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春节习俗
中山:春节是农历新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习惯上称农历新年为春节的第一天。从午夜到凌晨,人们经常用香烛和素菜祭拜祖先,并燃放鞭炮。新的春联贴在每家每户的门前,意味着摆脱旧布,迎接新的一年。春节期间,男女老少都讲究打扮,见面都说恭喜。长辈要给晚辈或者未婚的人“好处”(红包)。很多家庭习惯在大年初一吃素食,小兰也喜欢吃糖糕和糖果。饭后给长辈和至亲拜年。城乡处处是一派欢乐景象。
大年初二,俗称“开年”、“开(做)”(俗称开齿)。人们多杀公鸡祭祖,祈求新的一年家庭平安,每个人精神都很清爽。这一天,全家人都吃肉,比平时更丰盛。已婚妇女习惯于在同一天回到父母家,与丈夫和孩子一起拜年。
农历大年初三,人们称之为红口日。建国前,人们喜欢早上开门泼水、撒米、放鞭炮,祈祷一年到头不要闹。这一天一般不拜年,很少出街。今天没有这样的坏习惯。
农历七月初七,人们称之为“人节”,即人们的生日。很多人习惯在当天中午做粥和炒粉。小榄居民早上吃用各种肉类和蔬菜煮的生日粥;还有用莲子、百合、花生、芝麻、橄榄仁、粉丝、干果熬制的生日糖茶。客家人喜欢用萝卜丝和米粉搅拌做成萝卜糕当午餐。
自1988以来,每年农历正月初七,中山市石齐出现了一个名为“为民慈善”的新民俗。当晚,市内外各行各业的男女老少,在《乱世佳人》、舞狮、舞龙、舞鹤等民间艺术队伍的伴奏下,组成了万人的庞大游行队伍,从西郊出发,沿着孙文路向孙中山纪念馆走去。沿途万人空巷,灯光辉煌,一派热闹祥和的节日气氛。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就是俗称的元宵节。在过去的一年里,旧习俗生了一个男孩的家庭。这一天,他们把灯笼挂在祠堂或土地祭坛上,呼吁开灯或悬挂,只有在清明节时才取下烧掉,称为邓婕。这种习俗建国以来已经很少见了,但在一些农村地区仍然存在。建国前,小榄地区有过元宵节。当晚,一些民间组织举行了以传统民间故事为装饰的花灯游行,青年男女举着花灯一起唱歌,俗称唱花灯歌。以前小榄还有十六持枪的习俗,就是在庙前的空地上放上自制的插有红竹条的枪。村民们争先恐后地捧着散落在空中的红条,能拿到的是象征红色“枪”的镜屏,预示着一年的好运。今天没有这种习俗了。元宵节会在第二天(正月十六)晚上结束,这就是所谓的散灯。同时,也标志着春节活动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