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滋补品市场。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医疗保健行业,在短短十几年间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行业。到2000年,我国保健品产值已达500亿元,利税6543.8+00亿元。生产保健品的企业总数、产品品种、年产值和实现利润已占医药企业总数的50%以上,成为我国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之一和国民经济的新兴产业。

保健品行业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目前,我国城镇和农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52.9%和56.8%,正处于由温饱向小康的过渡阶段。东南沿海部分大中城市和地区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人们的消费观念和健康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推动城乡保健品消费支出以每年15 ~ 30%的速度快速增长。同时,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保健品行业发展的重要机遇。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给人们的生理和心理机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不断扩大。为了避免不健康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人们转向保健品,使得保健品的开发和生产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点”。再者,多层次的社会生活需求为保健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除了中年人在家庭和事业的双重压力下逐渐加入保健品消费行列,“一老一少”(老年人和青少年)是保健品消费的主力军。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发展,“银发族”对保健品的需求旺盛,使得以参茸为滋补品的保健品消费急剧上升。现代家庭对独生子女成长的期待,使得父母愿意投资营养保健品,这为滋补身体、智力、均衡营养、食疗等保健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尤其是在“送礼送健康”的新时尚潮流引导下,保健品成为节日送礼的重要选择之一。中秋、国庆、元旦、春节期间,这五个月的保健品销售额占全年销售额的65%以上,成为保健品产销旺季。据预测,到2005年,中国保健品销售总额将超过6543.8亿元,表明在新的世纪里,保健品市场将继续扩大,保健品产业将继续保持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保健品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保健品行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保健品行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一是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严重,不利于竞争力的提升。据统计,中国有3000多家保健品企业。其中,总投资6543.8+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仅占总数的654.38+0.45%,总投资5000万元至6543.8+亿元的中型企业占38%,总投资6543.8+0万元以下的占6543.8+万元以上。投资65438+万元以下的车间式企业占12.5%。截至2000年6月,我国批准的保健品品种有2453个,但市场上只有700个,真正有市场份额的不到100个,能长期站得住脚的就更少了。

第二,过于依赖广告推广,不利于提高质量水平。有些企业将销售额的30%以上用于广告,从一开始就陷入了研发投入低、广告投入高的怪圈。在广告宣传中,存在很多夸大宣传的现象,并且习惯于用“概念炒作”作为打造保健品市场的法宝,实际上成为保健品的短命之伤,使得保健品行业经常陷入“概念-市场-概念”的管理误区。

三是产品开发实力薄弱,不利于提高科技含量。目前很多专业保健品企业技术力量薄弱,产品研发投入低,盲目性大。他们大多采取买断经销权或者外包产品的方式,使得整个保健品行业的产品水平很低。据统计,2000年,所有保健品企业中只有20%开发生产新产品,从事新产品开发的科技人员仅占保健品从业人员的7%。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保健品90%以上属于第一、二代产品,没有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产品功能明显相似。在卫生部批准的22种保健功能中,具有增强免疫力、调节血脂、抗疲劳功能的产品占全部产品的2/3。

第四,难以面对国外企业的进入,不利于提高市场份额。目前,已有20多家国际知名跨国保健品公司通过收购、兼并、租赁等方式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投入巨资进入中国市场。2000年,美国全球健康联盟与国内制药巨头三九集团签署协议,在中国开展保健品连锁营销。位居世界500强前列的杜邦公司,带着其生命科学领域的营养保健TAKECARE系列产品开始全面进入中国。国际知名品牌、美国第三代保健食品维格尔保健食品营养包被成都五牛集团以1亿元收购中国代理权。在保健品零售领域,近五年来,国外保健品正悄然占领中国市场。2000年,仅西洋参在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就销售了2000多万美元。目前,欧美等国家在中国销售的保健品有近500种。这些都预示着中国保健品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第五,产业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利于提高政府的监管能力。目前保健品行业没有统一的行政归口管理部门,卫生、医药、工商部门各自为政,没有可操作的行业标准、规范统一的检测方法、审查程序和管理办法。一些不法经营者采取“打擦边球”的策略进入保健品市场,一些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厂家在行业更高利润的刺激下,纷纷投产或转行生产保健品,这是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重要原因。

由于上述问题,中国的保健品一开始就面临着严峻的现实和潜在的危机,成为“问题行业”,往往让消费者很难达到“花钱买健康”的目的。保健品企业很快从市场上获得了“负回报”。

保健品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策略

在未来5到10年或更长的时间内,保健品行业必须进行重组,使其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努力实现竞争有序的产业格局,以优质的产品恢复消费者对国内保健品的信任,并积极进军海外市场。

