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老年保健有什么社会意义?
一,老年人心理保健的意义
老年人的心理保健和心理健康问题对老年人拥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健康观念认为,身体是健康的,没有疾病。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建立,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健康观是身心处于一种平和和谐的状态,是体质和心态的协调发展,即不仅要有一个好的身体,还要有最佳的心理状态。现代医学证明,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如果心理健康不健康,就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最终必然会影响甚至损害身体健康。因此,学习心理保健知识,掌握心理保健手段,学会身心愉快地生活,树立新的心理健康观,是每个老年人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
我国魏晋时期著名的养生学家嵇康在《论祥子时期的难养生》中指出:“养生有五难,名利不能灭;喜怒哀乐,不仅难;很难摆脱这三个困难;滋味无穷,四难也;神思考转发这五个难点。”“五不在胸,则信日经,玄德日日饱。不祈求幸福你会得到祝福,不祈求生命你会活得更久。这也是大理养生的效果。”(《三国志》卷四十八)这里说的五难,有四难是心理上的,也就是说几乎都和心理有关。可见古代养生专家谈养生主要是以精神养生为主。在现代社会,心理健康是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医学模式下健康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老年人生活质量评价和健康测量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1.老年人心理保健的生理学基础
心理学研究和生活实践表明,积极情绪对健康有益,消极情绪对健康有不利影响,因为情绪有其生理机制。当人处于情绪状态时,会引起身体内外的一系列生理反应。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生气时,心跳加快,往往达到80-200次/分钟;血压升高,收缩压从正常的1.30毫米汞柱升高到230毫米汞柱以上。呼吸可以达到每分钟40-50次。人在害怕或突然受到惊吓时,呼吸加剧、短促,甚至中断;心跳加快,每分钟增加20次;血压也会升高。人在焦虑抑郁的时候,会抑制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对于老年人来说,抑郁、担忧、愤怒等负面情绪往往是引发或刺激某些疾病的心理因素。比如,由于过度压抑或恐惧,会导致心梗、脑出血等疾病。临床实践证明,很多癌症患者在发病前都有过持续的负面情绪或遭受过重大的情绪挫折。生物学实验表明,负面情绪因素会降低人的大脑活动功能,引起免疫力下降,降低机体的抗癌能力。当有其他内外因素时,就可以形成癌症。相反,积极的情绪可以增进健康,延长寿命。俗话说“笑一笑,你就十岁了。”根据研究,笑可以促进身体内部的激活水平。笑一次,体内横膜可以蠕动18次左右,而小笑的蠕动略小,笑可以促进肌肉放松。临床观察表明,很多疼痛是由肌肉紧张引起的。笑可以减少或缓解肌肉紧张,从而减少或消除疼痛。这些主要说明了心理保健对老年人个体健康的直接影响和意义。
2.老年人心理保健的社会基础
步入老年,退出家庭主导角色,退出社会工作岗位,是社会为老年人创造的安享晚年的大好机会,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但退休前后,往往会引起一些老同志的心理变化。相当一部分人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如空虚、孤独、焦虑、悲伤、抑郁等。,因为他们难以适应。人们称之为退休综合症。据调查,争强好胜、进取心强、工作严谨、性格固执、好胜心强、因缺乏心理准备而突然退休的人发生率很高。老龄化社会学的研究表明,退休综合症主要是由失落感、空虚感和怀旧感引起的。失落感会让人觉得老年真的是人生的失落期,失去了工作,失去了规律,失去了地位,失去了优势,失去了人际关系,进而认为老年就是人生的终结;空虚感会让人觉得无所事事,生活无聊,人生无趣,一切都是虚无;怀旧很容易让人想起过去的美好时光,尤其是自己过五关斩六将的经历。转念一想,早就不在了,现在却冷清凄凉。当我怀念过去的同事朋友时,发现有的死了,有的寡了,有的卧病在床,有的千里之外,再也没有相见的机会。他们无限凄凉是必然的。统计显示,退休综合症一般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才能反应过来,个人需要的时间稍长。这种现象对绝大多数刚退休的老同志来说是个大问题,影响身心健康。特别是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老年群体现象,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也就是说,探讨和解决这一问题,将对退休老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的基本定义
我国著名老年心理学家许教授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标准概括为五项:①热爱生活和工作;2感到舒适和快乐;③情绪稳定,适应能力强;4开朗通情达理;⑤人际适应能力强。
国外专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他们制定了10的参考标准:①有充分的安全感;(2)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估计;③有现实的目标和理想;④与真实环境保持联系;⑤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⑥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⑦能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⑧情绪温和,控制;⑨在不违背集体意识的前提下发挥有限的个性;⑩在不违反社会伦理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基于国内外心理学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结合我国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标准基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界定。
