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公园的公园特色

公园依山傍水,花草繁茂,绿地率达93%。这是游客放松和消暑的好地方。花溪公园的景色,以龟、林、凤、蛇四座山为骨架,沿着花溪河自西向东展开。花溪河上坝上桥、百步桥瀑布轰鸣,飞珠溅玉;周芙蓉和方河洲溪水清幽碧绿;群山之中,林山、桂山、佘山、凤山、古藤,小径遍布,亭台楼阁若隐若现;此外,宋梅花园、红枫园、玉兰公园、碧桃园、樱花园、桂花园花园和牡丹园在任何时候都是鲜花盛开。春天花开,夏天莲风凉,秋天肉桂香,冬天梅花鲜。陈毅元帅游览华西后,留下了“处处有山有水,华西布局更自然”的诗句。

园中有三绝:半山腰有一洞,下深过花溪河床,可听流水之声,为奇;蛇山与龟山对峙,一水之隔,水桥相连,过了桥就是一个隐藏的蓝云窝,仿佛与世隔绝。这是第二个奇迹;花溪河上的百步桥上,有数百条石脊,呈之字形摆放在河坝上,一步一个脚印,微微露出水面,游人会从其中穿过,看着水中的倒影,展翅高飞。这就是“三绝”。目前,花溪公园有5000多种浆果和种子,3000多株蜜树,25种鸟类。丰富的水体和温暖的气候使得景区内植物种群众多,鸟类也乐于栖息,尤其是花溪河畔的小洲浅滩,野鸭水鸟追逐嬉戏,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此外,花溪河水资源丰富,年均天然径流量9.84亿m3。水质优良,清澈见底,达到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是贵阳市民生活用水的重要供水点。

花溪变化奇妙,妙趣横生。从花溪桥到方河洲,水势平稳,天空乌云密布,树木繁花似锦,有条不紊。在花园里,有近千种名花异草。各种礼仪。花溪两岸有200多种蝴蝶,其中一种叫云南梨园蝶,飞翔时蓝光闪烁;一只带有天蓝色条纹的紫色蝴蝶有着耀眼的金色翅膀。自从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览了花溪的山水,并称赞其风景优美后,花溪更受关注。清朝乾隆年间,花溪柏杨寨乡圣人周逵及其后人崇尚典雅,经营山水,改狮子山为林山,建亭筑坝,形成“周嘉园”,这就是今天花溪公园的最初面貌。民国时期,由桂阳县县长刘建珲逐步管理,才成为景区,并被何提名为“中正公园”,于是逐渐成为黔中一景,前来游览的人络绎不绝,也烙下了许多人文历史印记。

花溪公园,原名“中正公园”,始建于1937年,1940年3月基本建成。吴定昌亲自主持了就职典礼。次年,何为公园正门题写“中正公园”。1949正式命名为花溪公园。但实际上,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中期。花溪公园经过从明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四个发展时期,逐渐发展成为集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景点。同时也是集吃、住、行、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接待服务景区。景区接待过、朱德、陈毅、董、、蒋介石、何、冯玉祥等多位重要领导人,徐霞客、巴金、徐悲鸿等众多旅行家、文人墨客也曾在此游历。

公园里有很多有历史背景的悬崖。其中,临山“命聚教训”的绝壁,是何以“汇集百万人的鲜血和生命进行警示教训”为目的而提出的,意在激励人们发扬卧薪尝胆、不忘家国之仇的精神;龟山防空馆“无防空即无国防”摩崖,意在突出防空在抗战中的重要性。

文学巨匠巴金和萧珊举行婚礼、完成代表作《憩园》的地方——憩园,就以此命名,现在有巴金陈列室;

戴安澜将军,易贯中,民国三十一年,戴安澜率二百师在缅甸战场抗击日军,负伤殉国。民众默哀,痛苦地举行,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签署了颁发勋章的命令。这是中国军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斗争中首次获得美国勋章。民国三十七年,戴将军灵柩从花溪迁回安徽芜湖老家。朱珪县令根据华西人民的意愿,用将军生前所穿的一双皮靴和一顶军帽为其建墓,立墓志铭以示对缅甸的追求。

吴尚俱乐部,现在的西社,位于花溪公园大坝上的桥头。蒋介石、蒋经国、蒋纬国和冯玉祥都在这里住过。

董的《题花溪》;陈毅的《华Xi杂咏》;巴金的《憩园》也描写了华西取之不尽的美。

花溪景区丰富的民俗文化也是一大亮点。布依族村寨依山傍水,苗寨依山傍谷。他们有不同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服装;有跳花、跳洞、跳田,还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节日;他们吹芦苇、唢呐、唱民歌、看斗牛。整个华西都笼罩在民族文化的氛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