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嵇康的道教神仙信仰

论嵇康的道教神仙信仰

魏晋以来,由于当时统治阶级的打击和利用,道教从汉末的早期道教分为上层神仙道教和下层民间道教。石天路的北移和?上层?这场运动促使神仙信仰在上层贵族和文人中广泛传播。神仙道教原本是贵族文化的产物,对当时的名士文人影响深远。嵇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不仅喜欢老庄,还讲道家和神仙。他一生的兴趣是专心养生,服药成仙,这也是他道教神仙信仰的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

【关键词】道教;神仙;不朽的信仰;健康维护

魏晋时期是汉末早期道教向南北朝时期成熟的传教道教过渡的阶段。东汉末年,太平道起义和五斗米道割据使统治阶级对道教在社会上的传播深感忧虑,开始采取压制、限制和利用的两面政策。所以道教内部一直有分化和变化。?这一阶段,石天道教传播到上层士绅社会,适应士绅社会需要的神仙道教开始形成。从此,道教分为两大层次:士族的神仙道教和民间的水符道教。[1]。一些贵族也开始吸引大量长生不老的方士,这使他们能够接近贵族,并在他们中间传播神仙信仰。嵇康是一些著名文人的代表之一,他们擅长老庄的书籍,以及养生的技巧,并为他们写了书。本文将对嵇康的神仙信仰及其对道教养生等神仙道教理论的贡献进行深入研究。

一个

从传统的社会价值观来看,知识分子嵇康如此青睐神仙信仰,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有其背后的时代和文化背景。

魏晋是一个极其黑暗的政治时代。当时传统的儒家道统面临前所未有的怀疑,处于信仰崩溃的边缘。魏晋统治者是靠篡夺政权上台的。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他们竭力维护传统?明娇?旗帜,试图为他的上台寻找合法性基础。在实际的政治活动中,他们所做的是违反甚至伤害著名的宗教,在政治上残酷迫害异己,在意识形态上控制人民的言论自由。?随着统治集团争权夺利,自相残杀,贵族家庭中的贵族家族中的人,得失突变,生死无常。一些失去权力和影响力的人感到沮丧和悲观,对生活持消极态度。(历史类论文)倾向于在轨迹上崇尚老庄,专门讲清楚,喜欢养生食谱?[2]。也就是说,是出于对虚假现实的失望,那些不甘心的人?同流合污?一些失意的名人和学者对生活采取消极的态度,或用麦饭石、音乐或导气之术来强身健体,而不是关注现实,通过对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追求来抵制或逃避现实政治的虚伪和黑暗。可见,?魏晋人虽然都有厌世的观念,但没有厌世的观念。虽然人生的意义是消极的,但人生的意义不是消极的吗?[3]。那又怎样?中国文人生命危在旦夕,内心苦闷,却能在很多方面找到慰藉,比如酒,麦饭石,音乐,山川,或者宗教,这些都是他们灵魂的寄托?[4]。险恶的政治迫使文人远离社会现实,或吃药,或养生,置身于现实政治之外,过着半神半人的生活,嵇康就是这些文人的代表。

嵇康是三国曹魏时期重要的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也是虔诚的道教信徒。嵇康信仰道教神仙,一方面是由于石天道教向当时社会上层的传播,使他有机会与道教徒直接交流,另一方面也是受到现实政治的影响,迫使他们走上了逃避现实政治的道路,走上了自由任性的道路。嵇康的身世和经历也说明了这一点。嵇康并不想屈服于司马氏政权的打压,而是过着自由无忧的生活。其实,当文人远离政治中心,心甘情愿或不情愿地被政治边缘化的时候,庄子宁愿做什么样的人?绘画中的拖尾?而不是?养骨头很贵?态度,很容易引起他们精神上的* * *?[5]。嵇康在《与山居元绝交》一文中声称:?老子,庄子,我的老师!?【6】思想上强?庄雪?背景足以说明嵇康走上神仙道教的道路是必然的,这种道教保存了真理,为健康而采药。

