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代皇帝是谁?

北宋之后是南宋,元朝之后是元朝,辽夏金朝都随着他们一起被推翻。

北宋(960-1127)是继五代十国之后的一个朝代,定都汴梁(今河南开封),西京河南省(今河南洛阳),东京开封府合称第二个北京。后来,宋真宗设天府南靖(今河南商丘),宋仁宗设京大明府(今河北大名)。

周末过后,皇帝柴宗逊禅位于赵匡胤。他即位后,剥夺了全副武装的将军和地方官的武将的兵权,并委以虚职。而是以一个文官率军,将军权、财权全部集中在中央,避免了唐朝藩镇的局面。但也导致了宋朝在对辽对西夏战争中的失败。靖康元年(1126),金军入侵都城开封,次年灭亡。* * *历九帝,167年。

北宋最大的统治区域以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北与辽相交。西北与陕西恒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西峡接壤;岷山、大渡河与青藏高原接壤,西南与大理接壤,广西与越南接壤。

北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3]北宋三年(1000),国民生产总值265.5亿美元,人均GDP 2280美元。已经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人均GDP为65438美元+0250。

北宋人口也迅速增加,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250万人增加到大关四年的11100人。

北宋时期,也是空前对外开放。在东亚,它与朝鲜和日本有着密切的交流,在东南,它还加强了与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的联系。宋朝的外交也影响了西亚和非洲。

南宋(1127-1279)是北宋灭亡后,宋朝皇室在江南建立的政权。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的朝代。历经九帝,152年。

公元1127年,宋徽宗和宋钦宗被晋国占领,北宋灭亡。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在应天府南靖(今商丘)继承了大宋皇位,后迁居临安,史称南宋。由于南宋军事实力较弱,南宋通过绍兴和谈向晋国纳贡。后来晋国数次南下,始终没有灭南宋。南宋在宋孝宗时期和后期也进行了几次北伐,但也失败了。南宋与金朝形成对峙,金朝东临淮水(今淮河),西临大三关。西以西夏、大理为界。到了南宋中后期,汉奸频繁,国家政事败坏。这时,蒙古高原的蒙古人开始崛起。蒙古军在晋国灭亡后开始大规模入侵江南南宋,南宋军民拼死一战。1276年,攻下南宋都城临安,宋朝南迁。1279年,寒山爆发海战,宋末帝赵敏背身跳海,南宋灭亡。

南宋虽然地处淮河以南,但却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古代科技发展、对外贸易和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朝代。南宋与金朝、西辽、大理、西夏、吐蕃以及13世纪初崛起的蒙古帝国并存。

南宋的灭亡和游牧民族对宋代先进生产关系的毁灭性冲击,使得一直处于上升阶段的先进东方文明逐渐转衰,最终落后于世界主流阶段。

元朝(1271年——1368年)中国是蒙古人建立的统一帝国,定都北京。

1260年,忽必烈登基,建立“大一统中国”。1271年,忽必烈在《易经》中将国号改为“大哉甘源”,随后逐渐消灭金朝、西夏、大理等国,1276年攻占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雅山海战后,南宋残余势力被消灭,中国被全面占领,结束了五代以来的割据局面。对外扩张后,却在日本的入侵中,东南亚国家屡败屡战,包括在元日战争中的惨败。中期皇位更迭频繁,政治始终不上轨道。经济没有恢复到宋朝的水平,但还在发展。

后期由于宰相的腐败、专制权力和内乱频繁、民族矛盾深刻,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全国各地人民纷纷揭竿而起,反抗元朝的暴政。1368年,朱元璋率领的农民军攻占南京,改称大明,正式立袁为帝。然后明军北上,占领了元都。当元朝在中国的统治结束后,元朝政权退守漠北,被称为北元。1402陈元桂李池篡位,建立鞑靼,北元亡。

元朝疆域空前,从北海一直延伸到日本东海,巡检司设在澎湖列岛。元朝实行行省制,在中央设省刺史,控制宰相,平平安安地管理政务。省制在当地实行,这在国内尚属首创。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繁荣,整体生产力不如宋代,这期间出现了元曲、散曲等文化形式。

辽朝(916 ~ 1125)是中国契丹族在五代十国和宋朝时期建立的政权。辽朝原名契丹,后改称“辽”。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宝基统一契丹各部,称可汗,国号“契丹”。918年,都城为黄林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

936年南下中原,攻灭五代金朝后改名“辽”。1983年改为“契丹”,1066年改为“大辽,1218被蒙古帝国所灭。辽朝鼎盛时期,疆域东至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至埃尔贡和大兴安岭,南至河北南部的白沟河。契丹民族原本是游牧民族,辽朝皇帝使农业和畜牧业共同发展繁荣,建立了独特的、比较完整的管理制度。辽朝注重国家发展,创建了两院制政治体系。创造契丹文字并保存他们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五代、北宋、西夏和西域的文化,有力地促进了辽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西夏(公元1038-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西夏人在中国西部建立的政权。唐朝元年(公元881年),拓跋思恭占领了周霞(今陕北横山县),使我们难以节省时间,使夏国公世世代代独立。103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以夏为国号,称“大夏”。因为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夏、夏时期,夏朝进一步巩固了在国内的统治,在国外与宋、辽国经常处于和而不同的状态。弘扬儒家思想,提倡中国文化和技术,摒弃佛教的做法,使用中国的仪器,国势开始衰弱。

夏帝惠宗统治时期,王安石变法,国力增强,1071年西河之战,西河路被王绍占领,威胁西夏的右厢。西夏与宋朝贸易的中断,导致经济衰退,战乱频仍,国力消耗巨大。

夏崇宗时期,宋廷推行“百花齐放”的政策。1114年,童贯奔西夏,率宋军(含永兴、秦丰)六路伐夏。宋军占领了许多西夏堡垒。夏崇宗再次向宋朝投降。此时的西夏国已经大不如前。

1115年,晋朝崛起,三国局面被破坏。辽朝和北宋相继灭亡,西夏经济被金朝控制。蒙古在漠北的崛起,经过西夏的六次入侵,瓦解了晋夏联盟,使西夏和金朝自相残杀。西夏发生过多次弑君内乱,经济因战乱趋于崩溃。最后于1227年死于蒙古。

金朝(1115-1234)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少数民族建立的统治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封建王朝。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后,于1115年建都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区),国号大金。贞元元年,海陵王完颜亮迁都中都(今北京)。金世宗和金章宗时期,金朝的政治文化达到顶峰,但在金章宗中后期逐渐衰落。到了永济、金宣宗时期,魏受到蒙古侵略,被迫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1234年,金朝在南宋和蒙古的夹击下灭亡。

金朝作为女真族建立的一个新的征服王朝,具有很强的部落制度。早期采用贵族合议制。之后逐渐从二元政治走向单一的中法制度,使金朝的政治机制变得简单而强大。在军事方面,实行猛安称霸的体制。金朝在文化上也逐渐汉化。杂剧和戏曲在金代有了相当大的发展。金代书院为后来的元曲杂剧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