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一个人的中医水平?最高境界是什么?

好中医参考1:医德高尚,淡泊名利。

无论中医西医,高尚的医德都是从业者必备的基本要求。注重医德,淡泊名利,也是成为一名优秀中医的必备素质。很多患者在选择中医时,往往喜欢查中医的职称和行政级别,总觉得只有所谓的“教授”、“主任”、“专家”才能治病。基于我在医疗领域近十年的经验,我想告诉你,我国目前的医疗行政级别和职称往往不能反映行医者的真实水平。因此,职称低、行政职务少的中医,往往有更多的时间去研读古代医书,了解天人之道,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好中医参考2:谨慎诊疗,缓慢治疗。

有人说中医“慢”。这个“慢”不是说中药见效慢,而是中医在诊治疾病时,仔细检查,精心组方。完成一个病人往往需要十分钟左右。老病人可能时间短一点,但绝对不是两三分钟就能熬过去的。中医界的鼻祖张仲景,曾批评当时的一些医生“握手不够,把脉不及足”,“与需要相对而取汤药”。

好中医参考3:药简精,价格便宜。

有的病人因为病情急,希望快点康复,就求医生开贵一点的药,好一点的药。潜意识里,他们觉得贵的药就等同于好的药。遇到开廉价药的医生,甚至觉得医生故意刁难自己,不愿意给自己用好药,甚至导致医患矛盾。这种想法很可笑。因为药价和疗效没有直接关系,所以疗效主要看中医辨证是否准确,是否精准。并不是药材越贵疗效就越好。药品价格由市场调节。比如冬虫夏草,十几年前原本是补肺益肾的普通中药材,价格也不像现在这么贵。但近年来,由于媒体和市场的炒作,其价格迅速上涨,从补肺补肾的中草药变成了不可救药的“神药”。一般人很少能品尝到。贵族和有权有势的人蜂拥而至。一些唯利是图的中医煽风点火。为了经济利益,不管患者是否适合服用,也给患者开出大量的冬虫夏草,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另外,少而精的药物一直是中医追求疗效的手段。杂用药往往导致全方作用相互抵消,不能发挥临床作用。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中的大部分方药不超过十种,很多方药甚至只有两三种,很能说明这个问题。现在有些中医开的药有20多味,不仅对病情无益,而且对身体有害。医生为世人掌管生命,掌握着生杀大权。为了利益开处方就没有羞耻心吗?还是那句话,我要提醒你,还是避开那些给你开处方、出手大方的医生比较好。

好中医参考4:朴实真诚,不吹牛。

《黄帝内经》说:“吃好了,就让它为你服务,享受它的庸俗,和别人竞争,就不会互相羡慕,所以民以朴素。”朴实、真诚,既是中医经典中认为的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外在表现,也是一个好的中医应该追求和遵守的修身之道。可想而知,一个喜欢豪车、权力、前呼后拥、讲排场的人,不仅外在与一个中医应有的优雅气质格格不入,内在也难以保持中医的纯粹灵魂。

中医不仅仅是一种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一副好中医带给人的是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古语有云:“聪明的能说会道者凤毛麟角。”名医张仲景年轻时拜访相士何清时,何清评价说“你将是一个思维精细、低韵的好医生。”据说张仲景认为问题更深,但不是很高调。后来张仲景如他所说成为名医。可见,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的人很容易给患者以保证,不符合中医的气质要求。庄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中医持天地之道,天地之大美无需言语。同样,医生的医术水平也无需多言,一切以患者服药后产生的疗效来判断。气质文静沉稳的中医往往医术相对较高。

好中医参考5:不主动推荐西医中医同时治疗。

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互不相容的理论体系。至少在目前,中西医结合的理论体系还远远没有建立起来。医学博大精深,无论中医西医。所以一个精通两种医学,能融会贯通的医生还没有诞生。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医开中药,西医开西药才是正道,大家各司其职,没必要干预。很多中医都局限于水平。为了追求见效快,往往会建议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即使达到了疗效,也很难说是中医有效还是西医有效,医生的医疗水平也无法提高。所以,一个有志于在中医方面有所建树的医生,在他的内心,多半是希望患者在服用自己的中药时,不要使用其他疗法,这样才能看到效果。而且由于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基础尚未建立,也建议大家不要急于求成,同时采用中西医两种疗法,对患者的健康也是有风险的。

一般来说,判断一个好中医的最终标准是临床疗效。不容易求医问药。我在这篇文章里所描述的,主要是给你提供一些在看病前鉴别好中医的小技巧。希望你能窥一斑而知全豹,不要被表象迷惑,最终找到理想的中医。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所以就养生而言,下士健身,中士健身,上士健身。看一个人也是一样的。不如察气,察气不如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