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冥想?定居前需要注意什么?

我打坐的真实体验/p/2804785357?pn=1

最古老、最流行、最系统、最实用的禅定方法——出入息观(数息观)

最具可操作性的冥想贴!不要看了后悔!

请不要回复这个帖子,相关参考内容在另一个置顶帖里。

计利息和修改问题的静坐咨询专栏:请到本专栏提问,不要在顶帖提问和交流。这样就把问题集中起来,让其他吧友也能看到类似的问题,避免重复提问。

栏目网址:/p/2812374725

鉴于很多吧友都是新手,虽然原顶帖包含了少量经文内容,但对于部分吧友来说并不容易理解。我会尽量把内容普及,让计利息的方法的前(前)程序讲清楚,争取连中学水平的朋友都一目了然。

该方法的背景

出入禅定,又称“数息观”,梵语为“安娜样”,是佛陀生前留下的“二甘露门”,是佛教千百年来最古老、最普及、最浅显易懂的禅定(悟)修行方法。照此修习,别说修习禅定或内功,一路悟道涅槃,跳出三界而不在五行中,就绰绰有余了。

在中国佛教天台宗智者大师所著的重要禅学著作《六妙门》中指出,数息观的六个层次是:(1)数息——数息,(2)循息,(3)定或聚——止,(4)识——观,(5)归。

由于这个帖子是针对新手的,所以只介绍前三步,完成这三步就可以安顿下来了。后三步我就不介绍了,那是在我有了专注力的基本功之后。

前三步是:数气息,跟随着气息,将注意力停止在身体上的一个点上(整合内心观察的方法,将这个点限定在鼻孔和上唇下方的区域)。

真理不需要任何修饰。实践这个规律,不用着急,方法很简单,就是马上就能明白。对于还在佛教之外或者对佛教缺乏兴趣的人,你不需要信佛,也不需要了解佛教。只要你坚持顶着诚信修行,就算不识字,也能依法成就。即使无意入佛,禅修也能让心如明镜,智慧大开;你心如磐石,不为奇。用这种心态做事会不利!

生命的长度在一口气和一口气之间。如果我们不能一口气呼吸,我们可能会去另一个世界。所以这种方法利用每个人的气息,从呼吸入手,静静的观察自己的气息,从而探索身心世界,解除人生烦恼。

心息本来就是相通的,观息是心灵控制的艺术。呼吸本身就是心灵的外化。心灵越来越停止,呼吸越来越细微;呼吸急促表明头脑越来越疯狂。

呼吸不仅是身体层面,也是心灵的体现,所以这种方法是沟通身心的桥梁。通过这种方法,最容易找到身心的真相。

所以呼吸本身就是妄想和杂念的表现。如果再加上其他方法,无异于把脑袋套在脑袋上,犯了错误,更加难以安身立命。尤其是那些带有明显宗教痕迹的方法,不容易被不同宗教或文化的人接受,真理是普遍适用的,与宗教或文化无关。

出入信息概念(计数信息概念)的基本内容和实践步骤

因为人的根源和因缘不同,所以这个方法会以初学者为中心,将内观与其他的计息方法融合在一起。希望朋友们可以灵活参考。

第一步:算利息(白飞阶段)

(1),首先强调一下,你可以把“呼吸”理解为呼吸,但是在最初的练习中,数呼吸并不等于数呼吸(次数)。那些“停止”休息的人在呼吸和吸气之间也有很短的时间。这一刻不是呼吸,也不是吸气,就是“呼吸”。算利息就是算这个“利息”——中间停的次数。

宝宝在妈妈子宫里的时候,不需要通过鼻孔呼吸,而是“胎息”——通过肚脐外连接妈妈的脐带呼吸,输入营养,交换能量。所以修行者可以通过数息的方法,达到“胎息”的状态,从而像婴儿一样,让心灵停止,达到最少妄想和杂念的状态。

当然,胎息是另一个复杂的话题,本帖不再深入讨论。当修行者经常达到第一次冥想的水平时,鼻孔呼吸可以停止,他开始通过全身的微小毛孔呼吸。

为什么要用“一息一息”作为气息?为什么不“呼吸”一个数字,“呼吸”一个数字?古德说,这样的数会有“滞喉”现象,也就是说,气会堵在喉咙里生病,所以不采用这种数法。

另外,刚开始算利息的时候,吸气和呼气的时间比较长。你试着把空气吸入腹部,因为吸入的路程很远,时间很长,不容易发生杂念;如果你把气息吸进喉咙,由于它的距离短(时间短)、速度快,很容易发生分心,你很难静下心来集中注意力。

