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中风了,怎么办?

你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太难治愈了。能治好病人,能照顾好自己,是最好的结果。

急性脑血管病又称中风、脑中风,是脑血管疾病的总称。常见于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由于脑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当血液流入脑实质时,就是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由于脑血管狭窄和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和阻塞,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持续24小时以上的症状称为脑梗塞,包括脑血栓和脑栓塞。临床表现有一定的局限性神经症状。发生在一个半球的有对侧三重瘫痪,即同时出现对侧偏瘫、轻偏瘫、偏盲或失语症。发生在脑干和小脑的有同侧脑瘫,对侧偏瘫或轻偏瘫,同侧肢体共济失调。严重的病例包括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甚至脑疝或死亡。

我国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冠心病,脑出血发病率相对较高。相反,西方国家的冠心病发病率很高。除了人种、遗传、环境等因素,饮食结构和营养的差异是很重要的原因。因此,纠正营养障碍和膳食营养治疗是防治急性脑血管病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饮食的营养影响

1.营养不良和大脑年中;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是中风的重要原因,因此与之相关的饮食营养因素也与中风密切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脂肪摄入过多的地区脑缺血和脑梗塞发病率高,占总热能的40%,而低脂肪、低蛋白质、高盐饮食的地区脑出血发病率高。实验研究证实,高血清胆固醇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而低胆固醇的高血压会使动脉壁脆弱,增加红细胞的脆性,容易导致出血。营养失衡不仅是主要营养素数量的失衡,而且质量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比数量更重要。比如脂肪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胆固醇,但过多会促进脂质过氧化,破坏细胞膜,而后者会增加血胆固醇。所以认为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是1: 2,现在推荐的最佳比例是P: M: S = 1: 1: 1。蛋白质中的优质蛋白,即含硫氨基酸含量高的动物蛋白,如鱼、禽、瘦肉、大豆蛋白等,占总蛋白的比例不到50%,容易发生高血压、中风等疾病。如果饮食高钠低钙低钾,也容易发生高血压和中风。

2.影响脑卒中的预后和康复:由于脑卒中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脑功能衰竭,病程可伴有感染、消化道出血和肾功能不全;脱水剂和激素的应用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轻者吃得少,重者禁食,膳食营养摄入明显低于所需量。因此,在原有营养不良的基础上,脑卒中患者可能会因摄入减少而加重,导致更严重的营养不良。如果没有足够的热能、必需氨基酸、磷脂和维生素,必然会影响中风的预后和恢复。

二、饮食营养疗法

膳食营养疗法的目的是支持全身营养,保护大脑功能,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功能恢复。在膳食营养供给上要求个体化,即根据患者的病情、并发症、正常饮食、消化吸收功能、体重、血脂、血糖、电解质等因素,提出不同的膳食营养治疗方案。在急性期,食疗是为了使患者度过危险期,为恢复创造条件。恢复期应提出合理饮食的建议,以纠正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促进恢复,防止复发。

1.重症患者的饮食治疗:发病后2 ~ 3天内出现呕吐或消化道出血的重症或昏迷患者应禁食,并通过静脉补充营养。3天后开始鼻饲。为了适应消化道的吸收功能,最初几天主要用米汤和蔗糖,每次200 ~ 250毫升,每日4 ~ 5次。在耐受的情况下,给混合奶增加热能、蛋白质和脂肪,用牛奶、米汤、蔗糖、鸡蛋和少量植物油。对昏迷时间长、有并发症者,应供应高热能高脂肪混合奶,保证有蛋白质90 ~ 1LOG,脂肪300g和碳水化合物300g,总热能10.46MJ(2500kcal),总液体2500ml,每次300 ~ 400 ml,每日6 ~ 6。鼻饲速度要慢,防止反流进入气管。必要时可以选择均质饮食或元素饮食。

2.一般患者的饮食疗法:热能供应可在125.52 ~ 167.36 kJ(30 ~ 40大卡),超重者适当减量。蛋白质以L 5 ~ 2.0g/kg的比例,其中动物类蛋白质不少于20g/d,包括低脂肪高蛋白的鱼、禽、瘦肉,豆类每天不少于30g。脂肪不应超过总热能的30%,胆固醇应小于300 mg/d,应尽量少吃脂肪、动物脂肪、饱和脂肪酸高的内脏。超重者的脂肪应占总能量的20%以下,胆固醇应限制在200mg以下。碳水化合物以谷类为主,总热能不低于55%,需要粗细搭配,多样化。将盐的摄入量限制在每天6克以下。如使用脱水剂或利尿剂,可适当增加。为了获得足够的维生素,每天应供应400克以上的新鲜蔬菜。用餐制度要定时定量,少餐,一天4餐,晚餐要清淡易消化。

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护理

如果老人“中风”,生活不能自理,就有责任和义务照顾重病老人。那么,他们作为孩子应该怎么做呢?首先要说服老人树立信心,锻炼肢体,避免肌肉和神经萎缩。定期按摩每个关节和肌肉是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的好方法。当四肢能主动活动时,应鼓励老人经常坐在床上或椅子上,蹬床或踩地,或手翻核桃(症状较轻者可用健身球)。更进一步,你可以帮助老人练习站立和行走。

有的孩子怕“中风”的老人摔倒,发生不幸,不宜让他们搞活动。事实上,越早开始锻炼,肢体功能恢复越快,死亡率也会越低。据统计,卧床不起的“中风”老人五年死亡率为54.7%,而活动期的“中风”老人只有12.1%死亡。

为了防止畸形,瘫痪老人的四肢要用绷带、沙袋或枕头固定在“功能位”。手肘要成90°,手腕要放在旋前位。老人容易脚下垂,不要把被子直接压在脚背上。最好用支架把被子撑起来,脚下垫个枕头,使踝关节呈90度。

预防褥疮非常重要。老人瘫痪后,翻身不方便,往往由于骨头突出部分与床垫之间的压力,皮肤出现坏死性溃疡,需要经常翻身。一般应每两小时翻身一次,翻身后用酒精或爽身粉轻轻按摩骨骼突出部分,以利血液循环;在骨突起上使用气垫或泡沫塑料垫可以减少压力。另外,要经常给老人擦洗皮肤,在褶皱、会阴、臀部喷一些痱子粉,保持清洁干燥。一旦出现褥疮,可用大灯泡擦干患处,涂上紫色药水,或撒上中药生肌粉,按压疮面。

长期卧床的老人胃口不好。他们应该吃一些有嚼劲、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如蛋羹、豆浆、牛奶、藕粉、米粥、饺子、鸡汤、细面条等。喂奶时要有耐心,咽下一口再喂另一口,不要操之过急,以免发生吸入性肺炎。

如果瘫痪老人不习惯卧位排尿,排尿有困难,可以用手轻轻按摩下腹部,或者用热水袋敷下腹部,会有一定的效果。

卧床老人常因肠道蠕动缓慢而出现便秘,而便秘往往是“中风”复发的原因,不可等闲视之。如果3天大便不明白,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用药。

对于右侧截瘫、有听力障碍的老人,要劝他们说话慢一点,多听广播,让儿孙多和他(她)说话,重建语言功能。当然,这个过程是缓慢的,需要极大的耐心。

约60%的“中风”老人在恢复期死于肺炎。所以要注意室内通风,及时增减衣服,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照顾“中风”老人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中风”老人如果能得到精心照顾,大部分能在一年内康复,一半能生活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