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期间,气候逐渐变暖。别忘了这个保健的“六不四防”。
清明既是节气,也是节日。“清明”原本是指天气晴朗,万物欣欣向荣。
农历书上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万物清净明,盖之时,万物清丽,故名。”俗话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清明时节,气候越来越暖和,空气湿度增大,桃花盛开,杨柳青青,鸟语花香,草长莺飞。既是祭祖、赏景的日子,也是养生、尝鲜的重要契机。
中医认为,清明节气以“顺应时令、升阳、调理肝胆、健脾胃”为保健重点,应具体做到“六不四防”。
清明养生六不
不安静
春季,自然界阳气上升,人们要因势利导,注意养阳。关键在于“动”而不是“静”。阳光明媚的时候,要积极到户外去,勤于锻炼。运动前可以喝一些开水、牛奶等热饮。
不生气
春天是肝阳亢奋的时候,心情烦躁,要豁达和谐。抑郁症会导致肝气郁结,容易引发精神疾病、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没有冰冻
春天气候忽冷忽热,春天要知道怎么盖。及时添衣或脱衣,换衣时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则,尽量使身体“不冻不寒”,以助养阳。
不湿
卧室要每天开窗通风。被褥和衣服要保持干燥透气。穿宽松的棉质衣服,出汗后及时擦干,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
不油腻
清明期间气温逐渐升高,雨量增多,空气湿度增大,饮食宜清淡,忌食稠香。多吃蔬菜水果,防止湿邪伤脾,积热于体内。
不酸
饮食要“存酸增甜”。因为春季肝阳过盛,如果多吃酸性食物,容易导致肝气过盛,肝脏容易损伤脾胃,所以春季饮食不宜过酸。酸性食物包括狗肉和海鱼。宜吃味甘健脾之品,如牛肉、山药、菠菜、荠菜、大枣、韭菜等。
清明养生的四道“防线”
预防感冒
清明乍暖还寒,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生长迅速。这时候如果不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保暖,很容易引起感冒。
抗过敏
很多人最近皮肤出现皮疹和风团,有些人鼻子发痒,打喷嚏,这些都是过敏症状。过敏体质的人应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花粉柳絮,外出时戴口罩;注意饮食,不要吃过敏食物,如虾、蟹、牛奶等。
防虫咬
春天气温回暖,万物复苏,虫蛇活跃。蜱虫叮咬、蜜蜂叮咬时有发生,虫咬皮炎也不少见。所以要多注意户外活动。
预防腹泻。
清明期间气温升高,食物容易变质,导致急性肠胃炎。要注意“病从口入”。一旦出现腹泻症状,基本原则是不消耗体力,补充水分,必要时去医院。
养生早尝正当时。
经过一个冬天的藏鱼、藏虾和河鲜,随着季节的变化,它们变得活跃起来。春天吃了新嫩的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后,河水变得更加清冽。给朋友介绍四种价廉物美的春季海鲜。
1
蜗牛
蜗牛是中国的土特产,比蜗牛小,但泥沙少。清明节前后的螺肉鲜嫩肥美,有“盘中明珠”的美誉。蜗牛肉味甘,性寒,入肝、膀胱经,有清热利湿、明目的作用。蜗牛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必需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的天然水产食品。脾胃虚寒,大便溏泻,久不愈的痈疮不宜服用。
2
河虾
清明节的河虾正值新旧交替,雨水充沛。新虾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是餐桌上最常见的海鲜。虾味甘,性温。入肝肾经,有补肾壮阳、通乳扶毒之功。是一种温性强的水产品。虾富含蛋白质、镁、磷、钙和虾青素,虾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天然抗氧化剂之一。吃虾有各种各样简单的方法,最原始的吃虾方法是自然焯水,剥去鲜味。阴虚火旺、皮肤结痂、过敏体质者不宜。
三
蛤
“春天喝一碗淡菜汤,不痱子,不生疮”。清明节前后的贻贝最肥最干净。贻贝肉味甘咸,性寒,入肝肾经,有清热解毒、滋阴明目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感冒、脾胃虚寒、便溏腹泻的人和孕妇不宜食用。
四
欧洲鲫鱼
鲫鱼是春天很好的食补。鲫鱼味甘,性平,归脾、胃、大肠经。具有健脾和胃、燥湿利水、益气活血的功效。鲫鱼的特点是性质温和,肉质细嫩,营养全面,含糖量高,脂肪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鲫鱼的药用价值高,“这是唯一可以长期食用的食物”。经常吃鲫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有助于降低血压和血脂,从而延年益寿。鲫鱼母体食用不仅能增加营养,还能有效促进泌乳。感冒发烧期间不宜多吃。
中国中医
微信号:satcm01
全国产销平台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