1.有正常的感觉和知觉,正常的思维和良好的记忆力。也就是说,判断事物时,基本准确,不抱有幻想;回忆往事时,记忆清晰,没有大的遗忘;分析问题时,思路清晰,没有逻辑混乱;回答问题时,能够自由回答,不答非所问;平时生活中,想象力丰富,善于用想象力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目标。
2.有健全的人格。情绪稳定,意志坚强。积极情绪比消极情绪多,能正确评价自己和外界事物,控制自己的行为,做事少一些盲目和冲动。意志力很强,能承受外界事物的强烈刺激。难过的时候可以找到发泄的方式,不会被悲伤淹没。开心的时候可以适度欢喜,不要得意忘形,过于兴奋。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冷静的用自己的意志和经验去克服,而不是叹气或者抱怨。
3.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愿意帮助别人,也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在家里,你可以和妻子、孩子、儿媳、女婿、孙子、孙女、侄子等保持情感和谐。,并且可以得到家人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尊重。在外面,你可以和过去的朋友和现在的朋友保持良好的关系。不求完美,不苛求他人,不敌视他人,但总是以和善的姿态出现。在正式和非正式的团体中都有一种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4.能够正确认知社会,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活动是一致的。如对社会的看法,对改革的态度,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对社会道德伦理的认识,都能与社会大多数人的态度基本一致。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不接受社会,跟不上时代的进步。
5.能维持正常行为。能坚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活动。他的一切举动都符合他在各种场合的地位和作用。
以上五个方面只是界定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因为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从自己的研究角度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标准。但无论多少标准,最重要的一条是“基本正常”,即说话做事、理解问题、逻辑思维、人际交往都处于正常状态。只要它没有偏离“正常”的轨道,那么它的心理健康就是达标的。
三、如何理解和把握老年人心理保健的几个重要因素。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总的来说,有四个方面。一个是生理因素。人老了,大脑和其他生理功能开始退化。如果这个时候能有效延缓大脑衰老,无疑会为人们的心理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大脑老化过快或者个体不能很好的自我调节,都有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第二是环境因素。人的心理健康与环境直接相关。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中,人的心理健康就会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如果你生活在一个经常受到恶性刺激的环境中,你可能会产生不良的心理,甚至精神变态。第三是生活因素。有意义的活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人的心理健康。如果你参与一些不良活动,如赌博和酗酒,会损害人的心理健康。第四是文化因素。一个文化素养高的人,会有正确的人生态度,能够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一切挫折和不幸,不会因为突发状况而造成心理障碍。
那么,老年人如何实现高寿,把高品质的生活和快乐的身心掌握在自己手中呢?笔者根据中国古今养生理论和实践,将其归纳为四个字,即“动”、“仁”、“智”、“乐”,归纳如下,供广大老年朋友参考。
1.“动”就是多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实践证明,运动不仅延缓衰老,生物学家的研究也证明,人体“用进废出”,古人早就提出“不动则衰老”。日本一位研究老年人问题的专家指出,“你想延长寿命,走向中年。”所以老年人要注意加强适度的体育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就是这个道理。
2.“仁”就是善良、慷慨的意思。“仁者长寿”已经被无数长寿老人的实践所证明。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长寿老人都是善良的,善良的。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同情和帮助他人也有利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学生看一部印度妇女帮助病弱穷人的电影。看完电影后,对学生的唾液进行分析,发现学生体内的A免疫球蛋白明显增加。专家得出结论,对别人的不幸给予同情和帮助,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机制。人们常说:“心底无私,天地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也就是说,慷慨助人,不仅有益于他人,也有益于自己。一位年过九旬但身体健康的老医生说:“我不能大公无私,但我以‘少个人’二字为座右铭。'少个人'好处多,我可以开心,心胸宽广。名利淡泊,少与人争,便从容健康。我有今天的健康,也许是因为我对别人慷慨大方,总是为别人着想,专心工作。”
