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办养老社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截至目前,已有近20家由保险机构以重资产打造的养老社区开业。在大量的长期资本投入后,如何运营这些养老社区?如何提高入住率?如何更好的服务主业?是保险机构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难题。

近日,《中国银行保险报》采访了多家经营过养老社区的保险机构,发现入住率“参差不齐”。这些由保险公司开办的养老机构,在人才培养、提高居民支付能力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入住率“冷热不均”,护理区“一床难求”

《中国银行保险报》了解到,目前保险机构运营的养老社区入住率参差不齐,部分养老社区入住率不达预期,运营成本较高,对促进保险销售作用较弱。同时也存在动态社区入住率不高,护理区一床难求的情况。

入住率的提高是一个“慢热”的过程。

业内普遍认为,重资产的养老社区在达到一定入住率时,可以满足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收益的要求。天风证券曾在研报中提到,根据国际经验,如果一个养老社区的入住率能达到65%-70%,就可以实现经营盈亏平衡。

到2021上半年末,部分重资产养老社区入住率已经达到这个标准。据不完全统计,2015开盘的泰康之家燕园一期入住率99%以上,2016开盘的泰康之家深园一期入住率95%,2017开盘的新华家园北京莲花池专属公寓入住率70%,2018开盘。

但也有一些入住率低于预期的情况。“新开的养老社区一般会有一段入住率低的时期,过一个阶段就会上升。能从养老运营中盈利的保险公司并不多,还处于爬坡期,尤其是养老机构入住率的提升,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养老社区一旦爆满,就会长期处于爆满状态,入住率很少出现大起大落,盈利能力相对稳定。”人人保险负责人说。

业内普遍认为,一方面,可能需要提高机构的管理运营能力来提高养老社区的入住率;另一方面,通过口碑机制推广品牌、扩大影响力需要时间。

护理社区是刚需。

事实上,目前一些养老社区的入住率并不尽如人意。原因之一是动态社区(即健康老人自理区)入住率低,而专业护理区往往“一床难求”。

“选择这里,我最看重的是养老社区的二级康复医院。我和老公老了以后,如果有一个人得了重病,住在这里不仅能得到很好的医疗保健服务,还能天天见面,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已经购买了泰康居家养老社区居住资格的张女士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

据《中国银行保险报》报道,保险机构运营的养老社区可以细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动感社区+疗养地;第二类是动力社区+护理社区+医务室;第三类是动力社区+护理社区+康复医院。其中,第三类入住率和需求较高。

保险机构目前的经营业绩也印证了这一点。据新华人寿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已有两个养老社区投入运营。新华家园莲花池专属公寓楼下有一家二级康复医院,而海南博鳌乐享小区,新华家园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养老社区。由于新华人寿内部客户的影响和较强的季节性,年均入住率并不是很高。相比较而言,护理社区是刚需,入住率更高。

“我们认为,为养老社区配备一定水平的医疗资源是非常必要的。新华人寿未来在投资养老社区建设时,将充分考虑客户的医疗健康管理需求,根据项目类型和周边医疗资源做出合理的医疗健康支持。”新华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

何忠人寿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公司在2010率先投入养老社区建设。至今已投资建设并正式运营三个养老社区,其中武汉养老社区和沈阳养老社区属于第二类,南宁养老社区属于第一类。专业护理界一直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认为,动态社区入住率不高,而护理社区“一床难求”的情况比较普遍,因此保险机构也在调整服务结构,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医养结合的养老社区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而且这种趋势在未来会越来越明显。

老年护理:留住人才是关键

一位走访了多个养老社区,最终决定入住国寿嘉园的长者感慨道:“这里环境不错,社区工作人员也很专业。看着周围一群年轻人,我觉得自己更年轻了。”

据了解,在加快布局养老社区的同时,保险公司越来越意识到养老护理专业人才缺乏的压力,已将养老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上日程,尤其是年轻护士的培养,以期在未来的健康养老行业竞争中取得优势。

巨大的差距

中国已经进入新一轮加速老龄化时期。

日前,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老年护理、社区护理、居家护理、临终关怀一直是我国护理领域的短板和弱项。目前,我国2.64亿老年人中,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约有4000万,养老护理员需求高达600万。而我国从事养老的服务人员只有50多万,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此外,老年护理人员目前没有作为专业职业设置,从业人员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缺乏专业认证和专业化职业培训,不能满足群众多层次的护理服务需求。

据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某课题组调查分析,全国养老机构专业护理人员仅占12.25438+0%。护理人员学历水平集中在初中和中专,文化程度低,培训不足,护理人员整体文化素质较低。

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人才以40岁、50岁为主。在北京,很多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主要来源是外来务工人员,用工形式以临时工、合同工为主。