普通人从鼻腔呼吸到喉咙,马上呼气;有一种身体素质稍微好一点的人,从鼻腔吸气到胸部后会马上呼气;还有一种人是有修行的,或者是虽然没有修行但是精力充沛的人。这类人吸入的气体沉入腹部。

把空气从鼻腔吸入喉咙的人,一分钟呼吸的次数会更多。如果能呼吸入腹,一分钟的呼吸次数很少,所以这种类型的人无论是工作、跑步还是唱歌都不容易上气不接下气。他能一口气背出30多个字,是因为读书的时候肚子里还有气,吸气到喉咙里的人,读文章唱歌的时候需要不断吸气,因为吸气的路程很短,气放出来不久,又要再吸气。

现在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了,安静坐着的时候就要习惯性的自觉沉入腹部。一旦你习惯了这种方法,即使你没有静坐,即使你在睡觉,吸入的空气也会自然沉入腹部。练过气功的人都知道沉腹的好处和重要性。只有我们吸入的空气沉入腹部,生理能量才容易被激活和唤醒。同时,吸入的气体沉入腹部后,会停留3~5秒。

为什么要停留3~5秒?因为如果只是吸气沉入腹部,然后马上呼气,完全没有效果;如果把气沉入腹部,停留3~5秒,气就会扩散散开,被输送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到达每一个神经末梢。你只要把气往腹部一放,肯定会到处扩散,他不可能完全待在这里。

所以你把气放入腹部,它向下,到腿和脚趾;往上走,走到头顶;去上肢,去手和指尖。如果你呼吸到腹部的气息马上呼出,那么生理能量就没有办法被气息推动到达每一个神经末梢。

气一行,血一行;气过,血过。生理气血畅通后,身体自然滋润,生理不易干涸。为什么有些人很小的时候就像枯木一样?是因为他的气血运行不畅,身体得不到滋养。

(2)怎么算?这种呼吸停顿的时间,有的是呼吸到终点,停顿;有的是一口气到底,停顿。根据自己的情况,做适合自己的事情。我吸了一口气到最后,停顿了一下。因为一口气呼出到最后就是“强弩之末”,气不够了再停顿就更难受了。

而且这个停顿时间可以随着你的练习水平逐渐延长(呼吸时间越来越长)。当然,内观法并不要求这样,只要求觉知自然呼吸。但是初学者往往没有耐心,有些人可能从一开始就不习惯自省。因为内观是慢工出细活,不符合初学者渴望成功的心理。

这样开始算利息,要求从一数到十,循环开始。一到十是最好的数字阶段,否则数字太小,心就容易因为空间狭小而烦躁散乱;数字太多的话,会因为空间太大,时间太长,心会懈怠,头晕。没数到十就忘了数,说明心开始散了,必须再数一遍;如果数到十以上还在数,说明你的心开始沉了,一定要再数一遍!

如果还是不行,你可以用另一种,更激烈的计息方法。这种计算利息的方法,就像一个农民一边量粮或倒豆,一边快速计算。怎么算?挣钱的时候可以数“11111”,高产的时候可以数“11111”;挣钱的时候数“22222”,承诺的时候数“22222”...所以数到十,这样你的心脏就没有机会停止跳动了。如果有空就胡思乱想,就用这个方法。

如果这个方法还是不行,还有第三种计算利息的方法:我们挣钱的时候,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有生产力的时候,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之,不要让我们的心有停止的机会。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你形成一个既不散乱也不昏昏沉沉的好习惯,因为散乱和昏昏沉沉是禅定的两大大敌。另外,这也是为了培养自己活在当下的心和决心。因为人之所以有无穷无尽的烦恼和痛苦,最大的原因就是不能让自己的心活在当下,而是太过回首过去或者展望未来。

如果有的人从一开始就对自己要求很高,中间停顿很久,明显有憋气的倾向,建议你现实一点。另外,开始数口气的时候,如果数了几下就觉得憋气,不妨深呼吸一两次。

需要注意的是,在数气息的时候,心要专注在气息上,数只是一个工具,一个方便,心不要专注在数上。

(3)这个阶段,有人会想:老师,你不教我算利息就好了。我算了一下自己的兴趣后,才知道自己有很多妄想。不算利息的时候,我不会想那么多。利用我的兴趣会扰乱我的思维。其实是因为你想了很多,但是你没有意识到,算利息让你意识到你想了很多,不算利息导致你想了很多。

就像你家门前有一条臭水沟,你每天进进出出,习惯了就不会觉得臭了。有一天,你朋友来你家,被臭水沟熏退三尺,大喊:好臭!这时你才意识到这条沟真的很臭。结果你怪别人让你在你家门前找臭水沟。这难道不令人费解吗?

