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佛教的关系
佛经中有很多医学内容。据记载,《大藏经》有400多部,是佛教经典的汇集。仅在《大藏经秘籍》卷1-5中,就有内外病、妇孺、五官的治疗方法,如:佛教医典、佛教婆罗门免死经、佛教温室僧浴经、佛教守心经、佛教妊娠经等。
下面,就以《妊娠佛经》为例,谈谈佛经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这部诞生于2500多年前的佛经,告诉了我们很多秘密,比如人为什么会怀孕,怀孕的条件是什么?什么样的妇科病和男科疾病导致不孕不育?从胚胎和胎儿最直观的发育,从发育的第一天到出生的那一天,一切都得到完美的解释,很多东西只有在电子显微镜或者现代医学技术下才能知道:
《经》云:“胎七日,初不增,不减。二七像薄薄的奶酪;三七天就像生奶酪;四七天就像煮熟的奶酪;五七天如一酥;六七天如肉;七七如肉;8月7日,固若金汤;9月7日变成了五泡、两肘、两髭、一脖子;17号,她继续有五个泡泡,两个手腕,两个脚踝和一个头...
大意是:“第一周受精卵没有增减变化。第二周长得稍微像稀奶酪;在第三周,它看起来像生奶酪...第六周,看起来像一块肉(形状像小虾);第七周像一大块肉(头部像一团肉,胚胎即将进入胎儿期)...第十周就像一个躯干,有五个泡,两个手腕,两个脚踝和头部(人的形态可以区分,过了这个阶段就叫胎儿);在第十一个星期,二十六个泡泡,十个手指,十个手指,还有眼睛、耳朵、鼻子、肩膀、手指和膝盖都长了出来...在第三十三周,耳朵、鼻子、肩膀、手指和膝盖发育成熟。毛孔在第34周出生,但尚未发育成熟。第三十五周,全身毛孔充足;第36周,爪甲迅速生长...
佛陀详细描述了胎儿在母体中的发育过程,这与现代医学通过解剖学和各种精密仪器观察到的胚胎的变化几乎一模一样。然而,2500年前还没有外科解剖,也没有精密的仪器。只有从这部经典中,我们才能知道佛陀的智慧是超出我们普通人的猜想的。
《大房顶王经》将佛描述为大医,善知病因、病情、治疗,善救众生于苦。
佛教虽然以根治无明烦恼为主,但也非常重视人的身体疾病。《华严经普贤》中所展示的菩萨十愿中,有一愿是“顺众生”,其中就包括“虽生百病,仍为良医”。药师佛、药王、药菩萨都是以善用药物而闻名。大乘佛教强调“五明求佛”,五明的“医方明确”就是药。Aśvaghoṣa、龙树等菩萨留下了医学专著,如《医经》、《医疗八心论》和各种方子。目前藏传佛教仍将医方作为僧尼的必修课之一。现在很多藏医藏药都来自藏传佛教,藏族人去寺庙请喇嘛治病。汉传佛教也有重视医学的传统,如《大藏经药》、《石门本草》等。
佛经中对人类疾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与源于《周易》和《黄帝内经》的中医学有许多相似之处。在中医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佛教医学的影响,丰富了中医的内容。
根据大智慧理论,疾病有两个因素,即“外缘”和“内缘”,“外缘”是外在条件,如寒热、饥渴、跌倒、挫伤等。“内缘”是指内心的状况,比如色欲、愤怒、恐惧、思考等等。另一方面,摩诃智观认为,贪恋色、声、香、味、触“五尘”会导致疾病。中医也从天人合一的角度,把内伤七窍和外感六病列为致病原因。佛教和中医说心理和行为导致疾病比现代心身医学和行为医学早几千年。
佛教在拯救众生苦难的基本理论中,为众生提供了治愈其“心病”和“身病”的技能。不仅整个佛教的教学体系可以作为一种博大精深的治疗身心的方法,而且它还以对佛教医学的良好管理而闻名。
