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被骗买保健品怎么办?

对于老人来说,很难理性沟通,因为他的思维方式有很多知识和观念上的差异,根据他们的说法打他们是可以的。

我通常告诉我的家人:

xxx的人从电视上买东西被骗了多少钱?

xxx的人从电视上买了保健品,然后生了个畸形儿。

电视上的药都是假药。别看他说的,但是谁年轻,他不是在那边制毒吗?每天玉米面什么的。

然后他们就会知道电视上卖的保健品不是什么好东西。为什么保健品诈骗往往集中在老年人身上?

因为大部分老年人有钱,主要来源于养老金、退休金、子女日常生活费等。总之,以前有工作,现在没工作的老年人有一定积蓄,购买力可能比年轻人强,至少应该被保健品诈骗团伙盯上。

老年人保健品有哪些套路?

几乎每个人都在谈论治疗某些疾病。同时,这些疾病都是在医院花钱,医保只报销一部分,暂时无法治愈的疾病,比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而这些疾病的患者往往是老年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老年人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用骗子的话说,老年人“怕死”。他们就是想抓住这一点,用免费的诱饵吸引老年人,然后用“治好病”的承诺让老年人买单。这时候你跟他说保健品没用?我相信一旦这样说了,他只会认为你挡住了他恢复的一条路。

所以,科普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是先天不足的。不是他们不相信科学,而是他们想身体更好。医生说的太现实,而保健品推销员说的充满希望。在他们口中,没有什么病,吃点东西就好。

用这些招数,防止老年人以后乱买保健品。

你不必相信我。你还不相信央视?

即使是科普作家和医学研究者,也会遇到家里老人被忽悠高价购买保健品的情况。

作为旁观者,我们总认为保健品的套路是低级的,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何况很多长辈深信自己有很深的体会,所以往往不可能和他们谈科普,因为带有科普色彩的交流往往会变成“说教式”的谈话。试想,在一个家庭伦理和代际观念深入骨髓的国家,晚辈跟长辈讲科学是多么尴尬的事情。

但是换成“央视”就不一样了。老一辈很多人还保持着每天7点看新闻的习惯。央视的内容伴随着他们的青春和奋斗,而中国大部分的社会转型和改革政策都是由央视率先传播的,所以央视的权威性在长辈眼中是非常高的。如果你发现家里有什么稀奇、贵、不靠谱的保健品,请给他们看看今年的315晚会。

不说科普,说套路,说骗局。

以前,我们的误解是跟长辈说实话,跟他们讲一些他们认为理所当然的知识点和常识。但是,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已经很高了。如果只是搜索某些食材和产品的有用性,肯定会找到相关的科普文章。那为什么老年人还会迷上保健品?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看过这些文章,或者根本不相信这些专家和科普专家说的话,问题出在传播方式上。

央视的曝光视频剪辑得很好,没有任何复杂的科普术语,而是直接将整个购买行为曝光为骗局,并深挖各种套路,接下来请大家重点学习:

1,送产品是假的——为了得到你的信息是真的。

免费赠送东西是常见的商业行为,但315晚会视频中曝光的一位销售人员的话令人震惊。她说:“老年人就是爱贪小便宜。”

其实不只是老年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会错过关注账号并获得奖品的人,留下电话号码获得小礼物。总之,看似免费的东西总想向你要东西。避免这些麻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要贪小便宜。哪怕他只是想让你拍个照,也会给以后的面部识别安全留下隐患。

2.免费体检?可能不是正式机构吧

在我家附近,经常会有免费体检的通知,也有一些女性体检,或者婚龄孕前检查等等。,但是年轻人很少去。这可能是因为不同年龄段的人对生活的态度不同,但长辈往往对免费体检并不警惕,因为社区往往会有一些免费体检,比如针对几岁以上老人的。

这次315也曝光了家长打着给孩子筛查视力的幌子被骗钱。其实,无论是给孩子免费体检,还是给老人测血压,都需要专业机构,机构必须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说白了,真正的免费体检是由专业机构的专业护士和医生来做的。不会忽悠你掏钱买什么,也不会用病吓你。保健品诈骗团伙的免费体检大多是“演员”,有的干脆把老人拖到公司办公楼。

所以识破假免费体检很简单。当你知道长辈要免费体检的时候,你可以找个机会看看负责体检的机构和工作人员是否有执业许可证。

3.讲座里的医生老师都是假的。

央视已经曝光他们只是骗子,他们都是在演戏。

说到这,你觉得你会被假医生忽悠吗?老实说,如果你遇到一个经验丰富的骗子,更不用说长者,甚至三十几岁的年轻人都可能上当。

如果我穿着白大褂,以健康的形象,充满自信的对你说,“这款产品采用破膜技术,针对癌细胞。众所周知,癌细胞的NDA\RNA与正常细胞不同,该产品中的小分子会拉走癌细胞的编码,直接抑制生长……”,而你是一个非专业人士,听过这些耳熟能详却完全无法理解的名词,尤其是“众所周知”这句话。

但其实这一整段都是编的。要知道这种讲座的骗子也是不断学习的。不同的是他们是专门演讲的,通俗点就是严肃的废话。

我早年接触这类骗子时,经常天真地和他们争论知识点,但他们的知识都是捏造的。给他们讲知识有用吗,有意义吗?

而曝光他们的方式其实很简单——查!

骗子经常用这种骗人的方式粉饰自己的医生身份:

我们的产品和某医院合作,正在做临床项目,你可以直接问哪个医院,哪个科室,谁负责,根据他说的信息和医院核实。

我是某医院的医生/专家/主任。医生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查询,如直接在医院网站查询、电话咨询医院或直接在卫生部网站查询医生执业注册信息(官方查询地址为:医生执业注册信息查询)。

请记住,医生入学拿证至少要五年,有证可查。

今年315晚会上曝光的“医生”说他祖上都是中医,他把自己包装成中医世家。遇到这样的人,还是要查,看他的医师资格证。没有这个,行医就是违法的,世世代代都没用。

4、你还买了贵的产品,央视已经曝光了真实价格!

大部分用来诈骗老年人的保健品都会想尽办法高价销售。其中有些甚至在3月15日的曝光中卖了几十倍。如果家里的保健品信息齐全,可以根据其外包装上的批号信息(官方地址为: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在中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上查找信息。可能有人会问,找不到怎么办?如果找不到,就说明依法没有销售商品的资格,甚至可以打piapia的耳光。

另外,一些国家质检局的订阅号也经常推送一些关于食品安全的新闻和科普知识。这样的官方消息更容易让长辈接受,比如CFDA中国食品药品监督、产品质量监督等。,所以宜选择合适的内容转发给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