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禅宗主要有哪些?
禅宗在日本建立较晚,但对日本佛教史、日本思想、日本文化乃至整个日本历史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日本禅宗来自中国。当禅在家乡达到顶峰,最丰富最饱满的时候,天时、地利、人和自然就传到了东方那个叫“扶桑”的岛国。日本禅宗是在中日两国禅师的密切接触下形成并逐步发展起来的。日本和尚明安荣喜是日本禅宗的创始人。在宋朝,他两次来到中国,并对林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国后,林佶教作为日本禅宗最早的宗派,在日本诞生。
容之后,他的弟子们遵循老师们的遗志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其成果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身于容开创的事业,如见义勇为、尊朝,甚至区分与觉新的圈子,进一步在日本国内推广和传播林佶教,使林佶教的组织和礼仪不断完善,林佶教的影响力大增。其次,容的弟子宣道院,在宋代跟随求法,遍访名寺,遍访大德。最后得到了天通寺久僧翁如静的开导,并被赐印。回国后,他大力推广曹洞宗风格,从而开创了日本禅宗的另一大流派——曹洞宗。此后,林佶和曹东作为日本禅宗的两大流派,并行发展,源远流长,在日本禅宗和日本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中国宋末元初,东渡助佛避战的中国佛教高僧急剧增加,使日本禅宗迅速发展。有一段时间,禅宗的风格大大上升,压倒了几乎所有其他教派的佛教。据说当时传到日本的禅宗有二十四派之多。然而,所有这些分支实际上都是在林佶禅和曹东禅两条主脉上发展起来的。林佶、曹东经历了镰仓、南北朝、室町,名师辈出,更加发达繁荣。林济宗的“梦窗佛学派”和“大灯佛学派”分别开创了“五山十寺”官寺禅派和主要在民间流传的大德寺派、妙真寺派,形成了日本林济宗发展的两条主要线索。曹洞宗英山少金自元代以来只注重禅修的干支禅风,并吸收了一些民间的祈祷和修法仪式到曹东的禅法中,致力于禅宗的普及,所以很受民间欢迎。邵进的弟子鸣凤索哲和峨山少硕分别创立鸣凤派和峨山五派,他们向西方传授佛教,曹洞宗兴盛。
日本禅宗在经历了镰仓、南北朝、室町的鼎盛时期后,进入江户时代,开始走向衰落。但就在这个时候,中国黄白住持、林佶和尚袁茵·祁龙的到来,打破了当时禅林的寂静。袁茵在宇治创立了黄白山万福寺,创立了日本黄白教,成为日本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黄白教作为日本禅宗的另一个独立教派的出现,标志着日本禅宗完成了最后的宗教组织建设。隐元还把明代盛行于中国的“佛禅”带到了日本。这种来自中国的独特禅法不仅在日本站稳了脚跟,也极大地刺激了已经停滞不前的林佶和曹东。两起案件复兴了宗室作风,最终使日本禅宗三派屹立不倒,繁荣昌盛。
日本禅宗起源于镰仓时代。镰仓时代是幕府掌权和武士统治的开始。日本禅宗自产生之日起就与幕府政权有着密切的联系。镰仓时代结束后,幕府政治经历了室町幕府和江户幕府两个时期。在长达700年的幕府政治中,禅宗随着几代幕府政权的兴衰而兴衰。但总的来说,在幕府为首的武士的支持下,有了相当大的发展。所以人们有时会说日本的禅是武士的宗教。
作为一种“武士宗教”,日本禅宗主要出现在当时的两个流派,即林济宗和曹洞宗。这两派在幕府武士中形成了各自的阵营,即林佶派主要与幕府上层武士关系密切,而曹洞宗则注重地方发展,得到地方领主、首领等中下层武士的支持。当时流行的“林佶将军,曹东人”可以很好地概括这一特点。
容是派的创始人,他在介绍禅宗时遭到天台宗高僧的攻击,于是写了《论扬禅护国》,强调“扬禅”可以“护国”,把禅宗与国家的关系紧密结合起来。因此,他得到了幕府将军源赖家的信任和支持。源赖家不仅在京都为他建造了建宁寺,还邀请他到镰仓时代,创建寿福寺。荣西借助幕府在关西和关东传播禅宗。
荣西之后林佶派的发展基本遵循了这条路线,一些著名的禅宗工匠与幕府上层关系密切,并积极在武士中传授禅宗。比如“圣者国师”入宋向非标师学禅。他回来后,受到九个道教摄政王的崇拜,并专门在京都为他创建了东府寺。此后,应边原之邀,将菩萨护符授予幕府行政权白井和嵯峨天皇,其禅法在朝廷和武士之间影响巨大。再比如中国禅宗高僧兰溪道隆,一到日本就受到镰仓幕府的欢迎。他在北岛掌权时,为他建了一座寺庙,很多人都来参禅,影响深远。无学无术的中国禅宗高僧祖渊,也深受幕府的信任。在北条为他修建圆觉寺,他的禅法在武士中影响很大。另一位远赴日本的元代禅僧一山一宁,也受到北岛甄氏的推崇,请其住持修建常寺和圆觉寺,后移居京都大师南禅寺。等等,可以说日本的林佶教派在相当程度上是依靠镰仓幕府而逐渐兴起和发展起来的。
