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高中音乐课本中的情感之声与民歌
民族声乐艺术情感表达更新时间:2009-12-16 14:32:56作者:范凤龙来源:校园论文网点击量:9打印本页加入论文摘要民族声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本文探讨了提高民族声乐艺术情感表达的两条有效途径,即深入学习表演作品和借助戏曲表演来表达情感。论文关键词民族声乐;情感表达民族声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民族声乐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时至今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1)启蒙时期——从古代到隋唐;2)发展时期——宋元明清;3)成熟期——民国到近代,融合了中西唱法,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唱法。民族声乐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包括民族声乐的审美特征和标准、歌唱的理论技巧、歌唱的情感表达等。中国音乐学院著名教授金曾把声乐艺术概括为七个字:“声、情、字、味、表、养、象”[2]。有序地梳理这些问题,对于中国民族声乐的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声乐艺术是通过优美的旋律和歌唱者悠扬的音色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尤其是民族声乐。几千年来,许多人研究了声音和情感之间的关系。如汉代刘安写的《淮南子》中记载:“韩鄂、、薛谭怒其志,积于其中,声声俱足。”[3]《乐记》也记载:“凡声起于心。人动了,事情就顺理成章了。”“凡声者,心也。情感动于中,故为声所形。”[4]这进一步说明音乐是情感表达的艺术,声乐艺术需要充满情感,以声传情,以声传情,要求融合。那么,如何通过声乐正确恰当地表达情感呢?笔者认为有两个方面可以尝试:1。深入学习表演作品。著名声乐理论家凯萨利曾经说过:“如果歌手投入足够的时间和思想去分析他的歌曲,并充分发挥他的想象力...他会在时间上发展出敏锐的功能,这样他在创作具体作品的时候就能够进入一种有点类似于作家的心理状态。”【5】对作品的熟悉、了解和真正的理解是诠释民族歌曲的重要前提。首先,歌手要熟悉并认真研究作品。由于长期以来业内被“声乐技术第一”的观念所误导,很多歌手都把重心放在了盲目追求声乐技巧和只注重声音的练习上,而忽略了“声乐”的基础。导致演唱时吐字不规则、音乐不准确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扭曲了作品的真实面貌,作品的艺术价值一落千丈。【6】这也导致很多歌手在演唱时矫揉造作,在眼神和身体上得不到应有的表现。他们在演唱时没有真情实感,更不用说细腻地表达了他们作品的内涵,不会打动观众。歌词是表达歌曲情感内涵的重要依据和方式。“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对人、事、景的各种表现,抒情、叙事、吟诵的各种变化,喜怒哀乐的各种表现等等。都是语言表达的结果。”【7】因此,演唱者有必要熟悉歌词的具体内容,加深理解和感受。只有对歌词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恰当地诠释民族声乐艺术的情感内涵,才能真实地表达声乐艺术的情感,如云南民歌《奔流在一条河上》的初始元素就是年轻女性思念远方恋人的民歌小调。展现年轻女性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这首歌的歌词是口语化的,这是民谣的共同特点。各地口语的差异也显示了口语的环境和内涵。“明月照人间”是南方非常口语化的语言,同样的句子在南方尤其是云南的口语中非常常见。它不仅忠实地记录了民歌的自然环境,而且成为加强情感表达的特殊模式。同时成就了“小河淌水”艺术表现的特殊魅力。第二,你必须熟悉作品的旋律变化。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美的表现,旋律是音乐作品的灵魂。音乐作品通过旋律让人感受到意境和情感,通过旋律、节奏、力度的本体拓展想象力。旋律是歌曲中词的抒情基础,是词的深化和发展。因此,演唱者需要重视歌曲旋律的重要性,深刻理解旋律的起伏,关注曲谱的每一个结构、每一个细节,从宏观上全面把握作品的风格和特点,从微观上了解每一个变化,反复琢磨和研究,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情感变化,激发内心的真实感受。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民族声乐作品的抒情性和旋律性都很强,表现力和感染力都很强,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民族风格。把握旋律是体现作品情感的重要手段。”[8]如陕西民歌《走西口》,曲调高亢悲凉,感情真挚缠绵,表现了陕西、山西的贫苦劳动人民为生计所迫,背井离乡外出谋生,甚至有春秋两回的悲壮场面。鲜明的旋律个性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表达和艺术张力。第三,深刻理解作品,设计角色。