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三天就死了!艾灸15的要领一定要知道~

艾灸有风险

大医岳美忠先生在《虚弱大灸疗法》一文中写的很清楚注意事项,很有责任感。现在赚快钱的微信业务,往往缺乏艾灸基础知识的培训,简化艾灸,撕贴就OK了。其实艾灸还是有风险的。例如,有腹水的人一旦得了艾灸疮,可能会惹上大麻烦。《孟茜笔谈》记载,某军一勇士学功粗暴,结果生了火疮,不到三天就不收敛而死。所以今天发布15艾灸主要原理,希望艾灸朋友们熟悉并实践。

沈括《孟茜笔谈》记载:“宋代,邵熙丑年(公元1193),鄂州被判腰疼突发...即命将蒜薹艾叶撒满后背,火竭肿。而大夫军中勇士,所学技艺粗猛,灸处阔阔,火疮甚大,不可收敛,三日而死。”

这是滥用艾灸的野蛮行为,实际上是把病人活活打死了。当然,在随后的800多年里,文献中没有出现过直接艾灸的医疗事故(在当代的一些医学杂志上,有针灸引发医疗事故的报道,但没有艾灸引发事故的新闻)。这说明直接灸本身是很安全的,但是安全归安全,不代表它没有自己的操作原理。笔者在多年艾灸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15艾灸保健原则。

第一法则:施灸时要安静平和。无论是医生给患者艾灸,还是普通人日常的自我保健艾灸,首先都要全神贯注,双手并用。艾灸的过程不可掉以轻心,轻举妄动,以防艾灸不好伤及皮肉。

第二个原则:注意冷暖空气和安全。施灸时必须有烟雾和艾草气味。艾蒿本来就有香味,有人很喜欢,有人觉得很臭。所以,在避免风吹的情况下,可以开窗换气,保持空气清新。施灸时脱去衣服,要特别注意室内温度和内外屏障。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季,更要注意舒适性。艾灸容易用火灼伤皮肤和衣服,要小心处理,以免发生火灾。申请物品一定要有,比如坐灸用的椅子,躺灸用的床,各种灸材,点火用的香等。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第三个原则:注意艾灸材料的质量。艾条的粗细和艾灸有很大的关系,一定要仔细研究。特别是直接艾灸一定要用非常细的艾条,而且最好买成品,长期存放,保密。因为艾草最易受潮,所以要晒干点火。艾条要厚、结实、均匀、干燥。

第四个原则:你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姿势。方说:“所有的灸法都必须是直的,四肢不应倾斜。艾灸时怕穴位不当没用,只是破皮耳。坐着就坐着灸,躺着就躺着灸……”可见艾灸对体位的要求很高。一般来说,艾灸的过程应该是端坐,即使艾灸在膝盖以下。直接灸需要反复灸。所以第一次一定要打好基础,否则穴位不准,再改就要从头开始了。艾灸中发现的穴位不准,要随时纠正。

第五原则:艾灸消毒。艾灸皮肤一般对消毒要求不严格。但在直接灸时,要用75%酒精棉球消毒,面积要大一些,以防灸后皮肤溃烂和感染。至于艾灸的原料,不用消毒,只要把艾条晒干就可以了。

第六个原则:艾灸疮的治疗。用直接灸,往往会出现水泡、结痂、溃疡等灸疮。为了防止摩擦,保护结痂皮肤,防止感染,必要时可用消毒敷料或消炎膏药覆盖,可在艾灸时揭开,艾灸后再盖上;如有感染,可涂消炎膏或生肌玉红膏。一般溃烂面不大,可以顺其自然,任其结痂。

第七原则:注意穴位和禁止艾灸的部位。虽然艾灸可以施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但不能只施艾条灸而不考虑穴位。艾灸一定要根据选定的穴位进行。对于面部和后脑勺,不宜直接灸,以免留下灸痕。如果必须艾灸,应该使用非常小的艾灸罐或艾条灸。另外,皮下静脉也要尽量避免直接艾灸。

第八原则:晕灸防治。晕灸虽然少见,但晕灸时可出现头晕、目眩、恶心、面色苍白、脉细、手冷、血压低、心悸、出汗,甚至昏厥。这些症状多由初灸、空腹疲劳、恐惧、乏力、姿势不当、灸量过多、刺激过大等引起。所以,一旦发现,就要立即制止;并且让患者平躺,在足三里艾灸几分钟就能解决,一般不会很危险。

第九原则:艾灸期间的保养。在整个艾灸过程中,要乐观快乐,戒淫,不要过度劳累,饮食清淡,最好是素食,这样有助于疗效。有一个艾灸后调理的方子,有兴趣的可以照着做:“艾灸后,须避寒,七情不可过于谨慎;不要寒醇,素菜最合适。”

第十条法则:艾灸不要急于求成。使用艾灸时,艾炷要小一些,以免让自己或患者感到疼痛和恐惧。现代针灸师程丹安先生主张:“灸点不宜过多,火候要充足、均匀。”也就是说,艾灸的穴位不能太多,热量要足,甚至要有内热,猛烈艾灸不能忍。另外,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只有长期艾灸才能有好的效果。

第十一原则:艾灸的时间。上午下午都可以,晴天雨天都不需要避开。失眠可以睡前艾灸治疗;出血性疾病可以随时艾灸。止血后应继续艾灸一段时间,以免复发。另外,艾灸也可以按照平时的发病时间来进行。

第十二原则:艾灸的副作用。一般没有回应。但由于体质和症状的不同,开始艾灸可能会引起发热、乏力、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一般不需要担心,继续艾灸就会消失。必要时延长艾灸疗程。如有口渴、便秘、小便黄等症状,可服用中药加味增液汤——生地、冬麦、玄参、肉苁蓉各15g,水煎服。

第十三条原则:艾灸后洗澡。所有非化脓性艾灸都可以正常沐浴。如果有艾灸疮,洗澡时要小心疮面。不要浸泡太久,注意不要洗脱艾灸痂。一般来说,洗澡与此无关。

第十四条原理:穴位艾灸原理。艾灸上穴后,必须配合艾灸下穴,以诱发下热。全身和内脏疾病,或者只是做健身灸,需要灸双侧穴位。当然,任督二脉的取穴自然是取单穴。第一次施灸时,一定要注意刺激量。总的原则是:壮士先少后多,艾条先小后大,再逐渐增多。不允许突然大剂量施灸。

第十五条原则:艾灸不要过度。一般一个艾灸疮要和牛痘一样,不能太大。所以要一直比黄豆(白豆)更大程度的控制疮,注意艾炷和艾灸的次数,自己掌握,不要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