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素养的分类

健康素养是衡量健康教育的重要指标,健康教育是提高健康素养的主要手段。只有通过对健康素养内涵的理解和对健康素养的深入研究,才能找到有效提高健康素养的正确途径。健康素养主要包括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提高健康素养,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加强组织领导。卫生部发布公告,公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这是现阶段界定国民健康素养、普及健康知识的基本内容,也是今后评估和公布各地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状况的重要依据。各级卫生部门要主动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使健康素养的普及得到各部门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利用资源、优势互补,着力解决健康素养普及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健康卫生问题。将普及健康素养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机制,确保政策、措施和工作落实到位。

重视健康教育。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健康教育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许多疾病与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心理素质、社会环境因素有关。不健康的习惯、不科学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的行为,已经成为人类疾病的重要诱因。为了减少这类由不良生活习惯和不科学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改变行为习惯是关键。行为习惯的改变主要靠个人,改变的动力在于认识的提高,提高认识的关键在于教育。通过教育的手段,普及人们的健康科学知识,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公众的自我保健能力。

媒体广为宣传。研究表明,提高知识和技能的最佳途径是通过发达的媒体技术,以视听形式生动形象地传播,从而提高健康信息的可读性。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大众媒体的影响力,选取通俗易懂的信息传播给民众,让大众对健康的意义有初步的认识,对有害的生活习惯有清晰的认识,从而形成健康素养。在利用媒体传播的同时,也要注意提高健康信息的可读性。可读性好的健康信息往往能让目标人群更顺畅、更准确地理解其含义。公众对信息的接受程度不仅取决于信息本身的难易程度、表达方式和沟通技巧,还取决于个人对信息的接受程度和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