一首歌唱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角色把握需要演唱者深入研究,需要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环境和人物进行一定的场景设计和角色设计。浙江民歌《采茶舞》保持了民间采茶歌舞的基本风格,采用民族五声调式,有调式交替的素材。旋律优美流畅,曲调欢快跳跃,表现了种茶采茶的快乐心情。唱歌的时候,歌者可以想象自己在一个茶园里,和很多采茶姑娘开心地采茶,开心地聊天。歌中的一问一答等逗趣乐句,像年轻人相互戏耍,像老年人赞美丰收,再现了采茶姑娘们的青春面貌。2.借助戏曲表演表达情绪“情绪运动于中,形成于外,适当的肢体动作有助于情绪的表达,这是歌唱者所必需的。”[9]著名音乐家舒曼也说过:“只能发出空洞的声音而没有适当的手段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是小艺术”,中国音乐学院教师吴碧霞曾说,“我的表情和身体会不自觉地随着心中的感情而动。我曾多次演唱俄罗斯艺术歌曲《夜莺》。随着唱功的提高,在很多公开演出中,我试图用眼球运动来表现花腔部分夜莺的灵巧和轻盈...总的来说,好像国外的作品都不提倡太多的外动,但我在舞台上收到了极好的效果……”【10】著名指挥家托卡尼尼也说过,“一个音乐学习者。再高明的唱功,如果缺乏情感表达,他就不是艺术家,而是艺术家。手艺人满大街都是,但艺术家在100个人里很难找到一个。”【11】可见表演对于歌曲的演绎是非常重要的。戏曲表演是歌唱表演的基础之一。演员除了声音之外,还要准确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外貌和魅力,以形传神。在中国传统戏剧表演中,眼睛的使用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清代著名艺术家黄赞卓在《梨园》中写道:“各种境界必先以目领”,并进一步指出,只有用灵动、闪亮、有力的“眼”,才能把藏在心中的不同情绪外化,从而生出干涩、神奇的面部表情。【12】动作在歌唱表演中同样重要。既要灵活运用各种肢体语言,突出人物的性格、思想、情感,又要在内涵与表象的交融上花足够的功夫,创造出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独特的意境,提高表演的艺术感染力,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民族声乐深受民族文化和生活的影响。所以,越是追求艺术表演的真实性和贴近性,越是重视表演的作用。恰当的眼神表达可以体现演唱者的情绪和作品的思想,配合恰当的肢体动作,整个民族声乐表演可以做到情绪饱满,扣人心弦,深入人心。比如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气洋洋》,曲调优美,歌词朗朗上口。是中国各民族优秀民歌之一。在俏皮的旋律中,它感谢太阳给人类带来能量,歌唱太阳给世界带来了光明。演唱这首歌时,演唱者不仅需要有高亢激昂的歌声,还需要有充满喜悦和希望的眼神,充分表现出乐观的展望和欢乐喜庆的气氛。此外,演唱者还应充分运用咬字等歌唱技巧来表达音乐作品的内涵,体现音乐作品的情感特征。歌唱是以歌唱为媒介,以各种风格的主题为内容,以传达歌曲作者和演唱者的思想感情为目的的艺术活动。歌唱者必须尽力调动一切可以掌握的艺术技巧,努力达到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声乐演唱如果不能以艺术家娴熟的技巧达到形式上的完美,就会黯然失色。特别是对于民族歌曲,民族唱法非常重视语言与音乐的关系,注重根据歌唱语言的发音规律处理发声、* * * *唱法和音准,注重字和音的五声、四声、发声、押韵、止音。民族唱法具有强烈的中国民族气质、个性和风格。【13】当然,歌手也要不断加强自己的文化和理论修养,丰富自己的社会阅历,提高自己的舞台经验。只有这样,他们演唱作品的内容才能与技术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才能真正做到声与情相结合,以声动人,从而获得良好的艺术效果。参考文献[1]胡宏。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中的情感表达[J].美女与时代,2008,(9)。[2]“金唱歌”的秘密[N]。中国文化报,2008-12-30。[3]刘安2009 .[4]蔡忠德。关于音乐的争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5] [7]宋天宇。论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艺术表现[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2008,(4)。[6]唐明事件。(11).[8]朱杰平。声乐表演艺术的再创造——民族声乐作品的情感处理与表达[J]。科教文化交流,2006,(3)。[9]刘朗主编。声乐教育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吴碧霞。“鱼”和“熊掌”能否兼得[J]。如何提高声乐演唱水平(二)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编辑部编,北京:华乐出版社[M],2005。张红彦。论戏曲表演的“眼睛”[J]。黄梅戏艺术,2008,(2)。[13]卫慧。浅谈民族声乐教学中的演唱技巧[J].科教创新,2008,(7)。作者简介:范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