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助理医师:肺胀的辨证治疗

肺胀是许多慢性肺部疾病反复发作并持续存在,导致肺胀无力收敛的一种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胸满、胸闷、气短、咳嗽痰多、烦躁不安、心悸、面色晦暗、唇甲发绀、腹胀、四肢浮肿等。病程缠绵,时轻时重,久而难愈。严重者可出现昏迷、痉挛、出血、哮喘等严重综合征。

一、辨证要点

辨证总是属于实证,但实证和虚证是有区别的,要区分标本的虚实。一般感觉邪的时候倾向于邪,但通常倾向于虚。痰、水、瘀之实,必须与实之实相区别。早期以痰浊为主,逐渐痰瘀并重,气滞水饮兼见。后期痰瘀盛,正气虚弱,本虚等于实。虚应与气(阳)阴两虚、肺、心、肾、脾的主次疾病相区别。早期以气虚为主,或气阴两虚,病在肺、脾、肾;在后期,气虚影响阳气,甚至可以看到阴和杨灿两个方面的不足。病变主要是肺、肾和心脏。

二、治疗原则

治疗要注意两个方面:治标和治本。根据标本的轻重缓急,重点放在祛邪扶正上。根据邪气的性质,表现为实证者应采用祛邪宣肺、降气化痰、温阳利湿甚至开窍熄风止血的方法。精气不足应以滋养心肺、补肾健脾为主,或气阴两调,或阴阳兼顾。在正气即将被除的时候,要扶正祛邪,以救阴复阳。

三、辨证论治的分类

1.痰阻肺证

胸闷气短,微倦,咳嗽痰多,色白黏或泡沫状,恐风易汗,纳差乏力,舌质暗沉,苔薄腻或浊,脉滑。

证候机理总结:肺虚脾虚,痰浊中阻,肺不宣降。

治法:化痰降气,健脾益肺。

代表:苏子姜奇汤、三子养亲汤。二者均可降气化痰平喘,但苏子姜奇汤性温,适用于上实下虚、寒痰伴喘咳者。三子养亲汤衰,以痰浊、肺满、痰粘为宜。

常用药:苏子、前胡、白芥子化痰平喘;半夏、厚朴、陈皮用于祛湿化痰、行气降逆;白术、茯苓和甘草。

痰多,胸满不能平卧,加痱子、莱菔子清肺,化痰平喘;肺脾两虚,易出汗,气短,痰少。宜酌情加入党参、黄芪、防风、健脾益气,以补肺固表。

如果是外感风寒诱发,痰由寒转饮,有气喘咳嗽,痰粘有白沫。见表寒内饮证者,宗小青龙汤拟加麻黄、桂枝、细辛、干姜散寒解酒;饮郁热,烦躁喘息,脉浮,用小青龙加石膏汤清郁热;若痰浊血瘀,唇钉紫暗,舌苔浊腻,涤痰汤可加丹参、地龙、桃仁、红花、赤芍、水蛭等。

2.痰热郁肺证

咳嗽,喘息,胸闷,烦躁不安,怒目突出,痰黄或白,粘稠难清,或伴有体热,微恶寒,少汗,口渴,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数或滑。

证候机理总结:痰热壅肺,清利实证,肺气上冲。

治疗: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代表:岳姑娘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祛肺热于前,用于饮热抑肺,有表邪,气喘咳嗽,目如脱臼,体热脉浮;后方清肺化痰用于痰热壅肺,呼吸困难,胸闷,咳出黄痰或黏稠白痰者。

常用药物:麻黄宣肺平喘;黄芩、石膏、桑白皮清肺郁热;杏仁、半夏、紫苏可以化痰、理气、平喘。

对于痰热过盛、胸满气滞、痰粘不易呕者,加鱼腥草、金荞麦、瓜蒌、蛤粉、川贝母、风化硝,清热化痰,益肺;痰哮,不卧,加射干,痱子,泻肺平喘;痰热伤津,口干。加入天花粉、知母、芦根生津润燥。痰热壅肺、腑气不畅、胸闷气短、便秘者,加黄、芒硝清腑泄热降肺平喘;对于阴伤痰少者,应减少苦寒之味,加人参、麦冬养阴。

3.痰证

恍惚、淡漠、谵妄、烦躁不安、丝线空虚、嗜睡,甚至昏迷,或伴有肢体震颤、抽搐、咳嗽气短、咳痰不爽、苔白或黄腻、舌暗红或淡紫、脉细滑。

证候机理总结:痰蒙心神,诱发肝风。

治法:化痰开窍熄风。

代表:涤痰汤。本方可清痰开窍,熄风解痉,用于痰多、风痰过多、嗜睡或嗜睡、痰多、肢体震颤者。

常用药物:半夏、茯苓、橘红、丹星以化痰止风;竹茹、枳实能清热化痰,益膈;菖蒲、远志、郁金用于开窍化痰降浊。此外,可配合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服用,清心开窍。

若痰热、身热、烦躁、神志不清、苔黄舌红,加葶苈子、天竺黄、竹沥;肝风动颤,加钩藤、全蝎,分别服羚羊角粉;血瘀明显,唇甲发绀,加丹参、红花、桃花活血通脉;如皮肤黏膜出血、咯血、便血,用清热凉血的止血药,如水牛角、生地、牡丹皮、紫珠等。

4.阳虚水湿证

心悸怔忡,气喘咳嗽,咯痰稀,面浮,下肢浮肿,甚至全身浮肿,腹胀满水,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小便短赤,畏寒怕冷,面唇青紫,苔白滑,舌暗胖,脉沉细。

证候机理总结:心肾阳虚,水饮内停。

治法:温肾健脾,化饮利湿。

代表:真武汤加五苓散。温阳利湿在前用于脾肾阳虚型水肿;活化后方阳气,化气为水,配合真武汤,可增强利尿消肿的功能。

常用药物:温肾通阳的附子、桂枝;茯苓、白术、猪苓、泽泻、生姜健脾利湿;赤芍活血化瘀。

若水肿剧烈,心肺憋气,心悸怔忡,不能平卧,加沉香、黑白丑、花椒、葶苈子、万年青根行气利水;血瘀严重,发绀明显。加入泽兰、红花、丹参、益母草和刺五加皮,以活血化瘀。水饮消除后,可参照肺肾气虚证治疗。

5.肺肾气虚证

呼吸浅而短,难以继续,声音低沉,气息怯弱。即使张口抬肩,也不能平卧,咳嗽,痰白如沫,呕吐不利,胸闷心慌,多汗发冷,或腰膝酸软,小便长,或小便淡,舌淡或紫暗,脉沉细,或有结。

证候机理概述:肺肾两虚,气失摄。

治法:补肺肾,降气平喘。

代表: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前面补肺肾,降气化痰,用于肺肾气虚,气喘咳嗽有痰者;后部的作用是补肺益气,用于肺气虚弱、气喘、咳嗽、气短者。

常用药物:补肺的党参(人参)、黄芪、炙甘草;冬虫夏草、熟地黄、核桃仁、补肾脐带;五味子收敛肺气;灵磁石,沉香气返璞归真;紫菀、款冬花、紫苏、半夏、陈皮、化痰降气。

肺虚畏寒,舌淡,加肉桂、干姜、钟乳石温肺散寒;阴伤,低热,舌苔少红,加麦冬、玉竹、生地滋阴清热;气虚血瘀,项脉,面唇发绀,加当归、丹参、苏木活血通脉。如果看到哮喘危象,用参附汤服蛤蚧粉或黑锡益气补肾,回阳扶正。

在稳定阶段,你可以经常服用周菲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