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德茂的学术成就
董德茂认为,中医药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独特特色和优势。所谓特色,就是对中国来说,有中医有西医,中医是中医的特色;所谓优势,就是对于国外来说,一般来说西医的优势在国外,中医的优势在国内。
贯通古今,重在脾胃,调畅气机,疗护结合:诊断病纲,抓住主症。在疾病的治疗上,清除外感,调理脾胃内伤,注重人体的内外联系,强调“外疏内畅”,“内行气出,表里自和”,注重整体,辨证论治,疑难病配合立桩,疗效显著。
董德茂将伤寒与温病融为一体,特别推崇刘和坚的“六气皆可化火”理论和叶的“温邪受病,肺首攻”论点。他继承了《黄帝内经》、《伤寒论》、《伤寒论》,继承了石金模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并结合自身经验,逐渐形成了清外感的学术思想。
董德茂调理脾胃法是脾胃学说的具体应用和发展。特别是推崇四时脾旺不受邪,周慎斋说很多病治不好,但找到脾胃很多人就能治好。认为脾胃病应区分虚实、脾实胃实、脾实胃实。临床病情复杂,往往虚实夹杂,寒热兼治。总结了调理脾胃的十法,其中攻下、理气、清热、燥湿、消食为法,益气、升举、温中、收敛、养阴为补。根据具体的临床证候,每种方法又分为几种方法或几种方法的组合,所以提纲挈领,机灵活。他在方中主张和,强调脾胃病用药量要轻,用药要精,大病要轻,疗效要明确。提倡慎用滞补药,以防气滞,慎用苦寒,以免损伤胃气。他常说:“不削天,不削无过”。重视肝对脾胃的影响,善用疏肝理脾法。他认为《内经》带学生的内容极其丰富,应该继承和发扬。同时,脾胃病容易治愈和复发,所以为了巩固临床疗效,一定要指导患者生活自理。他研究气功理论,总结出“精气神三宝”和“理气聚精会神”的论点,实践十六字定式,即“宁心静坐,忘事相护,自然呼吸”,应用于临床治疗和精神调节,多次病倒。
擅长针灸和针药结合:董德茂擅长针灸且造诣深厚,坚持针药结合,被誉为京津“金针董德茂”。精通中医理论,擅长内科、儿科、针灸。他是中国著名的中医专家和针灸师。
培养学生,付之一炬传承:董德茂治学严谨,实事求是,与老师交朋友,积富济贫,救人不计其数。他孜孜不倦,刻苦钻研,先后培养了5名研究生,带病完成了中国第一批学徒制学术接班人的教学任务。他去世后,学生们把他的经历整理成《董德茂内科经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