(4)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初学者由于急于获得成功,一开始往往会非常勤奋。他们上来就要静坐几十分钟,结果却令人失望。很多人放弃了这种计算利息的方法,认为这种方法比较单调,招数少,有的可能会换成其他方法。但你必须明白,你不能玩简单的东西,更不用说复杂的。

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每次算利息的质量比数量和时间更重要。哪怕一次只把时间限制在一分钟,只要你能把这一分钟的兴趣算进去,就会给你带来信心,然后慢慢延长时间。信心是一步步坚定的,不是一朝一夕!这是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

初学者可能会头痛、头晕、呼吸困难。那是因为我紧张,急于求成,所以气得头破血流,无法自然呼吸。

以上是进入和离开兴趣概念的第一阶段(算利息)。在这个阶段,呼吸的进出是明显而清晰的,妄想和杂念是最重要的。最明显的就是“风相”——鼻子的进出呼吸都有声音。所以,我们只要注意呼吸的进与出,不必注意其他的东西,比如呼吸的声音是大是小,多大或多小;呼吸是长是短,有多长有多短;呼吸是热还是冷?有多热或多冷?因为你的心思太粗了,不会去关注更细微的东西。

这是进入未来的阶段。

第二步:支付利息。

(1),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如果你能成功地数出一个单元——从一数到十——数完之后再开始第二个单元和第三个单元。你可以用这种方式持续专注呼吸大约十五分钟、二十分钟,甚至半小时。如果你心平气和,妄想症减少,就不用数你的呼吸了。为什么?因为算兴趣只针对初学者,因为刚改变攀岩习惯的时候会很难受,妄想和杂念层出不穷,所以要算兴趣来对待。

如果你能持续专注呼吸30分钟或40分钟...因为你的心继续专注,你会发现你的呼吸是无声的,而且是平稳的、较慢的、较细的,这说明你进入了第二个阶段——长呼吸。

长时间的呼吸意味着整个吸气和呼气的过程需要更长的时间。在这个阶段,头脑已经非常专注了。如果继续算利息,会破坏这种境界,所以可以“顺着利息走”。

在兴趣阶段,因为你的头脑足够专注,所以你有能力更加专注。这时候你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鼻孔下面的区域和嘴唇上的接触点(大于“人”的范围)。

当气息从鼻孔呼出时,心是很清楚的,当气息从鼻孔末端吸入时,也是很清楚的。随着呼吸的来来去去,思想被紧紧地束缚在这个区域,它们不会去别的地方——只是意识到这个区域的呼吸。

(2)只专注于呼吸本身是很重要的!

呼吸本身就是呼吸,为什么要强调?我们可以在这里做一个实验。如果我们尝试分析呼吸,我们将能够发现呼吸中的许多现象。比如现在让你注意吸气时的凉意,可以吗?是啊!你将能够在鼻子或人身上找到一种凉爽的感觉。如果让你注意温暖的气息,可以吗?也有可能。同理,可以注意呼吸的柔、顺、轻、顺、推。

如果禅修者关注他呼吸的柔和、顺畅和轻盈,那么他关注的是大,而不是呼吸。为什么?因为软、滑、轻是大地方的特色。如果你注意呼吸的流畅和流动,那么他就是在注意水,因为流动是水的特殊阶段。如果你关注的是冷暖呼吸,那么他关注的就是火,因为冷热是火的特性。如果你关注的是呼吸的提升、支撑和力度,那么他关注的就是大风,因为提升和支撑是大风的特点。这些不是呼吸本身!