为某一地区或工作单位培养专业人员

针对目前养老服务业人才严重不足的情况,保险机构运营的养老社区除了聘请骨干人才外,均采取自行培养人才的方式,打造人才梯队。

“我们提前6年开始储备养老护理人才。”中国人寿佳缘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中国人寿于2013年开始布局核心城市养老产业,2015年与保险职业学院启动养老人才储备培养计划,* * *建立养老健康服务与管理订单班。2018起,订单班毕业生开始在中国人寿养老社区工作。目前,订单班的200多名毕业生和实习生分布在中国人寿的各个养老社区。

此外,在与保险职业学院合作养老服务订单班的基础上,中国人寿佳缘乐静与全国首家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的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设立国家技能型护理人才培养基地的天津医学院两所医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培养专业人才。

其他公司也采取了类似的方法。据泰康保险集团介绍,公司已与全国数十所院校、职业学校形成合作关系,并与这些机构签订定向人才培养协议,支持泰康养老业务发展。

“由于每个养老社区的定位、服务内容和要求都不一样,需要根据社区的运营和服务标准进行具体的培训和管理。”据新华人寿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护理人员中有30%是大专院校毕业或即将毕业的学生。

留住人才

老年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即使在养老机构工作,岗位流失率也很高。据统计,从全国老年职业教育发展来看,第一年学生流失率可能达到30%,第二年达到50%,第三年达到70%。

如何为养老社区“定制”年轻的护理人员,如何留住他们,是保险机构运营养老社区的必要问题。

上述国寿佳缘相关负责人认为,薪酬福利、考核评价是必要条件。基于这一理念,他们为护士提供了从初级护士、高级护士到管理岗位的职业发展通道。随着职级的不断晋升,他们的收入也会相应增加。另外,随着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在中国人寿集团及其下属公司工作。

何忠人寿表示,为调动年轻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公司专门为一线员工设立了“护士执业星级员工评价体系(1级、5级)”,每年进行考核,并与薪酬挂钩;同时,在薪酬方面,对于年轻员工,在工资中给予年龄补贴,从而吸引和激励年轻护理人员。

通过护士星级评定,基层护士可以晋升为护理组长、护理主管、护理经理,建立了明确的职业晋升体系。同时,公司制定了一套完善的职业素质培训体系,开设养老护理专业课程,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定期交流、培训、培训护理规范、康复训练、心理咨询等技能,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泰康之家的年轻护士有两个内部渠道,专业渠道和管理渠道,两个渠道发展。”泰康保险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专业培训,他们的工作内容不仅是生活护理,还包括娱乐活动、运动康复、营养管理、健康教育等。他们是有专业技能、受人尊重、有职业前景的专业人士。

如何跨过缴费门槛,拿长期保险来帮助

目前保险机构投资的养老社区,绝大多数属于高端产品线,结合特定的保险产品才有准入资格,准入“门槛”基本都在百万元以上。此外,还需要承担一定的入住费用,包括房费、餐费、护理费、医药费等。一般动态社区每月收费达到万元,护理区收费要根据服务项目有所增加。

如何提高居民的支付能力?保险机构正在积极探索。

年金保险产生的生存基金和红利可以用来支付退休后在养老社区生活所需的部分费用。2012年,泰康推出国内首个虚拟保险产品与医疗实体相结合的综合养老计划。泰康曾表示,客户入住泰康之家养老社区后,可以选择将保险待遇直接支付给养老社区的月租费或护理费,解决养老社区的服务支付问题。

业内普遍认为,养老社区的部分费用和服务可以通过长期护理保险、医疗保险、重疾保险等方式进行对接。此外,配套医院能否介入医保支付也是影响入住率的重要因素。

2016起,我国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49个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参保人数达654.38+0.34亿人,累计享受待遇人数达654.38+0.52万人。

“中国人寿世纪佳缘乐静分公司是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机构。如果被保险的老人符合相关残疾标准,他们可以每月领取一笔费用,但这笔费用远远不够支付这里的费用。”据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商业护理保险尚未与养老社区实现对接。

事实上,中国的商业护理保险一直发展缓慢。中国保险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发布的《2018-2019中国长期护理调查报告》显示,66%的受访成年人对自身失能风险过于乐观,低估了未来的护理需求。与失能风险直接相关的长期护理保险的购买率是各种商业寿险中最低的。

业内普遍认为,商业护理保险的发展有赖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完善和护理服务规范、质量评价标准的统一。因此,从长期来看,提高居住在养老社区的支付能力,需要加快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鼓励发展商业护理保险,对保险公司开展商业护理保险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以撬动商业护理保险的需求杠杆。

同时,目前政府逐步放宽了民营医院的医保资格条件,养老机构对医院的限制较少。因此,支持养老社区的医院也在积极申请医保。

“已经开业的7家养老社区配套医院中,有6家是医保定点医院,7月份刚开业的大青谷医院也在积极申报中。”泰康保险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新华人寿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家北京莲花池专属公寓配有北京新华卓越康复医院,为二级康复医院,目前正在申请成为医保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