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粥里的往事
妈妈不喜欢粥。她用糯米煮粥,就吃一碗,纯粹是个人口味习惯。糯米,又叫糯米,在养生方面有养胃益气的功效。《红楼梦》第八十七回,紫鹃命厨房给黛玉煮了些江米粥,配着南方带来的五香大头菜和香油醋,黛玉吃了半碗。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写了《粥》。我猜不仅仅是因为他喜欢,还因为他生活的环境。既然有吃粥的习惯,清朝应该是最注重粥的朝代。比如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粥铺、饭馆,与清代人数众多的粥厂、会馆相比,简直袖珍。
请人一起吃,所以有粥的话,要么是好朋友,要么是很熟,不然说不准,我们去喝粥吧。一碗米粥,两个菜,三个小菜,几句闲话,我吃得很开心。经常去卖粥和卤菜的小店吃粥。没有店面。这是两栋房子之间走廊下面的一条通道。不管是冷是热,小饭桌上都坐满了人。粥店附近有几个煤炉,炉子上放着一口高高的铝锅。锅里有米粥,红豆粥,绿豆粥。去粥店吃粥,总会跟老板说要几碗大米粥,一千块海带,偶尔来个鸭头。一碗米粥,温热适中。如果你碰巧患了疑似感冒,喝一碗会让你感觉轻松一点。《红楼梦》第二十集,袭人觉得浑身发冷,昏昏沉沉。吃了两剂药后,她晚上出汗了。第二天早上她起得很早,喝了点米汤休息。喜仁喝的米汤是很稀的粥,煮饭可以用大米和小米。身体虚弱喝粥的人知道这一点,即使他们不能照顾自己。和朋友聚会喝粥的时候心情很好,可以很快吃完一碗粥。
我经常一个人去吃粥,尤其是小米粥。这家粥店是一对年轻夫妇经营的。从他们的孩子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粥店一直在大街小巷寸土寸金。时间久了再回去,小家伙已经会在父母的指挥下给点餐的客人端上一份煎饼了。我一般夏天都会去这家粥店,安安静静的吃一碗小米粥,一个煎饼,然后去粥店旁边的公园散散步,不管是担心还是沮丧,至少,那一刻我已经退却了。
煮一碗好粥是很有讲究的。在《随园食单》的“米粥单”中,袁枚写道:见水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不见粥。会让水和米和谐软腻,然后就叫粥了。家里煮粥无非是个人习惯,水多点或者米饭多点,只要你喜欢。陆游很爱吃粥。他写过《吃粥诗》:世界上每个人都比别人老,只是他没有意识到很多年都是现在。我只好按照流行的方法,只给神仙吃粥。猜测诗人的意思,这粥也如草解忧,一碗舒服。更别说擅长吃喝的东坡居士了。据说俗人吃过无锡贡米煮的粥配豆浆,颠倒了就不知道了,但知道世界上真的有这种味道。豆浆粥真的很好吃。世界吃粥已经很久了。关于粥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古籍《大寨下郑潇礼记》,上面写着:第一只英俊的小羊帮助母亲熬粥。《助爵母粥》中的“粥”是养生的意思。
弘毅大师出家前在虎跑寺斋戒21天,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师傅禁食的日记里,我们可以看到每天早上早餐的变化,从一碗粥到半碗粥,再到半碗粥。看看陈冰12月2日的大师笔记:一大早,学汉字,照常静坐。早餐,半碗稀粥。中餐,换一碗粥和菜。晚上,当你空腹时,你的胃在燃烧。信念坚定,西方人物,静坐。精神稍弱,人在镜子里显得单薄。晚饭,稀饭,半小碗。六点睡觉。过了年龄再看大师的日记,突然心里微微一震。弘毅大师斋戒结束后的第五天,“心胸开阔,食物可口。”见光见真味,也是需要心意的。“目前佛粥更是相辅相成,更重要的是感觉江村是一个新的节日。”这是陆放翁写腊八粥和施粥的场景。送粥的民俗始于寺庙,后逐渐流传于许多与腊八粥有关的故事中,还有一些则与佛陀在菩提树下成佛有关。释迦牟尼成佛的时候是腊月初八。在佛陀成佛之前,一个牧羊女给他送来了用汤圆煮的粥。释迦牟尼恢复体力后,去河里洗澡,在菩提树下打坐七天七夜,成佛了。
《一碗粥》里的故事,漫长而遥远。眼下桃花萼挂,杏花烟润,春色困伴春。怎么解决,一碗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