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的风俗习惯

过去,傈僳族有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所有的传统节日都与宗教仪式密切相关。傈僳族人通过观察物候变化来确定节气。最大的民间节日是一年一度的Kuosh节。过年过节,我们还吃了年货,吃了,酿了水酒。为了祈求五谷丰登,家家户户都要把初熟的糯米或糯玉米的一部分挂在树上作为祭品,还要分一小碗给狗吃,因为这是狗把五谷带到人间的民间传说;有些地方要第一时间喂牛,以感谢它们帮助人类开垦土地。大年初一,全家人一起吃饭喝酒,一条心。怒江地区的傈僳族有春浴的习惯。那时,大多数年轻男女会带着行李、食物和餐具去温泉洗澡。在漫长的夏季前后三天,漓江的蓝秀河将会变得浑浊。据说它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可以治疗胃病。用蓝秀河水煮饭,米饭会又红又香又好吃。还会有蒸气浴,洗完澡可以治风湿。沐浴期间,大家一起野餐,这是傈僳族的大型乡村狩猎野餐。傈僳族也庆祝丰收节,大多在每年农历九月和十月举行。丰收节最大的活动就是大家酿酒,品尝新鲜事物。有些人甚至直接到地里一边收割一边酿酒,伴以歌舞,常常彻夜不眠,自得其乐。

傈僳族在婚丧嫁娶时,总要宰杀羊(或牛)和猪,用于宴请。青年男女举行婚礼时,男女双方都要办酒席。女方到男方家门口,男方也会在门口摆酒席,邀请陪同的客人喝酒。婚礼后,新娘和新郎应该交换碗和筷子,以示今后相互尊重和爱护。请客时,无论猪肉、羊肉(或牛肉),都愿意放进锅里煮。如果有贵客,要做乳猪招待,尤其是刚断奶两个月的小猪。客人要吃自己的菜。用餐时,主人和客人席地而坐,分享肉,把剩下的带走。福贡的一些傈僳族人经常放核桃、生姜、辣椒、大蒜等。装进竹筒里,放入放有盐的木碗里招待客人。傈僳族的好客饮酒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喝酒时,两人* * *端着一碗酒,互相搂着对方的脖子和肩膀,一起张开嘴,使酒同时流入主客口中,称为“同心酒”,常用于至亲、密友见面时。

典型的食物有漆油酒、清水煮猪、猪蹄珍珠粥等。傈僳族主要生活在中国南部的云南省。大多数人生活在怒江两岸的山区,粮食只能种在陡坡上。没有平坝,所以水田很少。只有在怒江两岸稍微平坦的地方,才能开辟梯田,种植水稻。山区只适合种植玉米、荞麦和少量鸡爪。

正是因为这种地理条件,水稻产量极低,成本高,普通家庭很少吃到大米。即使家庭生活比较富裕,也只能在节假日或者招待客人的时候吃一点。

少数生活在山谷地区的人以大米为主食,辅以玉米、土豆等杂粮。芋头是傈僳族比较喜欢吃的一种食物,也可以当饭吃,所以家家户户都种芋头。

傈僳族一般都是两餐一食。我还是习惯一锅煮的烹饪方式,就是做饭的时候先把米饭放锅里煮,中间换两次水。当米饭快熟的时候,我加入蔬菜和卷心菜,直到蔬菜烂了。通常情况下,菜肴很少单独烹饪。粥煮好后,全家人会围着壁炉用餐。用于煮粥的大米通常包括玉米和荞麦。由于缺少水稻种植,大米只在节日或接待客人时用来煮粥。

住在丽江的傈僳族喜欢吃阴包谷饭。所谓阴玉米,是指秋天刚刚成熟的玉米包。叶子包好后,用开水烫一下,然后放在阴凉处保存。吃的时候把玉米粒磨掉,用木铲去掉表皮,加入四季豆、猪头或猪排,用小火煮,作为一顿美餐。大多数傈僳族人喜欢吃爆米花。

傈僳族的肉类来源有猪、牛、羊、鸡、麂、岩羊、山驴、野牛、野兔、野鸡、河里的鱼。肉多是抹上盐,放在火坑里烧烤吃的。

烧烤肉食是傈僳族的传统吃法。不管是猪肉牛肉鸡肉鱼肉都可以吃。这种吃法好吃又脆。这是由于这个民族长期狩猎和采矿的饮食特点。但是傈僳族不吃水牛、狗、猫、马肉。

常见的蔬菜有青菜、大白菜、萝卜、芋头和各种瓜果土豆,辅以橘子、桃子、梨等水果。因为当地盛产漆油,所以所有的菜都是用漆油烹制的。如漆油炒鸡、漆油炖鸡、漆油甜酒煮鸡蛋等。漆油煮甜酒被认为是孕妇补虚的上等食品。

每个傈僳族家庭都养蜜蜂,少则4到5组,多则10多组。每年秋天,家家酿酒。除了玉米和高粱,稗草也是原料,稗草酒最好。酿酒时,将原料捣碎,煮沸,放入坛子,密封。10天后,酒可以启封饮用。清淡醇厚,有解渴提神的功效。

傈僳族人喜欢喝一种大麻籽茶。制作火麻仁茶时,先将火麻仁放入锅中用小火烘烤,然后捣碎放入沸水中煮6-7分钟,取出药渣,用盐或糖熬汤。火麻仁茶是白色的,多喝可以像喝酒一样醉人。受当地藏族生活方式的影响,公山的傈僳族也有喝酥油茶的习惯。傈僳族的节日很多,其中比较大的有阔季、新密节、刀杆节、火把节、丰收节、澡堂节、拉格节、射弩会。“广季”,又称“何节”。“Kuanshi”是娇音的翻译,意为“一年的开始”和“新年”。这是傈僳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以前的日期是通过观察物候来确定的,所以各地没有统一确定的节日。一般在阳历1年二月底至第二年举行。

