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大肠癌筛查,维护身体健康。
大肠癌又称结直肠癌,是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我国是消化道肿瘤高发国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大肠癌早期无症状表现,确诊时大多已发展到中晚期,容易出现化疗耐药和病灶转移,导致大肠癌死亡率极高。我国大肠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死亡率中排名第四,可见大肠癌的发病率和对健康的危害是非常惊人的!因此,尽早预防和筛查大肠癌,进行“早诊早治”显得尤为重要。
2大肠癌背后的始作俑者
认识到大肠癌这个“杀手”后,人们会问,是什么驱使它“兴风作浪”?大肠癌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饮食习惯、疾病因素、家族遗传和年龄等。,而流行病学表明,饮酒、吸烟、肥胖和缺乏锻炼是大肠癌的潜在危险因素。
01饮食习惯
饮食不均衡,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摄入与大肠癌的发病密切相关。膳食纤维可以吸附肠道内的有害物质,有利于将其排出体外。研究表明,不溶性纤维在预防大肠癌方面优于可溶性纤维,植物纤维比谷类和水果纤维更有效。
第一部分
缺乏维生素
研究表明,维生素A和视黄醇对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保护作用,缺乏维生素D和叶酸可增加大肠癌的风险。
肠道菌群失调
大肠癌患者,肠道菌群会紊乱。补充益生菌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影响肠道代谢,从而降低大肠癌风险。
亚硝酸盐化合物
亚硝酸盐化合物是最“著名”的致癌物。作为食用着色剂,广泛存在于香肠、腐乳等腌制食品中,其危害不言而喻,可诱发多种肿瘤。
02疾病因素
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息肉、腺瘤等疾病都与结直肠癌有关。大肠癌的癌变遵循“炎症-增殖-癌变”的路径,至少需要10年。目前,腺瘤性息肉、绒毛状腺瘤和家族性多发性息肉被认为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
年龄和遗传因素
大肠癌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易发年龄段集中在40-70岁,但这并不意味着年轻人可以掉以轻心。40岁以下的中青年大肠癌患者恶性程度普遍较高。遗传性大肠癌的发病率占大肠癌总发病率的20%,其中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是由DNA错配修复基因(MMR)缺陷引起的。
闭上嘴迈开腿,做一个聪明的“干饭男”
饮食方面,要控制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摄入,进行高膳食纤维饮食,特别是补充蔬菜和水果;注意补充各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A、维生素D和叶酸;同时,少吃或不吃剩菜、香肠和腌制食品;研究表明,每天中高强度的运动可以显著降低全因死亡率!所以,闭上嘴迈开腿,再一次证明了它养生金句的地位!此外,与大肠癌相关的疾病应及时有效的治疗,防止其恶变,发展为大肠癌。
4早期筛查,治愈疾病。
01
早期筛查的必要性
息肉是胃肠镜可以观察到的组织赘生物,属于良性肿瘤。但是大部分大肠癌都是由结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从腺瘤性息肉进展到早期癌症通常需要7-12年,而腺瘤性息肉和早期结肠癌患者没有临床表现,确诊时大多已经进展到中晚期。因此,有必要进行早期大肠癌筛查。研究表明,定期进行早期大肠癌筛查,可使大肠癌发病率降低76%-90%,死亡率降低60%!所以大家一定要有“治未病”的观念。定期体检可以帮助我们及早治疗大病,让大病变成小病!
02
筛选对象和方法
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是极其必要的。50-75岁、有结肠癌家族史、吸烟、身体质量指数25 kg/m 2的人群被认为是大肠癌的高危人群!
下面是一些检测方法(满满的干货!),其中肠镜是大肠癌的金标准,可以可视化直肠和整个结肠,可以切除腺瘤性息肉,从而预防大肠癌,因此推荐作为首选的检测方法。
普通人群筛查方案
建议每5-10年直接做一次肠镜。如果筛查对象不服,可采用问卷风险评估和粪便免疫化学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进一步进行多靶点粪便DNA检测,以上阳性者进行肠镜检查。
高危人群筛查项目
答:有家族史者,建议从40岁开始,每五年做一次1结肠镜检查。
b:腺瘤性息肉综合征患者和致病突变携带者建议每年做1结肠镜检查。
c:对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林奇综合征)家族患者,建议20-25岁每两年做1次结肠镜检查,40岁以后每年做1次。
5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
结肠镜检查是目前大肠癌筛查最有效的方法,肠道准备是结肠镜检查的关键,直接影响结肠镜检查的质量。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复合聚乙二醇电解质粉作为肠道清洁剂。胶囊内镜一般配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粉和西甲硅油进行检查前肠道准备,可以清洁肠道,有效去除肠腔内的气泡,使肠镜检查结果更加准确。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粉剂的给药方法:将粉剂溶于水(1升/2升),搅拌均匀。成人1次的剂量约为2-4升,每1小时以1升的速率口服,当排出的液体变为透明液体时即可终止给药;总剂量不应超过4升。加入西甲硅油乳液,最后一次口服。(用药详情请参考肠镜预约单。)
(1)考试当天给药:当天禁食早餐(允许饮水),在预定考试时间前4小时左右给药。
(2)检查前天给药:前天晚饭后禁食(可以喝水),晚饭后1小时给药。前天早餐和午餐要吃残渣少的食物,晚餐吃流质食物不吃固体食物。
禁忌症:胃肠道梗阻和疑似肠梗阻患者、肠穿孔患者、中毒性肠炎和中毒性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禁用。
早期诊断和筛查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措施。与发达国家卓有成效的二级预防工作相比,我国的大肠癌筛查工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但时至今日,大肠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仍远低于美日韩,早期大肠癌的确诊率也明显低于日韩。2012年,我国启动了“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但接受肠镜检查的人群比例不到14%。在增强公众意识和参与方面,中国的预防工作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近期,国家不断出台新政策,鼓励各级医院开展癌症早期筛查和防控,提出了癌症“早诊早治”的推进行动。
参考资料:
文:杨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