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祖先在农村留下的谚语句句属实。
农村谚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脉,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总结,他们非常相信,但在年轻人眼里,会被认为比较传统迂腐,甚至迷信。我不相信所谓的谚语,但是有时候觉得有些谚语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谚语是可以流传下来的,总有它的意义。俗语是我们祖先留下的财富之一。很多俗语都有深刻的内涵,甚至到现在,我们还一直在用。
最近翻了翻资料,整理了一些农村谚语,分享给大家,让大家领略一下一位老祖宗的文学瑰宝。
一、农村俗语:“腮边无肉”,“脸凶”的原因是什么?
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这个人脸上没有肉,那么你就不要和他有太多的接触,不能和他做朋友,因为这种人不是好人。我相信在家里看电视剧,或者看其他影视作品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特点,就是坏人都是嘴尖猴腮,好像那些奸夫脸上没多少肉,脸尖瘦长,一看就是精明干练,处事圆滑。这可能就是俗话说的:“两腮无肉可交”的特征形象。
这句谚语的后半句是“那些脸硬的人”。当你想到那些彪悍的面孔时,所有人都会认为你绝对是一个邪恶的反派。现在退三尺都来不及,所以说脸上肉太多就不是可以交朋友的人,太可怕了。其实这两句话是老祖宗教给后人的识别标准,所以交朋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二、农村说“姐死门槛破,哥侄不亲”是什么原因?
在农村,老人经常说,比如三个亲戚“阿姨,叔叔,阿姨”,三个亲戚“叔叔,叔叔的媳妇”。可见亲戚有远有近,主要是因为血缘关系。其实从很多谚语中可以看出,血缘关系可以决定亲戚之间的关系。就像老话说的,“我叔叔家的牛是我侄子家的头”,我和伯侄关系的关系很好。
所以,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戚,看起来都很遥远。比如农村的一句老话,常说“姐死门槛破,哥侄不亲”。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如果姐姐活着,和姐夫的关系会很好,而一旦姐姐去世,和姐夫家的关系就淡了,也就少动了。同样,哥哥去世后,我和哥哥的孩子以及其他后代的联系也少了。
三、俗语:为什么农村人说“兔子穷,蜜蜂富”?有什么原因吗?
首先,我们来看看贫困养兔是什么意思。如果有人养过兔子,那么一定知道兔子是直心的。而且兔子是素食者,所以它们的食物大多是草、菜叶、胡萝卜等。在现实中观察兔子,我们会发现,如果兔子窝里有草料,兔子似乎总是在咀嚼食物,吃不饱。其实在兔子的心里,它们并没有吃饱的概念。只要有食物,它们就会一直吃下去,直到死去。所以在养兔的经验中,留下了“可怜的兔子”的说法。
但是饲养蜜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养蜂人为了获得更多更好的蜜源,需要不断地在山里活动。虽然这是为了获取蜂蜜,而且蜂蜜也是蜜蜂的食物,虽然它们吃的不多,但是为了养育幼峰。而且,养蜜蜂必须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对于蜂蜜来说,蜜蜂吃的部分必须留出。它们也依靠蜂蜜来维持生命。只有给蜜蜂留下足够的食物,它们才能安全地采集蜂蜜,为人类贡献更多美味,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说法。
其实“养兔穷,养蜂富”是基于自然界的变化。每个物种都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就像人一般一天吃三餐,但有些地区吃两餐。如果他们三天吃一顿饭,事情不可挽回地失控是必然的。所以,拥抱自然,亲近自然,才能更好的生活。是这样吗?
四、农村俗话:“说曹操,曹操到”,道理是什么?
众所周知,东汉末年,三国平分秋色。东汉末年,皇帝很年轻。有一天,董卓绑架了汉朝的小皇帝,试图“夺帝令诸侯”,以达到自己独揽大权的目的。后来董卓此举得罪了百姓,引起了公愤,最后被吕布杀死。
5.农村说“正月打雷,二月打雷,麦堆”是什么原因?