嵇康在《与山居元绝交》中说:?我也听到了道士的遗言,饵玉竹,让人长寿,我很相信。?[7]由此可见,嵇康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道教信徒,在他的大量诗歌中都有道教神仙思想的描写。嵇康曾经和道士交过朋友,拜他们为师。孙登和王烈是神仙,孙登能死而复生,王烈呢?338岁,我还年轻。登山探险,行走如飞。?[8]孙登和王烈是当时的神仙人物,当然也是当时有名的道士,嵇康和他们走得很近。嵇康写过很多关于道教的理论文章。《纪》中与道教有关的论文有:《论养生》、《答难养生》、《住难屋无吉凶》、《住难屋无吉凶》。在前两篇文章中,他论述了道教养生的重大理论问题,提出了形神兼备、生命不息的修炼方法。嵇康也为了追求长生不老而苦练。他不仅写养生延寿的书,还亲自上山采药,亲自服用。这些行为无非是为了永续生命,也就是求长生,这也是道家的目的。这些都表明嵇康与神仙道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嵇康的道教思想可以说是从批判当时虚伪的道教开始的。嵇康的一个重要观点是?越有名越自然?。嵇康在《论释私》开篇就说:?自称君子的丈夫对是非无所适从,不违道的男人也无所适从。为什么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夫若心平气和,精神空虚,心不存怜惜;亮心的身体触及到人,而感情并不与你想要的捆绑在一起。怜惜不存在心中,自然可以教;爱情不取决于你想要什么,所以你可以判断贵贱,明白事理。事情顺利,所以没有违规上路;越出名越无奈。?[9]可见嵇康的?越有名越自然?是针对现实中已经陷入虚伪的人来获得名利吗?明娇?然后发了。如前所述,传统的儒家道统在当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质疑,处于信仰崩溃的边缘。而为什么某种程度上还是人?注意一下?只不过人家还是要用它来谋取名利,要用明娇?捞名声?事实上,没有人真的相信它。表面上极力为儒学歌功颂德的人,暗地里却做着抹黑名教的事。传统的儒家伦理和道德说教仅仅被视为?官样文章?只是做做而已。正是鉴于此,嵇康提出来的。月明娇?。特别是对于极力吹捧儒家的人,比如当时写《自然学论》的张淼,他吹捧儒家:都说六经是太阳,不学则长夜。?【10】而嵇康公然斥责儒家?六经?为了什么?肮脏的杂草?,?六经?提倡的仁义是什么?烂?, ?以六经为秽,仁义为臭?[11]。嵇康的批判显然是针对现存的社会政治文化制度的。事实上,在嵇康看来,只有与形式化、教条化的名教进行彻底的决裂和排斥,才能恢复名教的本来面目。当时的大部分名人?其实他们并不是从根本上反对名教,而是不满那些利用名教来谋取功名、博取名声的言行?[12]。只是什么时候?明教的是非标准和道德观念逐渐形式化、教条化,明教所倡导的仁义道德规范逐渐成为人们道德生活之外的手段和形式,失去了对人们精神生活的推动作用?【13】,这个时候明娇就成了被批判和攻击的对象。

纪呢?顺其自然作为?月明娇?必然的出路,所谓?顺其自然就是回归人类的自然真相,为所欲为。嵇康认为?明娇?上菜?造假?,抑制是有吸引力的,那么他叫什么呢?自然?其实是一种?是没有进入社会关系,不受社会礼仪法规限制的个体自然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状态吗?【14】,而嵇康的命题是人要在?对与错?、?事情顺利吗?,?价值方面?,?做你感觉到的?在达成的过程中?与道合一?领域。这种?与道合一?很明显,普通人是达不到那种境界的,只有他的理想人格,也就是人,真人,神仙,才能达到这种境界。我们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找到很多他对这种理想人格和境界的描述:

人要面向世界,以万物为心,群居,师法身体,沾沾自喜于世界[15]。

博采众长,回归自然。万物一体,四海一家[16]。

美惠府名山,真人是要的。养生万物,以道为乐[17]。

多幽洞,请轻问吾师。早上爬上山顶,晚上不知饥饿。玄驹养营魂,千年长盛[18]。

嵇康完全相信神仙的存在。嵇康在他著名的养生理论中坚定地说:?仙人虽然看不见,但记载在书里,流传在以前的历史里。相比较而言,肯定是有的。好像是专门受了外气的影响,很自然,不是积累学习能达到的。至于理性引导和饲养,你可以上得一千多岁,下得几百岁,也可以有耳朵。?[19]嵇康认为,根据记载和以前的历史,神仙肯定是存在的。但由于神仙的特殊性和超然性,一般人是学不来的。所谓?难道不能通过产品学习来实现吗?。但嵇康为了坚定自己对神仙的信心,也认为神仙是学不来的,只要身心?导养是否合理?几百年的寿命也应该是可能的,自然的。如果一个人不为外物所服,玩物不倦,那么信往日经,玄理日满?,所以能实现?与自然和谐,以德为师为友,玩弄阴阳之变,便得永生;让自然供养生命,让天地不朽?神仙境界[20]。自由放任的人生观可以说在嵇康的思想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那种?顺其自然?一般感觉?只有逍遥仙子才能做到。汤用彤先生认为:被世界束缚在于内心,如果内心能放下,就不会有世界的负担。因此,阮籍认为人具有两个方面,即看得见的上帝,和可以超脱的上帝,所以无忧无虑意味着流浪。?【21】嵇康的诗里大量描写这种自由,来去自由,自得其乐?神游?境界,如《十一四言诗》第10首:格雷斯夫名山,真人所要。万物健康,道逍遥[22]。

第二部分对两首诗进行叙事记录;

多幽洞,请轻问吾师。早上爬上山顶,晚上不知饥饿。玄驹养营灵,千百年来一直在生长。[23]

嵇康在组诗《改写十首六言诗》中写道:

与王翘一起思考,云游八极。猛翻五岳,顿时万亿。给我神奇的药,让我长出自己的翅膀。呼吸过度,练形变色。宋以言,思而行八极[24]。

逛中山,我在城里开车。上面的树荫下开满了花,下面的像英语。被太后提拔为紫亭。逍遥自在,长生不老。宋在词,徘徊于市[25]。

又《四言诗十一首》八:

苗乡栾,亦舒太清楚了;俯瞰陈子,仰望苏婷。凌神神秘秘,浮沉不定。在游览区外,吹口哨的夫妇会唱歌。上帝□不存在,谁又有独立的标志[26]?

十:

羽华悦,超清。云盖轻轻一吹,六龙飘飘。左边是胡椒肉桂,右边是兰花。陵阳赞道,太子献之。美惠府名山,真人是要的。万物健康,道逍遥[27]。

你在线吗?渐行渐远?、?玄明?在仙境里,神仙可以吗?乘云旅行?,?突然万亿?;可以吃仙药,生出自己的翅膀,可以养生,可以与道同乐。仙境太美了。上面的树荫下开满了花,下面的像英语。由太后,再升到紫庭?这真的是世间最美的境界,其实也是诗人看透现实真相后对自己精神家园的一种内在诉求和外在超越。嵇康在一首《游仙诗》中,想象了这种超脱尘世,游仙的情景,诗中说:

望着山上的松树,山谷郁郁葱葱。无论遇见多高,独立无与伦比。如果你想在它下面游泳,那条路永远不会通。王翘抛弃了我,在云中骑着六条龙。徜徉在神秘园,黄老道相遇。教我自然之道,胸襟若宽,童心未泯。在中山角采集草药,拿去改变你的容貌。蝉褪去污秽和疲惫,结交朋友。演奏九韶,什么是歌中之歌?长而俗人,谁能见其迹[28]?

嵇康不仅相信神仙的存在,而且还记得神仙的幸福和想象中的仙境之美,他还实践着养生延寿成仙的信念。嵇康虽以为神仙?不是为了学习?,但是?如果和平时期,和彭祖关系好,就能如愿以偿?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养生获得。上面已经说过了,魏晋人虽然厌世,但对生活永不厌倦。他们的生活观念还是很强的。所以在那个乱世,韬光养晦的思想很流行?[29]。嵇康的《养生论》是一部集中论述这方面的重要养生理论著作。

嵇康对道家养生长寿理论的贡献,以养生论为代表。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养生理论是一本教人如何养生延年的书。

