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名下的《胡笳十八拍》,可能是唐代一位著名的古琴演奏家所拟(参考帖子)。
@杨建民[原创]
@铁山青石(独自笑)【节选】
1959年1月7日,郭沫若写了一篇题为《谈蔡文姬的研究》的文章。文章的开头,我对《胡笳十八拍》作了非常高的评价:“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个不公,就是蔡文姬《胡笳十八拍》的遭遇。这真是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一首抒情长诗。"在郭沫若看来,"杜甫《铜鼓县歌》七首与其体裁相近,但相比较而言,在数量和质量上都相形见绌。"
针对近代研究文学史的学者认为《胡笳十八拍》是后人的伪作,郭沫若在指出胡适、郑振铎、刘大姐在文学史上都持这种态度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为胡笳十八拍呼吁。一定要让大家看一两遍。这是多么感人的作品啊!这就像一个无尽的海浪,这就像一座活火山喷发熔岩,所以它用整个灵魂在尖叫。我坚信这一定是蔡文姬写的。没有那种亲身经历的人是写不出这样的文字的……”他甚至说,“我认为即使是李太白也写不出来。他还没有那种气魄和那种痛苦的经历。”“像《胡笳十八拍》,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那种豪放刚健的精神,那种滚滚怒涛般压倒一切的悲愤,那种鲜血淋漓般的痛苦,绝不是六朝乃至隋唐所能企及的。”
郭沫若在对古代记述作了简要的考察之后,着重质疑了近代两部颇有影响的“中国文学史”——郑振铎的《中国文学图说史》和刘大姐的《中国文学发展史》的相应观点。郑振铎的《中国文学图说史》出版较早,他对《胡笳十八拍》的判断是:“《胡笳十八拍》是一个人在街上唱歌的叙事,就像一个白发苍苍的故宫人在讲天宝的故事...这样的叙事诗会是蔡琰自己写的吗?这当然不可能。”刘大姐的《中国文学发展史》说:“胡笳十八拍虽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句子,但大部分技法和风格都不像汉代的诗。”他举了一些例子后说:“这种切练的技艺和风格,最早也是南朝的,后来恐怕是隋唐了。”
针对这些观点,郭沫若通过举例的方式一一进行了反驳。他认为该诗“有无神论倾向,形式为民歌体裁,既伤‘温柔敦厚’诗教,又夹杂外来影响,故不足为雅。”认为这是《胡笳十八拍史籍》未收录、前代文集未选录、宋代以前未记载的原因。最后,我坚定了自己的认识:从形式到情感内容,《胡笳十八拍》属于蔡文姬。
1959,16年3月继《谈蔡文姬的胡佳十八拍》(发表于《光明日报》1月25日《文学遗产》周刊1959)之后,郭沫若又写了《再谈蔡文姬的胡佳》。本文从曹丕《论哀》诗序中的资料入手,触及时代人们的著述,不仅大致推断出了的时代,而且从文笔和真情实感的角度证明了《胡笳十八拍》是所作。郭沫若的观点是:“这一点我们可以肯定:像《胡笳十八拍》这样悲怆的诗,是不能造假的。如果是假的,那肯定是大手笔。我觉得连杜甫、李白都没有这样的本事,因为他们没有这样的人生经历。”
当时郑振铎已经不在了(1958 10死于空难)。
5月,刘大姐写了一篇长文《胡佳关于蔡琰的十八拍》(也发表在《光明日报》“文学遗产”专栏)。文章明确表示:“我仍然相信我以前的观点。”刘大姐在驳斥了郭沫若文章的引文后,从四个方面得出结论:《胡笳十八拍》是后人所作:第一,不可能有记载、讨论和引用(从东汉末到唐代几百年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一个学者注意到这首长诗。);二是风格流派不同(与东汉作品相比);三、地理环境不符(诗中表达的地理环境与实际不符);第四,再高的艺术成就也不能证明是蔡琰做的。综合来看,刘大姐认为:“举四点是无力的...如果只拿一点来说,就是否定《胡建十八拍》是蔡琰写的。如果把这四点都综合起来,再加上一两节作为旁证,就很可信了。”