当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严格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保健品市场进行统一宏观管理。中国保健品行业需要一个好的游戏规则。国家进一步完善保健品行业质量标准和法规,加强行业管理,加大执法和管理力度。要尽快明确保健品行业的统一归口管理部门,彻底克服目前多头政策的弊端,负责各类保健品的科研、开发、生产、销售和审批。加强和统一产品技术标准、生产标准、检测标准等。,让保健品的研发和生产有章可循。对于已经批准的生产,也要按照统一的新标准重新审核,做到标准和规模一致,让厂家公平竞争。在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行业协会的作用应得到特别强调。医疗保健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监管和自律。协会应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制定规章制度,建立行业自律机制,保护企业合法利益。协会也要创造条件,努力做一些开创性的工作,比如制定行业标准、行业发展规划等。

(2)高起点发展保健品产业,提高保健品的科技含量。WTO给中国保健品企业带来了世界级的竞争对手,它们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有从事保健品生产的中国企业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未来保健品竞争的核心将是科技含量,加强科技投入迫在眉睫。特别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要更加重视保健品应用的基础研究,努力提高新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使保健品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过渡,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成为主流。保健品企业只有不断更新技术,提高技术含量,开发出效果好、质量高、有特色的第三代保健品,才能使产品从低层次的价格战、广告战转向高层次的技术战、服务战,才能在入世后的中国创造保健品的世界品牌,并有能力进入国际市场。

(3)激活农村市场,壮大保健品产业的实力和规模。目前,中国保健品的主要市场在城市。在农村,保健品的市场开发还远远不够,尤其是经济相对发达的农村,比如长三角,这是一个巨大的保健品潜在市场。从年销售额来看,近几年销售业绩超过5亿元的企业大多以乡镇企业为主。例如,基于“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和战线,朱三口服液实现了80亿元的惊人年销售额。同时,企业在开拓农村市场时,要充分考虑农村广告策略,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营销方式。

(4)发挥中医药特色,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中国有5000多年的中医保健传统。中国的中医疗法和保健方法具有防治统一、副作用少的优点,在国际上日益受到重视,在发达国家成为一种时尚。发挥中医药优势,积极“走出去”,是我国保健品发展的重要思路。当前应尽快形成一套完善的中药保健品验证体系,包括中药现代化体系、中药质量、毒理安全性和临床疗效的评价验证体系、中药实验室分析方法的统一标准化体系和配套体系,尽快获得发达国家的保健品认证。

(5)制定科学合理的价格标准,从奢侈消费品向普通消费品转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加强,有专家断言“生物保健品将是21世纪的食品。”保健品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消费品。但目前保健品定位为高端奢侈消费品,价格相对昂贵。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保健品属于需求弹性较大的产品,即价格的降低会导致对保健品的需求翻倍。目前大部分保健品还有较大的降价空间。如果保健品企业实行低价策略和规模经营,保健品生产企业获得的规模效益不仅可以弥补降价带来的损失,还可以增加企业利润。

(六)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理念。成熟的产业离不开成熟的消费者,但目前消费者缺乏必要的保健和保健品知识,不恰当地否定了真正保健品的作用。因此,今后保健品的广告宣传应从功效宣传转向保健知识宣传,以保健知识宣传和品牌宣传为核心,提高消费者的保健意识,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上海发展保健品产业的优势

虽然保健品行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生物保健品行业巨大的发展前景仍然吸引着更多的企业奋进。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在保健品的发展上有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必将成为未来保健品行业发展的热点。

首先,上海有很好的保健品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生物医药技术产业是上海重点支持的战略性产业。目前,上海正通过浦东张江的“药谷”加速生物和医疗技术的产业化。上海对保健品行业的法制化程度高,监管力度大,为保健品企业走上规范化道路提供了制度保障。对于那些有长远眼光,真正想通过持续经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来说,上海商机无限。同时,上海在科研和人才方面也有优势。上海是生物技术中心,从事生物技术研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人力资源丰富。对于那些重视自身科技含量,有战略眼光的企业来说,上海是练好内功,大力培育名牌产品的好地方。

其次,上海有很强的市场优势。2000年,全国607亿的销售总额中,上海占了67亿,成为保健品的主要消费市场。2001年,上海人均GNP已达4500美元,在世界上率先进入中等收入水平,保健品消费将进一步增加。上海市场也有一支高素质的消费者队伍,他们对保健品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一些消费者已经能够从科学的角度去理解保健品,并形成了长期使用保健品的观念。

目前,上海本土保健品企业应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截至2000年底,上海市共有保健品生产企业70家,占全国保健品企业总数的6.9%,保健品总量192件,占全国比重10.5%。在上海的保健品市场,上海本地产品只占据35%的市场份额,65%是国外等地的产品成本,尤其是保健品礼品市场,基本被万吉、今日、喜悦、康福来、保龄参等国外品牌占据。与上海市场的容量相比,上海本土保健品行业的发展相对落后。上海保健品企业应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努力尽快形成多品种、多层次、多功能、高科技的保健品产业体系,赢得市场竞争优势。我只希望你能看到它在哪里。毕竟不同地方的写法是有差异的。我希望你能成功,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