在养生理论中,嵇康不仅表达了对?神仙存在?这种坚定的信念,还教会人们如何养生和延年益寿。当然,养生的首要问题是保持身体的长寿。在养生论中,嵇康阐述了如何保养身体,长生不老。他说:?知形而靠神而立者为君子,神必以形而存。如果你意识到生理容易失去,你就知道它会伤害你的生活。所以修炼自然护神,安心全身。?[30]也就是说,形与神相辅相成,人的生命容易丧失,甚至罪恶对生命有害。所以,认识到这一点,就要想尽一切办法修炼自己的身体,让自己的心灵安静下来,这样才能保持精神的完整,保持身体的健康。如果爱与恨,悲伤与欢乐之间没有区别,那么?爱与恨不在感情上纠缠,忧与喜不在心头。朴而无感,但身平和,呼吸呼吸,取食强身;做形神相亲,内外兼修。?【31】嵇康特别批评那些想长生不老,又舍不得外面欲望的人,说他们?或者压抑自己的感情和隐忍的欲望,抛弃自己的意愿,而爱好往往在眼前,希望在几十年后。谁怕两败俱伤,内彷徨,内斗,外诱,靠信用,就这样败下阵来?[32],这种犹豫不决的健康心态是注定要失败的。那时候的人呢?冲在世界宗教的前面,争奇斗艳荣辱之间?,?以酒色为支撑,长寿就没意思了?,只是追求一时的感官感受,在嵇康看来,这就是全部?是不是里面没有主人,借外国的东西玩玩?,是吗?以物服身,倦于欲?表演,尤指不养生。在嵇康看来,天下养生难的原因有五:为什么?名利不朽?为了什么?不要摆脱愤怒?为了什么?保持安静?为了什么?味道无穷无尽?为了什么?想着转发?[33]。如果是的话?如果这五个都不在胸中,那么信就顺利了,玄理经济就完整了?,所以能实现?与自然和谐,以德为师为友,玩弄阴阳之变,便得永生;让自然供养生命,让天地不朽?人生的理想境界,即神仙境界。

在嵇康看来,善于养生的人都知道养生的秘诀。徐青景泰,少有私欲。众所周知的立场伤害道德,所以突然不营;无欲则刚是禁止的。知道厚味的危害性,所以抛弃它,在乎它;不贪而后克制。外物累而不存,精神纯白。没有烦恼,没有烦恼?[34],分清楚内外之事,知道外在的功名不利于培养一个人的品德,贪欲会框定一个人的真性情。所以,善于养生的人,其外在的功名和内在的贪欲是怎样的?累吗?,又能如何?别担心,别担心。守为一体,守为一体?,这样才能实现?和谐经济,和大顺一样?幸福的状态。如果可以呢?然后灵芝蒸,礼泉润,日出浴,五弦浸,自得无物,体妙心玄?,可以吗?忘记欢乐,然后快乐;死后生存?[35]。这样,这样的人可以比嫉妒的人活得更久,并与王翘竞争多年。

为了养生延年,嵇康亲自上山采药。他的哥哥嵇康说,嵇康呢?性生活好,吃东西,经常吃药?[36]有一次随王烈进山采集草药,还有一次跟随孙邓三年。王和孙都是半仙形象,体现了嵇康对神仙信仰的狂热。吃药吃饭,活得有格调,不得不?自然方式?活得像神仙,是嵇康一生的爱好。甚至在司马准备治好他的时候,他还在,吃药打铁。其实嵇康真的很向往健康潇洒的生活。他不想做违背自然的事情,而是想过适合人性的舒适生活。嵇康的理想表明神仙信仰对当时的知识分子颇有吸引力。

总之,道教的上层运动和神仙信仰的传播及时满足了当时那些失意文人的心理需求,魏晋时期险恶的政治社会环境造就了一种脱离现实生活、追求自由的神仙境界?游仙?心态。只有在道教的神仙信仰中,他们才能获得一种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的精神自由。嵇康作为当时文坛领袖和思想界的重要代表,他的信仰活动明显带有典型色彩。由于对现实中的虚名教的不满,更加出名和对是非的茫然是其天然的精神出路;因为神仙逍遥自在,所以吃药养生延年益寿是他人生的必然追求。

[参考文献]

[1]胡。魏晋神仙道教[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p8 .

[2]李·。道教概述[m]。北京:中华书局,1989。p67 .

[3] [4] [29]刘大姐。论魏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p113,p118 .

佟强。嵇康述评[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p91,p319,p292,p286 .

[6] [7] [9] [10] [11] [15] [16] [17] [18].嵇康笔记[M]。安徽:黄山书店,1986。p117,p122,p231,p265,p267,p166,p15,p86,p32,p145,p189,p86,p32,p47,p48,p84,p86,p34,p145,p65438+

[8]李云等编《太平广记》(第一卷,第九卷)[Z]。北京:中华书局,1961。p61?63。

[21]汤用彤。论魏晋玄学[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p140 .

[36]晋书?嵇康传(卷四十九)[Z]。北京:中华书局,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