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量饮酒有益健康是真的吗?为什么?
2016年发表在《营养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总结了18项前瞻性研究的结果,共有210000名受试者,其中包括7756名冠心病患者。结果显示,与不饮酒者相比,饮酒者患冠心病的风险降低17% ~ 307%。每天饮用12~135g酒精时,风险降低最显著的是每天饮用36g酒精,下降最小的是每天饮用135g酒精[1]。饮酒与心力衰竭风险的关系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2015年发表在《欧洲心力衰竭杂志》上的一项荟萃分析包括8项前瞻性研究(包括20万人6211心力衰竭患者)。结果显示,对于每天饮用相当于36g~168g酒精的人,心力衰竭的风险是不饮酒者的83%~90%,而当饮酒量增加到252g/天时,心力衰竭的风险是不饮酒者的107%[2](图1)。
图1。每周饮酒量与心力衰竭风险之间的关系。横坐标是以饮料计算的酒精消耗量,1饮料=12g酒精。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引起心房血栓形成、脑梗塞等严重后果。2014年,瑞典科学家完成的一项荟萃分析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院杂志》上。对包括120000例房颤患者在内的7项前瞻性研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少量饮酒会增加患房颤的风险。随着饮酒量从65438±02g/天增加到60g/天,饮酒者房颤风险比不饮酒者从65438±0.08倍增加到65438±0.47倍[3]。
中风是除心脏病之外的另一个主要死因。2014年发表在《国际心脏病学杂志》上的一项荟萃分析总结了涉及142万的27项前瞻性研究的结果,还发现饮酒与卒中风险的关系先降低后升高。当饮酒量小于20g/天时,中风风险和因中风死亡的风险降低,而当饮酒量大于20g/天时,两种风险都迅速增加[4](图2)。
1.从上面列举的文献不难看出,少量饮酒虽然有利于降低冠心病、心力衰竭和中风的风险,但也会增加房颤的风险,说明其对心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并不是“全方位覆盖”,很有可能是利大于弊,甚至是弊大于利。
2.更重要的是,少量饮酒的有益作用只体现在某些心血管疾病上,而在内分泌疾病、肝脏疾病、肿瘤的研究中,无论多少,饮酒都是不折不扣的有害因素。因此,即使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饮酒也会对其他器官造成损害。
3.很难将饮酒量控制在所谓的“有益范围”内,尤其是对于喜欢消费高度白酒的中国人来说。基本上喝两杯以上就是超标了。“适当饮酒可预防心血管疾病”多半只是自我安慰的借口。
总之,虽然有证据表明少量饮酒可以降低某些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从整体健康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应该建议饮酒者限制饮酒,另一方面为了预防疾病,也不应该建议以前不饮酒的人开始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