据说有些人把呼吸从鼻子引入喉咙,然后进入心脏,一直到腹部或肚脐,然后从这里出去。他实际上是在注意呼吸的流动。按照纯道的理论,并不是鼻子是始,心是中,肚脐是背。并不是这样的跟随,只是心灵随着鼻头接触点呼吸,这叫跟随。

所以呼吸中有很多现象。如果要分析呼吸,可以分析它的柔、顺、轻、流、热、冷、推进等。但是,这些只是呼吸的四个特征,并不是呼吸本身。

提示:大乘佛教所说的四大“火、水、风”,是指构成人体的四种最基本的“属性”。

(3)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把心放在人民区,借助皮肤的感觉来实践志向呢?不会吧!如果你把重点放在这里的感觉上,你就会把重点放在对命运的触摸上。

我们的身体可以感受到硬和软,同时粗糙、光滑、重和轻是“地界”的特质,属于命运的触摸,通过身体感受。身体接触什么就是接触什么。

现在很热,我们的身体能感觉到热。如果你把手伸进水里,你会感到冷。因此,身体可以感觉到冷热。冷与热属于火的世界,相互接触。

如果有人拍你,或者不小心撞到桌子,你会感觉到冲击,这就是风界,因为冲击和推动属于强风。

所以我们的身体可以触碰到三种命运:土、火、风。如果我们意识到温暖、寒冷、麻木、温柔等等。人与人之间,我们在这里只是在练肤感,不是在练志向。虽然修心很容易,只需要注意呼吸就可以了,但是因为呼吸的现象太多,一不小心就会走弯路,找错人。

有一种错误的方法,叫大家“看呼吸”,用眼睛看呼吸,或者所谓“眼看鼻,鼻看心”。因为鼻子离眼睛很近,所以人们常常会不自觉地用眼睛看呼吸。如果禅修者在观看呼吸时要求他睁开眼睛,他的眼睛就会像“斗鸡眼”一样,不是吗?看呼吸是个坏习惯!看久了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鼻子紧,眉毛疼,额头紧,脑袋僵硬等等。

当我们能正确识别我们思想的目的地时,我们就能专注于呼吸本身。呼吸本身是自然的,我们也应该用一颗自然的心去感知自然的呼吸,而不是人工的或想象的。我们是如何感知呼吸的?

在这个阶段,你应该只意识到自然的气息,不要试图去改变它。如果呼吸轻柔缓慢,甚至有时难以察觉呼吸,此时不要改变呼吸,也不要刻意深呼吸使之明显。

如果有的人在第一个呼吸数阶段练了很久,也没有太大的效果(就是呼吸还是很吵,不畅,重,不细),那你就随它去吧。不需要改变和控制呼吸。我们的心应该顺其自然,我们应该意识到呼吸是什么样的。

而且,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每个人的呼吸都不一样。有的人会呼吸得更快,有的人会呼吸得更久;有的人左鼻孔呼吸明显,有的人右鼻孔呼吸明显;有的人今天这里呼吸明显,明天那里呼吸明显;有些人今天会感觉到明显的呼吸,但明天不会...虽然也在呼吸,但是每个人的呼吸都不一样,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也不一样,这和身体条件有关。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应该试图改变自己的呼吸,只需要知道如何呼吸。

(4)还有一点必须注意:心不应随气息入体,也不应随气息出体。它应该只意识到鼻子周围区域的呼吸。

我们应该如何意识到鼻子周围的呼吸?在这方面,纯道论举了几个例子,其中一个就是守门人的比喻。

一名守门人正在守卫大门。他的职责是检查到达门口的人。他对进城的人没有义务,对出城的人也没有义务。他的职责只是坚守岗位,检查每一个通过大门的人。同样,当我们专注于呼吸时,意识到通过鼻子或人的这个区域的呼吸就足够了。吸入身体不是我们的责任,呼出身体也不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的责任只是在这个区域呼吸。

锯木头还有另外一个比喻。就像一个人锯木头,如果他把锯从一头注意到另一头,他的头就会不停地晃动,可能很快就会晕倒。他只要注意接触木头的锯子,不停地锯,就能轻松方便地锯木头。

觉知呼吸也是如此,你不必跟着它进出。呼吸在动,像锯子;接触点周围的区域是静态的,比喻为木头。同样,我们专注于呼吸,只要我们触摸人的这个区域就能意识到呼吸。

同时注意不要做“愚蠢的看门人”!有一个笑话:一个富人雇了一个仆人,说:“我今天要出去,你要看好门。”“是,主人!”仆人欣然答应。富人安全离开了。富人走后不久,外面来了一个剧团和马戏团,锣鼓喧天,围了一大群观众。仆人很想看,但他想到他的主人告诉他不要看。主人叫我看着门。然而,他灵机一动:“哎呀!主人叫我看着门,我就把门拆了,在背后看。”他高兴地做了这件事,结果,小偷洗劫了富人的房子。财主回来后生气地责怪仆人:“我叫你看好门,你怎么不看好门?”!仆人说,主人,我照你说的做了。“你看,我看好那扇门,这扇门不还是好好的嘛!”