随后,光明日报“文学遗产”栏目刊登了文史专家刘开阳的《关于蔡文姬及其作品》,以及李定文的《胡笳十八拍》。这是蔡文姬写的吗?”和其他几篇与这个问题有关的文章。
刘恺扬的文章对郭沫若文章中提到的蔡文姬的年龄、被俘的时间和地点等相关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还是看作品本身比较好,才能得到唐朝以前的材料的可靠证明。“胡笳十八拍”这个制度在汉魏之间真的是看不到了,郭老居的先秦越人之歌也有些类似。要想在文熙同时代作者的作品中找到,很难。”他的结论虽然是推测性的,但实际上是否定了蔡文姬的版权:“我觉得《胡笳十八拍》是一首比较好的诗。虽然它出版得晚,但它并不“庸俗”,作者可能不是蔡文姬,但它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胡笳十八拍》不是蔡文姬写的,但这并不损害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李定文的文章从《胡笳十八拍》的内容入手,与诗的背景对比后认为:第一,诗的作者对南匈奴与东汉的关系不清楚。而蔡文姬“她是个有教养的女人,怎么会对当时双方的情况这么含糊其辞呢?”其次,诗人对南匈奴风土人情的描写并不真实,因为作者没有直接的经历,所以不得不靠书,也没有精心选书;第三,这首诗的作者对蔡文姬在南匈奴的生活了解不多,根据《后汉书·董思之妻传》的记载,他的写作主要是敷衍了事。第四,诗人抄袭东汉以后诗歌中的词句等等。最后论证《胡笳十八拍》并非所作,而是唐代著名古琴演奏家董所作(青年学者请注意:董居盛唐开元天宝)。
同时,学者王运喜教授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他认为《悲愤图强》这首据说是蔡文姬的作品,应该是“十八拍”。在他看来,两句诗也可以称为“一拍”,所以这首骚体诗是“胡笳十八拍”,“现在一般被蔡琰称为“胡笳十八拍”,我同意刘大姐等人的说法,不是蔡琰的作品”;而学者刘盼则严格遵守唐人官方的用韵规范,以《胡笳十八拍》为依据,而被公认为蔡文姬诗的《哀怒诗》用韵宽泛,认为说它是唐代以后的作品并不过分。
15年6月2日和6月5日,郭沫若先后写了两篇文章,三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四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对前面的文章进行了反驳。在《三讲》中,郭沫若主要集中论述了刘大姐的文章:“我们可以看到,研究问题要占有材料,但占有材料之后,就要看如何灵活运用了。材料不一定可靠,材料也不一定不可靠。素材也要看它的性质:有时候有十个素材只能说一个字,有时候有一个素材能尽可能说十个字。科学研究可以根据客观规律大胆推断。比如爪哇猿人只发现了很小一部分肢体,但根据人体的比例,古人类学家可以推断出他的全身。”
郭沫若在《四个谈话》一文中,集中回应了刘大姐、刘开阳和李定文的文章。郭沫若分析了当时李定文观点的背景、风俗习惯。关于“抄”这个词组的例子,郭沫若认为:“有的是抄前人,有的是抄后人,但抄前人没有错,抄后人也不是那么简单。事实上,谁“攻击”谁?这在机器数量上只能是一比一的比例。”在《四谈》中,郭沫若谈到古史研究中的一个有趣现象,“离古代越远,对古代的怀疑就越深。”证据来自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唐朝的人没有太多的怀疑,宋朝的人也没有太多的怀疑,但是到了明朝就有人怀疑了,到了清朝就更多人否定了。现代人继续更坚定地否认它;然而,郭沫若仍然坚持他坚定而肯定的观点。
鉴于几篇文章都提到“文体与体裁不协调”,郭沫若引自《韩曙Xi玉传》的《乌孙公主歌》;从《汉风·石丰传》中引用了五则汉代尚军民歌和铜镜铭文,以证明这些作品的风格与胡笳的《十八拍》并无太大区别,尽管与当时流行的文学作品相比有些粗俗。
