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溪与三笑图》描绘了怎样的故事场景?

《虎溪图》描绘的是东晋时期慧远在庐山虎溪桥送别陶渊明和陆的情景。因为三个人在路上聊到了一起,不知不觉就过了虎溪大桥,三个人互相照应,谈笑风生。因为慧远送客人,所以一直没有过虎溪大桥。这一次,他不自觉地破了案,于是对着对方笑了笑。故事虽有违史实,但因题材有趣,以及唐以后三教合流的需要,画师甚多。

庐山是历代佛道养生之地,传说颇多。庐山,位于南昌市西北部,古称南漳山。当它传到周武王,有七个兄弟,建造房子,他们在这里命名。它的山叠在九层楼上,它崇拜一周500多英里的万仞。它实际上是南方的一个大镇。道教书籍称之为第八洞(* * *七十二洞),与紫霄峰、香炉峰、双剑峰、尚笑峰并列。李白的《庐山谣》写道:

庐山耸立在南北斗七星旁边,

在像九面屏风一样延伸到丝绸的云里,

落下的影子,明亮的湖,绿色的光,

金门通向两座山脉。

一条银色的小溪垂向三座石桥。

在巨大的三脚架瀑布的视野之内,

回到悬崖,山是绿色的。

崔莹·夏虹遮住了早晨的太阳,

那里没有鸟能飞到吴。

因为虎溪三笑的故事,后人在托林寺前建了三笑亭。湖西桥在晋代以前就有了,在明代托林寺以前也有。李白有一首赞美湖西桥的诗说:在林东的送别处,白猿对着月亮啼叫。笑别庐山,何必过虎溪?

据此,这个故事是后人虚构的,因为这三个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慧远(334 ~ 416)、鲁(407 ~ 477)、慧远死时只有十岁。慧远去世已经60年了,但是秀京在刘崧元嘉末年452年左右来到庐山,慧远已经去世30多年了。陶渊明(372 ~ 427)比元恭年长近五十岁,隐居地点不在庐山。当秀京来到庐山时,圆明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了。所以三个人不可能互访。苏东坡很聪明。他写《三笑图赞后记》时,没有说这三个人是谁,留给后人去猜测。黄庭坚指的是慧远、鲁、陶渊明。后世画家也流传神话,故作高傲自大,在湖西画三笑。

今天有一幅解画的《三高游赏图》,应该是表现在湖西的故事。画面中,悬崖一角,松树倒挂,松树缠绕着紫藤树。四个人在悬崖下行进,一个和尚,一个儒者,一个道士,后面跟着一个男孩。线条是用兰花叶画的,很有力量,很有挫败感。表情不是在笑,就是过了虎流,笑声停了;或者还没到湖西,继续聊。明朝成化皇帝画了一幅《和合图》,图中儒释道合为一圈,面带微笑,充满喜剧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