药师佛曾立12愿救众生,其中有几条与人的心理保健有关,如“求满足”、“立正”、“解苦恼”。药师佛也有两个化身,一个是药树王,专治人体疾病(即生理疾病),一个是如意珠王,专治人体精神疾病(即心理疾病)。根据Hokkekyo的说法,服用如意珠可以使人快乐,精神疾病可以治愈,从而使人放松,身心愉快,健康快乐。可以说,药师佛不仅是大医、药王,还是优秀的生理学家,是众生精神健康的保护者。
佛教的“医方明”和中医理论相互吸收,相互影响。历代中医典籍中有很多佛教思想,如孙思邈的《钱进方耀》、《钱进方艺》,神柔的《神柔五书》,神斋的《遗书》等。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佛教的八正道、三学、六度,都是有效的身心疗法。它们对引导正确的心理观和人生态度,维护身心健康和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从心身疗法的角度来看,佛教修行中的礼拜、忏悔、诵经、禅修、照顾病人等,都有防病治病的功效。
比如佛教徒经常磕头拜佛,不信佛教的人不说迷信,还认为封建。但就拜神的效果而言,从外表看,屈伸四肢的全身运动是一种很好的健身体操,可以起到舒筋活血、治病强身的作用。
冥想对你的健康也非常有益。通过冥想,身心会得到调和,从而情绪稳定,有益于血液循环,五脏通畅。另外,人的智慧潜能可以通过冥想来挖掘。钱学森教授说“智慧会生”。有些老从业者已经八九十岁了,思维敏捷,思路清晰,还能写书,做陈述,与常人不同。
持咒念佛对身心也有好处。念佛名可以停止妄想,抛开烦恼,理清思绪,不仅有利于修行,对事业也有很大的帮助。岐山有个老太太,过去生病了。通过念佛,她不仅可以照顾自己,还可以照顾孙子孙女。
按照中医的原理,每个人的寿命都应该在100岁以上,就像一台机器,你应该会保养,会正常使用。人的一生就是这样,需要好好保养。佛教是保持健康的最好方法。养生最重要的是懂得养心。你的心是安静的,你的心是干净的,你的心里什么都没有。六祖曰:“无有。”所以要修心,心要清净空灵。心清净了,身体组织就都正常了。这个身体有可能用一百年。
疾病从何而来?因为我一直在想。这种偏执会改变身体和头脑中各部分的组织,换句话说,这种组织会逐渐变得不正常;组织异常会导致各种疾病,所以疾病是从妄想中出来的。现代科学还研究人的预期寿命是120岁。如果你知道如何养生,每个人都能活到100岁。
如果能通过拜佛、念佛、打坐来打坐,什么都不想,现代医学的很多疑难杂症,几个月就治好了,没有病,自然就健康长寿了。所以,佛教是最好的健身方式!可以说,越是先进的技术,越能证明佛教的真实和伟大。
日本心身医学家池部次郎先生说:当西方医生和心理学家研究和吸收东方佛教时,作为东方人的我们,不仅要继承东方世界宝贵精神遗产的精华,而且要用现代科学的成果去研究它。
现代人要从现代医学等学科的角度重新认识佛教的价值,把佛教的精髓贡献给人类,要学习佛菩萨的救世精神,要像观音菩萨一样慈悲,没有怜悯和慈悲;像文殊菩萨一样睿智,为患者做出正确的诊疗,解除痛苦;像普贤菩萨一样随心所欲,为医学事业奋斗终生。像菩萨一样无畏无私,地府不空,永远不成佛。
总之,佛教在现代医学中的意义不仅在于治疗身体疾病,更在于根除现代人的心脏疾病。这不仅是佛教徒的事,也是以治病救人为宗旨的当代医生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资料:
烟台市名老中医、市中医院易秀娟关于佛教与医学的演讲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