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经解解》札记:气血通畅不仅有益健康,还能抗衰老。

正如清代姚志安在《苏文经注》中所解释的那样:“疏则上下通畅,调则气血,则寒热自和,阴阳自调。”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由于人体气失去了正常的运动状态,即气的出入受阻,升降失常。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中医对病因病机的基本看法。朱震亨曾说:“气血相和,百病不生。有抑郁症,百病生。所以人体的很多疾病都是在抑郁中诞生的。”这就强调了气血瘀在病机中的重要地位。他主张气血湿热痰食“六滞”学说,认为这六种因素可以单独或共同致病,但关键在于气滞。所以他治疗瘀证,重在调理气机。

事实上,气血运行理论不仅在疾病的治疗上,而且在保健方面,尤其是在疾病的预防和抗衰老抗衰老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进一步提出:“五脏若明,则人安。”所谓元稹人,就是五脏的真漆瑗,也就是朱震恒在《格致玉论》中所说的:“人借之为生者,血与气也”。

中医的气血保健方法很多,比如体育锻炼中的五禽戏、八段锦,还有呼吸与呼吸指导、针灸推拿、药浴、足浴等多种方法。作用的主要原理无非是疏通脏腑经络气血,以维持机体旺盛的生命力,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目的。

对此,清代医家王孟英早就提出警告。针对“不知病如何治,欲补不足,狂养社稷”的情况,他大声疾呼“一味补之,则气愈佩,气愈危,气愈轻”,强烈反对滥用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