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如何保持健康立秋健康小贴士?
秋燥主要靠预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浆,多吃萝卜、莲藕、荸荠、梨等润肺生津、滋阴清燥的食物。特别是梨具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润肺除燥的作用,非常适合内热、肺热咳嗽、咽干咽痛、大便干结的人食用。尽量少吃或不吃辣椒、葱、姜、蒜、花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油腻食物,以免加重秋燥症状。秋梨是很好的秋季水果,有很好的止咳、润燥作用。
立秋需要养肺。
立秋以后,阳衰阴升,自然界开始由生长向采集转变。根据四时相合的原则,阴气在秋冬两季得到滋养。中医认为肺对应秋季,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降低了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力,容易发生疾病,因为它需要润燥、养阴、润肺。根据五行兴旺理论,此时肝、心、脾、胃处于虚弱阶段,而肺功能在立秋后处于旺盛阶段。根据调和阴阳,平衡身体的原则,需要加强这些器官的调养,这样肺气才不会太偏,影响身体健康。
秋燥易伤肺,可适当食用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制品等软性食物。,能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同时可以适当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吃酸了收起来。
另外,肺满的时候,容易影响肝脏,但是到了秋天,人容易出现抑郁等表现,而在生理方面,容易引起气血失调等疾病,比如内分泌失调,比如月经失调、心悸、失眠等。当出现这种现象时,可以通过滋阴柔肝、化解来调节。
立秋要祛暑降温。
立秋以后,虽然昼夜温差变大了,但白天还是很热,有时酷暑更压人。所以,防暑降温要继续,不能有丝毫疏忽。
措施有三:首先,清热解暑的食物不能一下子从餐桌上撤下。一般来说,这种饮食可以预防中暑,止汗补液,还可以增进食欲。因此,喝一些绿豆汤或吃莲子粥和薄荷粥是非常有益的。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既能满足人体的需要,又能补充通过排汗流失的钾。第二,寒性饮食要减少。经过长时间的夏后旅行,人们的体力消耗非常高,尤其是一些老年人,他们大多脾胃虚弱。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凉,如西瓜、梨、黄瓜、葡萄等。,其味寒凉,多食可能伤脾胃,少食。第三,膳食营养要加强。不能为了清热解暑,就把饮食搞得太清淡。事实上,当你在初秋到来时,你可以适当地吃肉。许多食物,如鸭子、泥鳅、鱼、瘦猪肉和海鲜,不仅可以清除夏季的热量,还可以滋补你,所以你可以放心食用。
立秋后少吃秋瓜。
立秋之后,我们应该记住“秋瓜坏了我们的胃”。无论西瓜、哈密瓜还是白菜,都不能随意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阳气。夏天大量吃瓜不会引起脾胃疾病,反而降低了肠胃的抗病能力。立秋后,生吃大量的水果和蔬菜肯定会帮助湿邪,损害脾阳,腹泻和痢疾等急慢性胃肠疾病也会随之而来。
立秋应该预防感冒。
立秋后,白天的高温将在夜间开始降温,因此早晚温差过大,容易导致感冒频繁。专家提醒,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晚上更要注意防止感冒。
有些朋友在家习惯赤膊睡觉,空调温度设得太低。晚上睡觉时,寒气侵入身体,体能下降,引发感冒、肩颈疼痛等疾病。专家表示,立秋后,天气将逐渐转凉,提醒广大市民,在家居环境中不要24小时全开空调,尤其是晚上,尽量少开空调。可以在早晚凉爽的时候经常开窗,让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另外,出门要注意淋湿,容易引起身体不适。提醒,出门最好带雨具或备用衣物,以备不时之需。
立秋也要防控“空调病”
炎热的季节,很多家庭和办公室都开着空调,人们在享受凉风的同时也容易患上“空调病”。尤其是立秋以后,早晚天气更凉爽。一不注意就会出现腹痛、上吐下泻、感冒、腰肩酸痛等症状。
立秋后,早晚天气寒冷,不容易长时间开空调。晚上最好不要开或者只开除湿。这样既能降温祛暑,又能预防空调病。二、空调环境下的人经常喝姜汤。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暖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调病”。第三,患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的人,肠胃功能较弱的人,不容易开空调。避免直吹,必要时捂腹。
立秋应适度锻炼。
立秋后,湿热尚未完全消退,在这个季节要避免过度运动和剧烈活动。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悠着点。同样的环境,同样的运动强度,中老年人的耐力比年轻人低。受伤、损伤、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年轻人。所以体力消耗过大的运动不适合中老年人。
游泳、太极拳等运动更适合中老年人。特别是太极拳,它是一种很好的运动,由柔软性驱动,重心的平稳转移有助于肌肉协调和平衡的训练。注意运动前5到10分钟的热身运动,运动后几分钟的适度运动。总之,这个季节锻炼要注意以下几点:最好选择清晨和夜晚进行锻炼;不宜在阳光下运动太久,以免体力过度消耗而晒伤皮肤;高温湿热天气不宜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
立秋需要调养。
立秋正是天高气爽的时候,要开始“早睡早起,对鸡有好处”,早睡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舒展肺气,防止过于收敛。立秋是初秋的季节,酷暑未尽。虽然有凉风,但天气多变。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日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所以不宜穿太多衣服,否则会影响身体对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容易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