3.“智”就是勤于学习,科学用脑,特别善于用科学知识指导保健。老年人进入第二人生,最重要的心理准备就是重新学习,丰富精神生活,延缓大脑衰老。“树总怕空,人总怕松。”活到老,学到老。老年要学的东西很多,比如老人自理,老龄化社会学,老年心理学,家政学等等。同时,要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社会变化、新知识、新观念,跟上时代。此外,你还应该更新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两项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技能,如玩电脑和上网。“网络世界真的很奇妙”,网上有很多值得老人惊喜的东西。
4.“快乐”就是保持乐观、好奇,始终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几年前,我在《论现代家庭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及调适对策》一文中总结了三句话,即“正视现实,接受挑战;乐观豁达,安享晚年;适应今天,迎接明天。”也就是说,只要每个人都能乐观豁达,与时俱进,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那么他们的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就会有更大的社会意义。马克思曾说过一句名言:“一个好心情比十种药更能解决身体的疲劳和痛苦。”快乐和豁达是宝贵的资源,不仅要享受,更要善于探索。清代著名画家高翔轩曾总结出“十大音乐养生延寿法”:①修炼之乐。(2)扫地的乐趣。3教孩子的快乐。4知足常乐。(5)平静生活的快乐。6.说话的乐趣。⑦散步的乐趣。8洗澡的乐趣。⑨高卧之乐。⑩露背之乐。可谓是“幸福生活”的集大成者,当代老年朋友应该效仿。
以上关于老年人心理保健的四个字,也可以概括为“有功者长寿,仁者长寿,智者长寿,快乐者长寿”。这十二个字的内涵非常广泛和丰富,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不再赘述。此外,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有机的,相互渗透,也是相辅相成的。
四、关于做好当代老年人心理保健工作的几点建议。
根据科学推测,人类的自然寿命应该比现在的实际寿命要长。然而,由于疾病、创伤或心理和社会不良影响,人们未能达到预期寿命,过早死亡。危害老年人的常见疾病有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这些疾病都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都是“心身疾病”,其中50%以上是由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包括心情不好、吸烟、酗酒、暴饮暴食、睡眠和休息不足等)引起的。).可见,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这类疾病是可以大大减少的。因此,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指导他们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和自我保健,从而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下面,我就结合我国老年人心理卫生保健的现状,谈一些有想法的建议,以引起大家和全社会的重视。
1.应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实现健康老龄化的角度来认识老年人的精神卫生保健。也就是说,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不仅仅是医疗机构和退休管理部门的事,更是全社会的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都会老。全社会,从上到下,都应全方位地关心老年人心理保健工作,并应采取积极措施支持老年人心理保健工作,以不断提高全社会老年人心理保健工作的自觉性。
2 .大力宣传老年人精神卫生保健的成功典型,广泛开展老年人精神卫生保健的宣传教育。据我们所知,我国老年人心理保健教育的普及程度还很低,城市老年人和文化老年人还略知一二,而在农村,绝大多数文盲老年人对老年人心理保健还一无所知。应该说我们在这方面的任务还是很大的。还要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积极引导老年人及时与时俱进,树立老年人健康心理保健的新理念。
3.要经常组织一些老年人心理保健的研讨会,及时总结和普及老年人心理保健的科学知识和方法。要利用新闻媒体等现代手段,组织一些通俗易懂的老年人心理保健专题讲座,介绍一些科学健康的心理保健方法。应当充分利用乡镇、社区、离退休部门等相关组织,在老年人集中的地方开展老年人心理保健咨询服务。
4.应大力营造老年人心理健康无障碍环境,尽快建成并启动全社会老年人无障碍工程。所谓“老年人心理无障碍工程”,就是全社会都关心和尊重老年人,到处都有尊重和帮助老年人的良好设施。真正让老人无论在家里还是在社区里,都能感受到人格的尊严和独立,可以无忧无虑、舒舒服服地安享晚年。应该说,在中国经济文化社会现代化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下,这个提法似乎有点超前。但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社会现状来看,这一提法作为老龄工作的长期规划目标,必须尽快提出,以便尽快为相关思想舆论做一些准备。其实这个提法可以在国内一些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城市或地区进行试验。一旦取得进展或成功,将在全国引起积极的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