所谓“正月打雷的人”,就是说如果正月打雷,那年就不好过,容易遇到水旱蝗灾,庄稼经常歉收。我们知道,在过去,农民外出打工无所事事,只能靠种地为生。农作物歉收经常导致农民吃不饱饭,只能聚在一起讨饭。严重的话,人可能会饿死。如果正月打雷,只能说明天气温度太暖,导致冬季天气偏暖,导致土壤中的害虫没有被完全冻死。这会影响下一年春播时植物的生长,还会因为病虫害导致农业减产,进而导致饿死。
据说,如果二月份天气总是打雷,将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二月是春分的节气。从自然规律上来说,二月的刺痛是“万物惊雷”。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春耕季节。这个时期的雷电对农作物非常有利。闪电可以把空气中的氮变成肥料,充足的雨水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6.农村有句话叫“宁可存到锅里,也不要让肚子吃饱”是什么道理?
这个农村的说法:“与其让肚子吃饱,不如存到锅里”,意思是人要吃饱。如果他们吃不完这一餐,可以把它放在锅里热一下,准备下一餐。不要为了不让食物剩下而暴饮暴食。当然,从科学理论上分析,这句谚语也很有道理,很符合养生之道。因为吃七分饱的人身体会很好,如果吃到饱,铁的胃口就难以承受,久而久之就会生病。
七、农村的俗语:“在家不看老婆,看衣服。”老祖宗的话合理吗?
这句谚语的字面意思是:你不必看一个男人的妻子是否贤惠,你只需从他的衣着就能看出。引申的意思是:如果他干净整洁,穿着得体,说明他的妻子贤惠能干;如果你邋遢不整洁,说明他老婆懒,不做家务。
8.农村有句话叫“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什么原因?
月亮代表阴柔之美,主要是嫦娥,在农村,父母经常教育我们不要拜八月十五,男人要阳刚。不能把矛头指向嫦娥居住的月亮。在新锐生态当地还有一种说法,叫拜月的男人会让夫妻离婚或者两地分居。农耕时代,男人再忙也要在八月十五回家团聚。拜月,一个男人,在当地农村解释说,一个男人只有永远离开,再也回不来了,才能去拜月。夫妻在一起,男方拜月,对妻子不好。
在农村,大多数妇女不允许参加祭祀活动,包括祭灶和祭祖。祭灶就是祭拜灶神。每年腊月二十三,神报到,正月初四返回人间。在杜泰卿的《厨书》中提到“灶神,姓苏,名吉利”,这是一个传达民意的神仙。在许多农村地区,祭祀炉灶是一种习俗。希望灶神在天庭传达民意的时候说一句好话,“神会说好话,回宫求和。”在新锐生态区当地农村,不允许妇女祭灶。农村的老人认为女人有女人味,这对灶神不好。他们甚至认为女人很脏,不能参加祭灶、祭祖等祭祀活动。
9.农村说“不喝三杯,不走三亲戚”是什么原因?
三不喝,包括:不喝酒,不着急喝酒,不喝太多酒。过年聚餐的时候,亲朋好友会互相劝酒。不管他们能不能喝,他们都会想办法让你喝,尤其是你已经喝了很多酒的情况下。劝酒的时候很容易醉。但是有些人可以喝得更多,他们在食物到来之前就开始敬酒,空腹喝酒而不吃饭对身体非常有害,而且非常容易喝多。所以喝酒一定要量力而行,别人不会因为你不喝酒而看不起你。如果你喝醉了,这将是一个真正的耻辱。喝了没关系,但是别喝多余的酒。一切都是为了你的健康。
三不离的亲戚包括势利的亲戚,不讲信用的亲戚,爱贬低人的亲戚。过了年,大家都开始挨家挨户的走亲戚,但是有些人特别势利,尤其是经济条件不好的亲戚,总是想方设法躲起来,怕被人借走。因为有些人经济条件有限,所以很多人着急用钱的时候会找亲戚朋友借钱。由于是亲戚不是外人,家里有闲钱的人大多都会借给他们,而且借款人说的很好,保证什么时候还,但往往借了钱之后,就以各种理由拖延,不守信用。有些人特别喜欢贬低别人,拿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做比较。其实亲戚朋友对谁好谁不好都有个大概的了解,对于这些亲戚来说,也不一定非要离开。
注:谚语是群众在汉语词汇中创造出来的,在口头语言中流传的口语化、大众化的语言单位。它们是通俗的、广为流行的八股句,简洁、形象,大多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反映人们的生活经历和愿望。说,也叫说,说,这三个是同义词。俗语这个词作为语言学术语已经被广泛使用;俗话说,有文言文的色彩;俗话说,有口语的味道。谚语使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有趣,具有地方特色。让我们多了解一下农村谚语吧,农村谚语是老一辈人智慧的结晶,让这份珍贵的文化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