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的短文。
净化空气植物有许多净化空气的功能:
(1)保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CO2)的平衡。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大气中CO2的浓度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绿色植物是氧气的主要生产者和二氧化碳的消费者,在维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据计算,每公顷植物释放的氧气,农作物为3 ~ 10吨,落叶林为16吨,针叶林为30吨,常绿阔叶林为20 ~ 25吨。一棵百年山毛榉(Fagus sуlvatica)的总叶面积约为1600平方米。光合作用时,每小时可吸收约2352克CO2,释放1,71.2克氧气。据计算,约150平方米的叶面积可满足一个人的需氧量。
②降低大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植物可以吸收氟化氢、二氧化硫、氯、二氧化氮、氨、臭氧、汞蒸气、铅蒸气和过氧乙酰硝酸酯、乙烯、苯、醛、酮等气体。例如,氟化氢通过40米宽的刺槐林带时,比通过同样距离的空地时,浓度可降低近50%。通过高15m、宽15m的悬铃木林带,二氧化硫浓度可降低25 ~ 75%。绿化植物可以阻隔、过滤、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
③减少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绿化植物不仅可以阻挡放射性物质及其辐射,还可以过滤和吸收放射性物质。比如在某些地区,树木背风面叶片上的放射性物质粒子只有迎风面的1/4。一般森林背风面作物中放射性物质的总放射性强度为迎风面的1/20 ~ 1/5。再如,当每立方厘米的空气中含有1居里的放射性碘时,在风速适中的条件下,1公斤树叶在1小时内可吸收1居里的放射性碘,其中2/3吸附在树叶表面,1/3进入树叶组织。不同的植物净化放射性污染物的能力不同。比如,常绿阔叶林的净化能力远远高于针叶林。
④减少空气中的灰尘。绿化植物可以阻挡、过滤、吸附空气中的灰尘。据测量,位于绿化良好地区的城镇的降尘量只有缺少树木的城镇的1/9到1/8。草原也有显著的降尘效果。既能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又能固定地面灰尘。有草皮的足球场上的灰尘含量比没有草皮的足球场少2/3到5/6。
⑤减少空气中的细菌。一方面,树木可以减少灰尘,从而减少附着在灰尘上的细菌;另一方面,由于某些植物能分泌挥发性物质,具有杀菌或抑菌的能力。比如,一个城市绿化差的街道,每立方米空气中的细菌数比同城市绿化好的街道高1 ~ 2倍,比同城市树木茂盛的植物园高40 ~ 50倍。松、柏、樟等树木能分泌挥发性抗菌物质。在这种森林里,空气中的细菌含量比植物园里的少。净化污水森林可以净化水源。据测定,每平方公里从长满森林的山坡上流下来的水中,溶解物质的含量为16.9吨,而从长满森林的山坡上流下来的水中,溶解物质的含量为6.4吨。如果水流过宽度为30 ~ 40m的林带,氨含量可降至1/2 ~ 2/3。森林也可以减少水中细菌的数量。水流过宽度为30 ~ 40m的林带后,每升水中的细菌数量比没有林带时减少了1/2。水流过一片50米宽、生长了30年的杨桦混交林后,细菌数量可减少9/10以上。此外,各种水生和沼泽植物也可以净化污水。例如,实验池塘种植芦苇后,水中悬浮物下降30%,氯化物下降90%,有机氯下降60%,磷酸盐下降20%,氨氮下降66%,总硬度下降33%。另一个例子是在含有十几种有机化合物的污水中种植水葱。经过一段时间后,所有的有机化合物都被水葱吸收。
降噪声波到达树冠后可以被茂密的枝叶反射或吸收。因此,可以利用林带、绿篱、树木来阻隔噪音(见绿化降噪)。
大面积的森林、绿地、宽阔的防护林带、茂密的城市行道树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温度、湿度和风速。例如,在我国,行道树遮荫的道路夏季最高温度比没有行道树的道路低3℃左右,相对温度高10 ~ 20%。林带和绿地还可以促进城市中的空气对流,使白天热空气上升,晚上冷空气下降,使城市中的污染空气得到及时更新。
水土保持树木和草地具有显著的水土保持功能。比如下雨时,雨水先打在树冠上,再通过枝叶落下,不直接冲刷地表,减少表土流失;同时,树冠本身也可以储存一定量的雨水。据测定,年龄为61年的云杉树冠一般能保留24 ~ 70.8%的降雨量。此外,树木和草本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林下往往有大量的落叶、枯枝、苔藓等覆盖物,不仅可以吸收数倍于自身的水分,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地表径流。如果森林和草地被破坏,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在石质山区也可形成泥石流。
保护农田绿化植物,可以减少风、旱、涝对农作物和蔬菜的危害。例如,一片防护林可以在20 ~ 25倍树高的距离内降低风速10 ~ 50%,结构良好的防护林可以把有害的6级风变成对农田无害的3级风。风速降低时,土壤水分蒸发减少,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增加。防护林带还可以防止风沙飞扬,防止粉尘危害。
绿化植物在环境保护中具有维护生态平衡、美化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的作用。但如果污染超过了绿化植物的耐受和缓冲极限,就会影响其生长繁殖。因此,必须在减少污染的基础上发挥绿化植物的有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