南北朝和室町时代,幕府将军独裁,武士专横,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百姓水深火热。在佛教各流派都趋于沉寂的背景下,禅宗独尊,这与禅宗的休息模式有很大关系。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人心趋于冷漠,禅宗被标榜为清心见性,符合普通人的心理,所以受到各行各业的欢迎。此时,林基宗诞生了两个大师,分别是梦窗舒氏和宗风妙超。梦之窗学识渊博,声誉很高。深受室町幕府创始人足泉的推崇,足泉也皈依了他。此外,梦窗受到皇帝的尊重,被写入宫中,特赐锦座,并冠以“国师”的称号。作为“七朝之主”的孟闯游走于朝廷与幕府之间,为调和其间的矛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弟子们聚集在梦窗下,活跃于室町时代创立的“五山十殿寺”,形成“五山官殿禅学派”。“五山十寺”制度是室町幕府的足利义光制定的,所以当时的“五山禅僧”成为室町幕府政治中的重要工具。他们经常参与军事和政治外交秘密,为幕府起草政治和外交文件,有的甚至以国家的身份出使邻国。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自然有利于禅宗的兴盛。
即使在江户时代,禅宗已经衰落,但林佶派仍然与幕府关系密切,从而得以维持。例如,在江户时代早期,德川家康和德川秀吉深受两代幕府政权中枢的信任和重用。除了受邀参与军事、政治、外交机密,还受命制定了德川政权建立期间的一系列重要法令,如“寺院法令”、“禁华并公法令”、“武法令”等。在他后来的大德寺学派中,泽安宗鹏也是由德川广佳将军皈依的,当时他宣传的是以禅宗为背景的武术哲学。
曹洞宗作为日本禅宗的另一个主要派别,也与幕府武士有着密切的关系,但由于宗族风格的不同,它主要在武士的下层流传。
道源,曹洞宗的创始人,当他第一次宣扬曹东禅时,曾受到朝廷和幕府的钦佩。他去东条氏深得景仰,邀他在镰仓赠菩萨大戒,并请道元第一弟子圆明带回布施永明寺土地的字据。但是,道元不喜欢和有权势的人交朋友,也不去接近王晨。他对袁明私自接受石来的字据非常生气,把他赶出了山门。他自己从来不主动和那些达官贵人交朋友,因为他提倡的最基本的东西就是在一个僻静的山林里打坐,“不管一切,单纯的辨道。”
道元之后,曹洞宗的另一位杰出僧人是少金英山。他在加强曹洞宗学派建设和制定曹东规则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使曹洞宗得到了很大发展。此外,邵进还特别重视禅宗的普及。他一改道元那种只注重禅修的干巴巴的禅风,大力教育下层民众,在普罗大众中普及禅宗,从而获得当地领主、地主等中下层武士的支持。
少金以后,曹洞宗的发展基本沿袭了少金的禅宗风格,注重宗教线路的局部拓展,充分吸收了民间和其他宗教中盛行的一些祈祷和仪式,使得授课方式更加便捷,对一般下层民众更具吸引力。因此,到室町幕府时期,曹洞宗教在全日本广泛传播。
即使最晚成立的黄柏宗,因为幕府政治接近尾声,日本禅宗的发展已经过了黄金时代,所以一直得到德川幕府的支持。当袁茵去日本时,他第一次住在长崎,听说了整个日本。后来又被邀请到外地传禅。他带领弟子来到江户,见到了德川幕府将军甲冈,打算建一座寺庙。那一年,以家计为恩人,以袁茵为创始人的京都御迹山万福寺正式建成。
禅宗之所以在日本武士中如此流行,甚至成为“武士宗教”,如前所述,主要与其修行方式和德川时代的社会环境有关。此外,禅宗的许多宗教特征也被认为与武士道精神特别吻合。比如禅宗和尚的死如其死的思想,对武士的忠孝节义、武勇无畏、生死相畏的精神影响很大。再比如禅宗,以稀缺的品质为宗旨,要求禅僧克服自私放纵的思想,类似于武士所提倡的正直。另外,禅宗把佛教的教义变成了具体的日常生活,搬柴运水,都是佛教的东西,没有文学,心与心的沟通,视自然为方法。这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更受武士们的欢迎。
总之,日本武士道的美德是忠诚、孝顺、武勇、慈悲、礼让、节俭、品质。这些内容几乎符合禅宗的教义。因此,禅宗从中国传入日本后,进一步激发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在武士阶层中流行起来,甚至被视为完成武士人格修养的基本方法。武士非常注重禅宗的修行,禅宗高僧无论是“经济上的将军”还是“曹东本地人”,都受到幕府将军和武士的尊重和支持。这也是为什么禅宗能在近700年的幕府政治中保持兴盛的原因。
