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中的“大学”是什么内容?
朱对《大学》进行了重新整理,分为《经》一章和《传》十章。认为“孔子之言,盖一章,曾子所述;其十章,则曾子之意,大师记之。”也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是曾子记录下来的;“传”是对“经”的解释,是学生所录。
摘自原文:
所谓天下治国,老而民孝,长而民哀,孤而民异,是君子有片刻之道。恶在上面,不在下面,恶在下面,不在上面;恶在前,不在后;什么是未来的恶,不是过去的恶;右恶,不交左;如果你是左恶,不要交给右恶;这叫圆滑之道。
《诗》曰:“惟君子乐,而民之父母也。”人民做得好的,人民讨厌的,叫做人民的父母。《诗》云:“南岳难见,山石难见。呵呵尹老师,百姓有眼光。”有国者,不可大意,必为天下。《诗》云:“殷无愧神而不失师。以阴观之,不易死也。”多言则得国,失民则失国。
所以君子首先要慎德。有德,有人,有土,有土,有钱,有钱有用。德行是基础,财富是目的。在外面,为人民而战。所以,聚财则民散,散财则民聚。说错话的人出来,也进去;非法进去的商品也会非法出去。《高康》说:“唯有生命不是不变的。”好的话会得到,不好的话会失去。
《楚书》说:“楚国没有宝藏,但善于宝藏。”舅舅说:“死人不是宝,仁者亲才是宝。”《秦时》曰:“臣若无他技,心休而容。人有技能,如果有的话;人是圣人,心是好的,就像嘴一样。
能够容忍也是有益的,这样才能保护我的孩子和人民!人有本事,嫉恶如仇;人的神圣性,但违背了它,就不行了:保护我的子孙真的是不能容忍的,也是危险的!“仁人松绑,迸四夷,不与华。这就意味着只有仁者才能爱人,才能缺德。
见贤而不举,举而不先,命也;如果你看到不好的东西,你不能退缩,如果你退缩,你也走不远。好人讨厌的,坏人喜欢的,是他的傲慢,灾难会抓住他的丈夫。所以君子有道,以忠得之,以骄失之。赚钱有大道,生的人多,吃的人少,用的人有病,财富就够了。
仁慈的人靠金钱致富,不仁慈的人靠自己的身体致富。没有善心的人下去也是坏的,没有善心的人不完蛋,没有国库财富的人也不是他们的财富。孟宪子曰:“牛马不闻鸡豚,冰裁之家不闻牛羊,百骑之家不闻畜臣。”有贼不如有聚臣。"
这就意味着国家不从利中受益,还要从义中受益。报效国家,花钱的一定是小的。他是善的,小人的使者是国家,灾难降临。虽然有好人,但是没有一样是好的!这就意味着国家不从利中受益,还要从义中受益。
白话翻译:
要平定天下,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因为上位的人尊敬老人,百姓也会尊敬老人;人们会尊重他们的哥哥,如果他们受到那些生活在优越位置的人的尊重。居于优越地位的人,珍惜孤独渺小,人民不会失信。所以,君子的言行具有示范作用。
如果你讨厌你的上级做的事情,不要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你的下属;如果你讨厌下属做的事情,不要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你的上级;讨厌我前面的人做什么就不要用同样的方式对待我后面的人,讨厌我后面的人做什么就不要用同样的方式对待我前面的人,不喜欢我右边的人做什么。
不要以同样的方式与我左边的人交往;如果你讨厌我左边的人做的事情,就不要以同样的方式和我右边的人交往。这就是所谓的模范作用。《诗经》说:“君乐,君是民之父母。”他喜欢人民喜欢的,讨厌人民讨厌的。这是人民的父母。
诗经说:“南山高,山连山。殷老爷,才华横溢,气度不凡,人人敬仰。”治国之人,不能不谨慎。如果他们犯了错误,他们将被全世界人民杀死。《诗经》说:“殷未失其人,能合天意。
我们应该以殷朝的覆灭为鉴。命运来之不易。“也就是说,得到人民的支持,你就会得到国家;如果你失去了人民的支持,你就会失去这个国家。所以君子要小心翼翼的修德。有德才能得人,有了人才能有地,有了地才能有财,有了财才能享。
美德是根本,财富是目的。如果本末倒置,人们就会互相争斗和抢劫。所以,当财富聚集在君主手中时,人民可以分散,财富疏散到人民,人民就会聚集在君主周围。
所以你用不讲理的话来说别人,别人也会用不讲理的话来说你,用不讲理的方法获得的财富也会被不讲理的方法拿走。《高康》说:“命运是不一致的。”善德则天命,恶德则失天命。
《楚书》上说:“楚国没有什么可珍惜的,只有美德。”我叔叔说:“流亡者没什么好珍惜的,只有亲人。”