1993 65438+2月,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决定,每年2月20-22日1993为富民季,让全国各地的傈僳族同胞喜迎新春,共庆佳节。节日期间一般要酿水酒,杀鸡杀猪,准备各种丰盛的食物。也要和家里的男人一样,挑几根松树枝折起来插在门口,这样可以祛病,喜庆吉祥。像汉族的习俗,我们应该在除夕夜吃团圆饭。即使有人在外地,他的家人也要给他留出座位,摆好碗筷。有些地方,从除夕开始,禁止去别人家,连分开的父子都不能交流。直到三年级以后才解除限制。在大多数地方,从一年级开始,人们聚集在打谷场或空地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如唱歌,跳舞,荡秋千和弩射击比赛。

怒江地区的一些傈僳族同胞也会到泸水县登更澡堂参加“澡堂歌大赛”。有意思的是,在盛产季节,傈僳族同胞生产的第一块粑粑会先给狗吃。据说这是为了感谢狗“给世界带来了食物”。傈僳族中有许多关于狗和食物的传说。比如其中一个说古代人类浪费了数量惊人的食物,众神知道后大怒,下令把所有的食物都拿回天堂。人类正面临灭绝。就在这危急时刻,一只狗沿着杆子爬上了天宫,偷走了粮食种子,拯救了人类。

刀杆节是在傈僳族阴历的2月8日举行的,据说是为了纪念一位对傈僳族人民表现出极大仁慈的古代汉族英雄。傈僳族把英雄献身纪念日作为本民族的传统节日,用上刀山、下火海等象征性仪式来表达赴汤蹈火的感情。刀棒节那天,几个壮汉先表演了“跳火”的仪式。他们光着脚,跳进烧红的煤炭中,表演各种特技。第二天,他们将36把刀刃锋利的长刀向上绑在两个20多米高的木架上,形成了一个刀梯。表演者赤手空脚爬到杆顶,在杆顶表演各种高难度动作。如今,这种惊心动魄的传统祭奠仪式已经演变成傈僳族英雄表演绝技的体育活动。

“浴池歌节”又称“春浴节”,也是傈僳族的传统节日活动。它现在在迷人的新年的第一个月举行。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首府六库以北10多公里的登更、麻章河等温泉。届时,邻近县区的人们将身着盛装。背着干粮、行李甚至炊具的人成群结队地来了。平时寂静的温泉,此时到处都是帐篷,人挤人,欢歌笑语,好不热闹。过去以沐浴治病为中心的春浴节,现在已经成为人们休假、唱歌、跳舞的节日。尤其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几十人几百人,弹唱诗词,寻找一个相爱的伴侣,彻夜不眠,乐此不疲。傈僳族过去信仰原始宗教、自然和万物有灵论。20世纪初,一些西方传教士进入德宏、怒江地区,传入基督教和天主教。

1950年以前,傈僳族人使用自然历法,借助布鲁姆和鸟鸣,将一年划分为10个季节月:布鲁姆月、鸟鸣月、火山燃烧月、饥饿月、采集月、收获月、酿酒月、狩猎月、过年月、建房月。主要节日有澡堂聚会、丰收节和春节。德宏自治州腾冲的傈僳族每年农历二月初八都会庆祝“刀杆节”。活动分为两天。第一天“入火”,用栗柴烧了很多煤。表演一开始,五个人跳出来,光着脚围着炭火跳,然后“打火打滚”,也就是在炭火上打滚;“火洗脸”,就是用火炭把脸抬起来;最后,炭里烧的铁链在你手里绕来绕去,叫“拉链”,表演结束后人们一起跳舞。第二天到了道山,把32把削尖的长刀横绑在两根四尺高的粗栗杆上,形成一个梯子形状,上面挂着红旗和鞭炮,在鞭炮声、锣鼓声中开始表演。按照傈僳族的传统习俗,盖房子必须在一天内完成,否则被认为不吉利。为了保证房子能在一天之内建好,业主必须依靠家人、亲戚和村里邻居的配合,中文称之为“瓦爪”。房子建好前几天,业主会通知所有亲戚朋友。提前把各种建筑材料收拾好,然后让巫师选个吉日。届时,所有被邀请的亲戚和邻居将共同努力,在一天内完成。主人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对待互助的亲朋好友。

有些地方的房屋建筑比较简陋,基本都是小竹楼。住在楼上的人一般用竹栅栏隔成两个隔间,两个房间的中央都设火坑,准备三脚架做饭取暖。晚上,全家人围着火坑睡觉,火坑里一年四季都生火。当客人来时,主人把壁炉让给客人。竹楼一般用于牛、猪等动物,竹楼四周是花园,种有水果、蔬菜之类。

傈僳族的这种竹楼,简单实用。可以防潮防动物,便于移动搭建。一天之内还要盖新的竹楼,否则会被认为不吉利。建的时候就地取材,整村帮扶。一旦新竹大楼完工。“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来祝贺,主人也很有礼貌地招待大家,摆上各种食物,倒满水和酒来答谢大家,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尽情饮酒,载歌载舞。

对于丽江等地的傈僳族来说,建筑多为全木质建筑,烟囱用一两尺左右长的方木制成;它被木板覆盖着。同时,由于受到其他民族的影响,少数傈僳族也修建土木和砖木结构的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