铁山青石编者按:本文摘自杨建民《〈胡笳十八拍〉论争》(原载《中华读书报》2065 438+2006年07月06日第15版),原文共分四部分,共约7300字。现在标题是编辑起草的。
附录
胡家十八排
@[韩]著[诗]
我人生之初什么都不做,但是我出生以后,汉朝就衰落了。苍天无情混沌,大地无情让我这一次相遇。路有艰险,民有流亡。烟尘遮野,路虎兴,志善义乏。被羞辱了应该起诉谁?过了一会儿,我敲着琴,心里又气又怨。
荣杰逼我成家,把我推到了天边。云山沉重沉重,风吹千里,扬起尘沙。很多人暴戾凶狠,像蛇一样,控弦骄奢淫逸。两拍一弦,弦断肠,心碎心悲。
与其去越汉之国,入胡之城,不如无命。毡毛震撼了我的血肉,业力扼杀了我对味觉的感受。鼓声自夜响清,胡风茫茫暗。今天的伤感是金的三拍子,当悲兽恨的时候是平的。
没日没夜想家乡,最苦。天灾使国家混乱,人民无主。我是唯一没有运气的人。不同的习俗和不同的身体困难,不同的胃口,谁能倾诉!想着历历有多难,四拍好难过。
雁南欲发声,雁北归西天得汉音。大雁飞得高,难觅踪影,却又心碎思乡。敛眉抚雅琴对月,五笔深刻。
霜降寒寒,饥饿不能吃肉和奶酪。入夜,水呜咽,长城挤路。回首往事,行囊难行,六拍悲凉来来去去。
夕阳西下,风悲声四起。我不知道我在和谁说话!袁野沉郁,镇守万里,俗、老、弱、幼皆美。有水生植物建造家园和修复基地,牛羊像蜜蜂蚂蚁一样在野外聚集。草尽,羊马皆迁,七拍流恨。
为什么不见我一个人漂泊?上帝怎么了?我不辜负上天。什么让我与众不同?我辜负了我的上帝。我为什么要去沙漠之州?我做了八拍来解忧,却不知心转忧。
天苍茫,心又悲。人生如白驹过隙,我却无法在壮年时快乐。我想问出真相,但天空是灰色的,我没有机会。仰望云烟,九拍怀恋。传的是谁?
城头的烽火还没有熄灭。战场什么时候会停止?杀气冲门口,胡风吹月夜。故乡隔声,啼哭无声。一辈子的辛苦和离别,十次的伤心和泪打成血。
我必须生而食之,死而恶之,所以我不能奉献我的身体和我的心。生犹欲归桑,死已久。日月日在戎基,胡人宠我,有二子。弓的教育没有羞耻心,但是憋着的思想越来越大。十里有一拍,也正因如此,哀乐缠绵。
东风应法,有大量暖气,故知汉家为天子,布衣和谐。羌族狂舞歌功颂德,两国交媾开战。突然遇到一个汉朝的使节,他给我打了一个近乎圣旨的电话,让我女儿去赎妾。我很高兴能活着,也很高兴能遇到圣王,所以我不会无缘无故和我的孩子说再见。十之八九,两拍一悲一喜,很难活在两种情绪中。
这并不意味着我不能活下去,但我必须回去,爱抚胡和赌衣。中国大使迎接了我。谁知道呢?生死与我此时来,担心做个孩子失去荣耀,我怎么有翅膀还你。一步一步,寸步难行,灵魂消失。十有三拍,弦急调悲,肠搅刺。
回到家,儿子不会跟着我,我的心像饿了一样悬着。四季万物有起有落,我却难过,暂时不动。山高海阔,终身见,梦见你夜来斯里兰卡。梦中牵手,是一种欢喜,也是一种悲哀,但睡后却痛彻心扉。十有八九,眼泪在掉,河水在东流,心里在想。
十五拍,一个节日,一个升职,一个胸气十足。谁知道音乐?在金库里很不寻常。我希望我能回来,我希望我能重新快乐起来。心中满是哀怨和悲哀,日月无私,从不发光。也难怪母子两地分居,同一天越来越像是生意场上的参照物,生死不知。
十六拍,思念无边,我和儿子站在自己一边。太阳东方月亮西方相望,切不可心碎。我不忘对黄花菜的担心,我不在乎弹不弹钢琴!今天不想回老家,旧怨平,新怨长!血泪抬头向灰儿诉苦,胡一个人住!
十七拍拍Xi的心,鼻子酸酸的,关山拦着Xi很难走。去的时候思绪万千,来的时候却不长思。塞满了黄花蒿树枝和干树叶,战场上伤痕累累,到处是尸骨、刀箭。春夏风霜寒,民饥体弱。我重得进了长安,叹尽了心,泪干了泪。
胡佳脱胎于胡,翻出了同样的旋律。《Xi曲》的十八拍虽然结束了,但听起来却令人回味无穷。是深知竹丝细微之处的作品,悲喜随人心而变。胡与韩各有不同,天地相隔。我在天之苦,怨天尤人,六合之广,不容!
铁山青石注:此文摘自古诗词网,文字未经核对。
(202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