《秦时》说:“若有此臣,虽无才华,但忠厚大度,能容他人。别人有天赋,他也有;别人德才兼备,他真心喜欢,不只是口头上喜欢。如果我们能留住这个人,我们就能保护我的孩子和人民。
对人民有多好。别人有才华,会嫉妒,会反感;别人德才兼备,就会被阻止施展才华。这样的人我们留不住,他保护不了我的后代和人民,这样的人真的很危险。“只有仁者才能把这种嫉妒的圣贤放逐到偏远地区,使他们不能留在国家的中部地区。
这就叫只有仁者才能爱恨他人。见贤不荐,荐而不尽早用,是怠慢。看到坏人却不嫌弃,嫌弃却不被流放到遥远的地方,这是一种错误。喜欢人们讨厌的东西,不喜欢人们喜欢的东西,这是违背人性的,灾难必然会降临到他身上。
所以君子的一切高尚美德,都要忠厚老实才能获得,傲慢自大才会失去。致富有这样一个原理:生产财富的人多,消费财富的人少;快点做,慢慢用,这样你就能永远保持富有。有德之人会为了修身而牺牲自己的财富,无德之人会为了财富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没有高人喜欢善良,下等人不喜欢忠诚;没有爱的忠诚,你无法完成你的事业;国库中的财富没有了,最终也不会属于君主。孟宪子说:“有一车四马的人,不要计较一鸡一猪的财产;青大夫家不养牛羊;百车之家,不养聚财之家臣。
有贼式的家臣,不如有敛财的家臣。“也就是说,国家不应该把财产当作利益,而应该把仁义当作利益。掌管国家事务的人只致力于财富的积累,这一定是出自小人之手的主意。
如果认为这种做法是好的,用小人来报效国家,那么灾难就会一起降临,即使有好的大臣也无济于事!也就是说,国家应该把仁义作为利益,而不是经济利益。
这篇文章出自春秋,发表在《礼记·大学》上。
扩展数据写入背景: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思想的散文。原为《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据传为所作。实际上是秦汉时期的儒家著作,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南宋朱在受到北宋程颢、程颐的推崇后,撰写了《大学章句》,最终与《中庸》、《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的官方教科书和科举的必读书目,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
《大学》重点论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与治国平天下的重要关系。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修身为民安”,主题为“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个纲领和“纪、知、诚、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项。
大学提出的人生观与儒家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基本上是儒家人生观的进一步拓展。这种人生观要求注重个人修养,拥抱积极的目标。这种培养和要求主要是基于儒家道德。
三纲八旨具有阶级性,“明德”“至善”是封建主义对君主的政治要求和伦理标准。“纪律”“知识”等八项,要求在修养方面,将三个方案中的政治理念和伦理思想结合起来。
关于作者:
(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鲁(今山东嘉祥县)南武城人。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于霞后裔。
崇尚以孝、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观,“自省慎独”的修身观,“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践价值。曾子参与了《论语》的编纂、《大学》的撰写、《孝经》、《曾子十条》等著作。
高周王六年(公元前435年),卒年71岁。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人尊称他为“宗圣”,成为夫子庙当之无愧的四大伙伴之一,仅次于“复圣”的颜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