别像个愚蠢的看门人一样!我们强调:要意识到这个区域的呼吸。但有些人很聪明,会注意周围皮肤的触感,就像那个仆人一样。在帕奥禅师的著作中,如《真知》和《智慧之光》,强调的是“接触上的气息”。接触点是属性,气息是主体!

还必须注意的是,当禅修者的专注力提高,甚至达到近线或安全状态时,他的身心会很容易感到舒适、愉悦和放松,那种感觉是非常显著的。如果他的心被这些非凡的感觉所吸引,并关注它们,那么他就偏离了他的冥想练习。关注觉知是不可能进入禅定的!

此外,在冥想时,有些人会感到热或冷。如果你发烧了,你要关注的是你的收入,而不是你的承诺。你身体外面的空气比你的身体冷,所以收入的感觉是凉的。相反,如果你的身体是冷的,你要注意你的承诺,这是温暖的。冷热的感觉在鼻孔里。只要感受一下,注意一下,不一会儿,身体状况就会好转。

第三步:全息摄影

当呼吸的吸入和呼出变得更加细微和缓慢时,我们可以专注于全息摄影,即我们可以意识到呼吸从头到尾的全过程,鼻子下和附近人呼吸的开始、中间和结束。

因为当你的呼吸变得美好的时候,你的心也应该变得美好。如果气变细了,心并没有随之变细,或者你用之前变粗的心去体会细微的气,那么心就和气不对应。

如果心率不对应,心脏就容易跑偏。比如地上有一根木棍,大家很容易就能看到。但是,如果地上有一根头发或者一根针,只要我们不经意,就很难看到,不是吗?要想看清楚,只有更加小心。同样,当呼吸变细时,心脏也要变细;只有心变细了,才能体会到呼吸的全过程和它的始、中、终。

就像看到一条蛇溜进一个树洞,你可以知道:这是蛇头,这是蛇身,这是蛇尾。同样,当我们的气息经过这个区域时,我们也要知道这是收入的开始、中间和结束;这是野心的开始,中间和结束。他也可以冥想:开始、中间和结束;开始时,中间时和之后...我对呼吸的全过程保持了清醒的认识,包括收入的全过程,野心的全过程。

第四步:深呼吸。

当呼吸变得更加细微的时候,你就可以在一无所有的时候专注地吸一口气。

如果你能清楚地了解呼吸的全过程,你会发现他的呼吸没有了,很快就找不到了。很多人对这种情况感到困惑,因为他们发现内心似乎没有目标,不知道该把重心放在哪里。

其实呼吸变细是好事,越细越好!但是,有人会怀疑他是不是没有呼吸了。他不应该怀疑自己!因为《纯道论》里提到,只有七种人是不呼吸的:死人、胎儿、溺水的人、闷人(休克的人)、第四禅的婆罗门、入第四禅的人、最后死了的人。禅修者应该反省:“我不属于这七种存在中的任何一种。”所以,你一定是在呼吸,只是因为太细微而无法察觉。"

在这个时候,你不应该不耐烦,更不用说改变你的呼吸试图让它变得明显。此时你应该“等待”喘息。换句话说,他不需要注意呼吸,他不需要注意气息,只需要知道“气息”。什么是兴趣?如果这个阶段的禅修者能够把手指放在鼻子上,他将能够感觉到该区域仍然是温暖的,这证明气息还在。这就是“气息”。当然,这个假设只是让大家相信还有兴趣,并不是要求大家真的去尝试。

我们之所以把Ana-na翻译成气息,是因为“气息”这个词可以涵盖禅定修行的三个阶段,也就是出入的气息、气息、气息。气息(气息)进出的相位是动的,气息的相位稍微安静一点,但还是有动的相位;休息阶段是静止的。

在这个阶段,气息会变得很细,细到连续,密集,若有若无,若隐若现。这种微观的兴趣可以称为“兴趣”,是静态的。在喘息的阶段,禅修者只应把心轻轻安顿在人的这个区域,用“喘息”就好。他不需要去寻找气息,改变气息,甚至不需要去在乎他的收入和承诺,只要知道“喘息”就够了。

第五步:禅阶段

当呼吸和光融为一体的时候,我们要专注于禅。达到这个程度后,请自行参考冥想的内容,本帖到此结束。

再次声明:请不要回复这个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