在日本历史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其传播渠道正是隋唐之后,借助佛教传教运动,即依附于佛教东渡,传播到这个岛国。
禅宗在中国的东传,恰逢宋代。日本禅宗的建立和兴盛也是在镰仓以及之后,所以此后(也就是中国的宋元明时期),日本传统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主要依靠中国和中国的禅僧。禅宗与日本文化密切相关。
从禅宗传到日本的宋代文化,最突出的是宋代理学。最早的传播者是日本律师沙曼君如。建九十年(1199)入宋研究天台、禅、和,建历元年(1211)回国,带回大量佛经和儒家经典。在他之后,祖元二的创始人托甫库吉寺也带回了1242年宋朝的几千本典籍,并亲自撰写了《三教书目》。这些古籍极大地促进了日本巫山儒学和诗歌文学的繁荣。此外,中国禅宗高僧兰溪道隆和义山一宁也为宋明理学的传播做出了很大贡献。道隆在课堂上讲授禅宗时,经常借用儒家四书的思想,通过给佛家修行者讲禅,将宋儒的哲学融入佛禅之中。一宁知识渊博。在日本的二十年间,他不仅大力弘扬禅宗,而且积极传播宋学。后来日本著名的宋学贤驾虎关张连大师和雪村雪村都是他的学生。
室町时代,正式建立五岳十寺。巫山不仅成为当时禅宗的中心,也逐渐成为宋学的研究中心。在春武由妙帕主持出版的《五岳版》中,不仅有大量的禅宗典籍,还有许多儒家经典。巫山禅僧中涌现出许多精通宋学的学者。由于他们的努力,《宋学辨》在日本知识分子中流传甚广。直到江户时代,原本依附于禅宗文化形态的宋学才逐渐脱离本体,成为独立的存在,成为日本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此外,由于禅宗在中国与中国的密切接触,随着禅宗来到日本的日本传统文化,在形式和内容上可谓是数不胜数。中国的饮茶习惯和方法,从容的《饮茶养生》传入,成为日本的“茶祖”,并在明末带来大量书画,山成为中国书画艺术博物馆;从、邵明、道元等人从中国带回的前师状元照片,到江户日本书法史上的“黄小檗三笔”,甚至唐毅的诗,春宫奇葩的出版,梦窗疏石的庭院建筑...禅宗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今天具有特殊意义的日本。“禅文化”是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在日本传入、发展和传播禅宗的基础上形成的丰富的文化形态。它是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结合的产物。
印度禅宗传入中国,经过发展,产生了中国的禅宗。中国的禅宗东移到日本,就有了日本的禅宗。日本禅宗并不只是完全吸收中国的禅宗,也不是简单的照搬。由于历史线索和文化背景的不同,禅宗必须有新的发展,才能适应这个岛国的政治文化氛围。事实上,它始于荣在建宁寺建立了祈祷派和停止派,放置了禅宗、祈祷派和天台派三个学派,并将这三个思想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日本的林佶学派。所以日本禅宗虽然发源于中国,各派的思想和风格也基本保持了中国禅宗的特色,但也是中国禅宗的发展,无论思想体系还是修行方法,都有自己的特色。日本禅宗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宗教体系,是日本佛教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意义重大的是,从印度禅到中国禅,从中国禅到日本禅,这是禅宗一步一步的“东传”。但日本禅宗在完成思想和组织建设后,又回到了“西游”,与西方思想接触,并在西方世界——欧美传播,使禅宗近年来风靡欧美,极大地影响了西方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
禅宗西游始于明治时代,至今仍在继续。其中,镰仓圆觉寺主持世宗起到了“导夫引路”的作用,而高士铃木大拙一生以此为己任,对禅宗传入西方和在欧美推广禅宗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如果说中国的禅宗在日本卓有成效的话,那就是当今日本禅宗的又一次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