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养生观念的差异
建筑风格有两个代表时期:汉唐风格和明清风格。
但是,由于中国几千年来儒家思想的长期教育,抽象的儒家理论已经不自觉地形成,既定的道德规范一直主导着中国人的建筑观念。许多突出的个性特征得不到充分发挥,更多的民族创新得不到真正的宣传和展示,从而形成了以皇家园林和清真寺建筑为主的相对单一的建筑格局。在这一点上,欧洲的建筑比我们丰富多了。
从罗马建筑、拜占庭建筑、哥特式建筑、洛可可式建筑到巴洛克式建筑,是整个欧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人文发展的又一体现。尤其是哥特式建筑,体现了欧洲人对宗教寻宠的热情,并将这种热情转化为真实的视觉形象。巴洛克建筑向人们展示了欧洲人自由、个性突出的民族特色,以强烈的渲染力构成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西建筑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文化背景、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差异,也能反映出东方人和西方人在意义形式、思维方式和审美境界上的差异。
中国建筑的主要特征是砖木结构的封闭群体空间格局,以群体的美感和凝重平和的宗法思想体现了这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建筑发展来看,中国的建筑是保守的。可以说几千年来变化不大。它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没有跌宕起伏、陌生感等难以理解的意象。从建筑价值观来看,中国的建筑更注重与当时的政治伦理、经济价值、儒家思想的和谐统一,体现了一个民族在常规观念影响下的另一面。
西方建筑的主要材料以砖石为主,整体框架以柱式结构体系为主,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庙宇、古罗马的斗兽场、中世纪欧洲的教堂等。因此,与我国的砖木结构建筑相比;它的寿命会更长。从建筑空间的设计上,它们与中国的设计理念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开放式的单一空间形式。例如,北京的紫禁城和法国的卢浮宫就建于相似的时代。紫禁城是一个宏伟的建筑群,由数以千计的单体建筑组成,围绕一条主轴线展开。而卢浮宫则向上垂直扩展,形成一个巨大而多变的空间形象,足以构成一个宏伟的整体。还有中世纪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文艺复兴时期的圣彼得大教堂,都体现了欧洲人开放的个性和科学民主的精神,影响了整个欧洲,甚至全世界。
由于东西方建筑使用的材料不同,以及建筑理论和价值的差异,中国古老而优秀的建筑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还保存完好的时候,他们就用实物形象诠释着自己的文化。
从中西建筑的简单对比中,不难看出,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的差异会对这个民族的未来和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