多对联和著名的诗歌。
清代德化县令罗光绪所写的对联是:
才知道庐山真面目;
洗涤湖心。
还有清代九江总督唐颖写的对联。《九江府志》评论道:“我渴望高风,长班在烟亭上。”
对联上写道:
陶是当年的老烟月;
这样景点就可以记录为湖光山色。
清代九江府官员杨增伟也写过对联:
公幻邯郸梦,我游燕水亭,谁真谁假;
剑打林东云,鹤飞西江月,佛也不朽。
旧题燕水亭上有一副对联,久负盛名,字有多异。这幅对联的作者是清代江西巡抚衙门的下属黄。
对联上写道:
好如咏诗,琵琶人老,枫叶深秋,是一声叹息,随风而逝。见面时,不要说家乡繁华,家乡没落;
这是邯郸路。当我下午醒来时,我认识黄亮很久了,我觉得我一生名利双收。瞬间,我付出了一点烟和水。
延水阁历代修建,至清朝1811,初具规模,成为九江一景。后来,燕水阁毁于战火。清朝1862年到1874年,有一个叫顾淮的和尚,他到处收集钱财,重新修建。直到1874之后,延水阁才形成了残存的规模。
重建后的燕水阁更是闻名遐迩。不仅诗人游历,书画家等名人也来此一游,留下不少作品,为其增色不少。晚清书画家何云龙,游完砚水亭后题对联:
笑看烟云,仙福不小;
水乳交融,话不尽。
这幅对联的原后记:
南浔铁路的同事们成立了新荷花诗社,成立于毛毅年七月七日,我愿联名题写:莲诗声。
清朝末年,都昌贡生李也曾前往燕水阁,留下:
夜孤亭,一湖烟水;
夜高枕高,声自九派。
这幅对联有一段附言:
光绪八月戊戌年间,易师傅、唐华斋、雷道人到此游历,次子于婷从斗门来,也是即兴。
李在白鹿洞学习。后记中记载的易师傅和唐华斋是当时的名人。文中的雷道人,法名任磷,是当时住在亭子里的一位长老。
蔡公石,清代九江人,公元65438年至0898年,也写过一副对联:
请像下棋一样看世界局势,竞争是大自然在玩,各国人民在同一个剧里;
好烟到湖亭,烟波浩渺,双峰剑影落于前。
清末九江大学堂督学刘也在雁水亭留下对联:
各种幻云烟,唯有上游鸥自在;
独笑山河,浅鹤几回。
此联署名为:“本书作者刘,桂海中东岳邑人。”
清朝末年,江西婺源人蒋也曾赞美过延水亭,并写道:
倚栏看庐山真面目,瞻前顾后,骄横跋扈;
小乔老公上挂灯,我来回奔波,烟波迷蒙。
蒋是晚清著名学者,其著作代代相传。
这幅对联的原后记:
余仔在嘉善时,听说延水阁仍是周郎的旧址。今日路过九江,在亭子上歇息。他认为公瑾过去对军队发号施令,永恒的爱是给他的。他只是看了一个好人的标题,然后附上。
清代九江府官员曾森忠著;
谁是真仙,丹篆犹存,我要看烟水;
我也是江州司马。我的蓝衫虽旧,因退化而感无琵琶。
清朝末年住在亭子里的和尚韩野,诗文都很好。他给燕水阁写了以下对联:
细读金,常听雨声;
吟诵佳句,焚香。
这个联署是:“B放冷叶,写郭补书。”清代住在亭子里的同一位道士雷继云写道:
轩窗远渡云峰影;
几个座位共享月光。
雁水亭是历代文人骚客宴饮、游览的地方。这些对联都为燕水亭增添了一抹亮色!
延水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