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面馆该买什么面?请给我一份面馆菜单
阳春面也叫滑面,就是清汤面。《辞海》对“阳春”一词的由来解释为:“农(阴)历十月为小阳春,市井暗语以阳春代表十。”以前一碗普通面的价格是十便士,所以一碗面叫十便士。阳春面只有汤头没有浇头(配料),什么面都可以,比如龙须面、细面、小宽面、中宽面,都叫阳春面。
(2)拉膜
拉片又称“挖片、押片”,是山西面食中常见的产品。是从上往下拉进锅里的,所以也叫“捏疙瘩”。据专家考证,汉代的汤饼是煮面条。元代有一种“鸡头粉面”,是一种铜钱大小的面皮。煮好的刀削面需要配上各种浇头和配料。
(3)猫耳朵
猫耳朵,太原俗称“戈尔”或“戈尔”,不叫猫耳朵,是一种基本的家常面食,北魏就有记载,但具体起源于何时无从考证。据古籍记载,古代人在餐桌上制作“汤饼”,但后来由于技术的进步,面条可以用锅拌揉,不再需要在餐桌上制作,所以也叫“不撑”,由餐桌演变而来。汤饼的制作方法与今天山西制作猫耳朵略有相似,而在山西,由于制作出来的产品小巧紧凑,外观与猫耳朵极为相似,故称为猫耳朵。
(4)刀削面
刀削面,又称“削面”,在《素食简史》中写道“削面:面条比较硬,要多揉,越揉越好,放在手心里当长片。用锋利的刀切薄片,放在开水里煮,再浇上汤或卤水,非常有趣。”
刀削面是中国五大著名面食之一。主要是刀工刀法,刀工刀法都很吸引人,面条筋道,咬劲十足,吃后回味无穷。刀削面的制作特别注重切飞,即快速切面,切好的面如小鱼卷入锅内,面条大小一致,外软内软,滑爽咬口。
刀削面起源于山西太原,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传说元朝为了防止汉人造反,把百姓的金属全部没收,并规定十户轮流用刀。一个老人去邻居家拿了把刀,准备回家切片。结果刀被抢走了。老人要回家,刚出大门,低头一看,是一片薄薄的铁,于是捡起来,放进口袋,回家了。没有刀子可以切,突然他想到一块铁,于是他把它拿给了老太太。老太太一看,抱怨道:“这么薄的一块铁,怎么割?”老人生气地说:“动不了就用剁!”这排骨一出,老太太才想起来,左手拿着面,右手拿着小铁片,袖手旁观着锅里的开水,把面切了放在开水里,煮熟了捞出来,淋上卤汁吃。"。这种刀削面的方法在晋中一带流传,直到明朝以后多次改良,成为现在著名的面食。
刀削面传统的做面方法是一手拿着面,一手拿着刀,把面切到开水里。这种削面技艺强调“刀不离面,面不离刀,手眼线一线,一刃接一刃,平刀为平条,砍刀为刃条”,所以山西有“一叶落锅,一叶浮,一叶离面,银鱼落水,柳叶微风下”的打油诗。可见道小面不仅玩得开心,而且玩得很开心。
刀削面的面团要硬,面团要充分揉搓,反复揉搓至面团光滑,再揉成条状,用手握持。刀具有两种,一种是切面用的略弯的刀片,一种是切边用的弯平刀。同时,煮面也有窍门。山西有句话叫“第一锅是饺子的第二锅面”。第一锅面是清汤面,第二锅面比较好吃。煮的时候要大火,才能保持面条的柔韧滑滑。
在刀削面中,除了面的美,更重要的是酱料(包括卤水、炸酱、炸酱、凉拌、汤料)、肉汁和配菜的搭配,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吃的时候很有讲究,比如清蒸羊肉,西红柿鸡蛋肉汁或者炸酱都是秋冬流行的。
在不同的地方。《清代素食简史》中还载有当时陕西、山西流行的“挂面”:用水调和,用盐、碱、清油调和,盖上湿布,一调和就拉成细条煮熟,名为“挂面”。拉面按扣数可分为扁条(分为灯草皮、带条、柳条、韭条、细韭条、一窝丝)、圆条(按扣数分为粗白条、绿豆荚条、粗匀条、细匀条、细圆条、一窝丝、龙须丝)、三角形或空心,其类型与山东福山拉面几乎相同。
(6)担担面
担担面是一种由熟面条和肉末制成的面食。相传丹丹面是由四川省自贡市一个叫陈宝宝的摊贩在1841创立的。他挑着担子去卖面条。担子的一头用铜锅隔开,一头用来煮面,一头用来炖鸡、蹄子或食材,另一头是炉子。小贩挑着担子沿街叫卖,由此得名。和台南担仔面的竹担差不多。
(7)一夫面(方便面)
伊夫面又被称为“依附面”或“朝廷面”。它起源于何时何地?广东、福建、苏州、朝廷各种传说都有,真的很难下定论。但据史书记载,更具体的说法是乾隆年间扬州知府易炳寿的书法家兼厨师所创,故命名为易福绵。
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各地都发展了自己的风格,但基本做法都是一样的。它是一种煎蛋面,由于在民间的广泛流传和改良而流传到世界各地。还有人撰文称赞一夫面是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面,是方便面、泡面、泡面的“始祖”,是旅居日本的华侨受到“一夫面”方法的启发,创造了今天的方便面。一夫面是先煮后炒的鸡蛋面,可以储存起来,饿了就吃。确实有它方便的特点。
事实上,傅毅面的做法在明代的宋代卫生部门就有记载。当时叫“索面”:“将面条用盐水拌成小剂,上油躺在上面,缠在架上逐渐移动,架出孔垂长缕缕。先烧水去盐,再做个汤调一下,就干了,慢慢用。”简单来说,就是把面粉用盐水揉匀,然后捣碎成小块,抹上油,把面团放入有孔的压面机(河捞机,有点像米苔机)中使面条漏出来,长条状,放入水中煮,去掉咸味和香味,最后取出,晾干,储存起来慢慢使用。仔细分析,这就是“方便面”的特点。由此可见,中国的方便面至少有近400年的历史。
(8)搅拌鱼面
挑鱼面,也叫挑尖,是山西省流行的一种煮面条。软面团是通过戳制而成的。因为面条的形状像一条“鱼”,所以叫挑鱼,又因为有两个尖尖的头,所以又叫挑尖。
鱼面历史悠久,元代有记载如下:山药鱼面(白面、豆粉、熟山药,搅拌均匀,舀入沸汤)。我也记得“精致钓鱼”这几个字。
在民间,炒鱼是用高粱粉、荞麦粉、红小豆粉、绿豆粉、玉米粉等做成的。目前多以面粉为原料。
(9)刀盘表面
刀盘表面是用平刀片切面条制成的。它是从刀的切割面演变而来的。拨刀刀是特制的,两端有柄,刀刃不要凸出,每把重两公斤左右。先将面片压成合适的厚度,然后用这种刀切面条,面条非常整齐,粗细均匀。山西面食表演时,一家面馆的胡乃华师傅曾创下每分钟配105刀***630块的纪录,让围观者眼花缭乱。面条真的是山西一绝。
(十一)搓鱼
搓鱼是用手揉成鱼状的面食而得名。是山西常见的面条。除了农村,城乡的面馆、大排档也有卖的。
关于搓鱼的制作记载不多。仅在《山西面食》一书中就记载了八种搓面、擀面杖、水煮鱼、面条搓鱼、干炒面、南瓜红烧鱼、羊肉红烧鱼、土豆红烧鱼,使得搓鱼在山西面食中占有一席之地。
用来搓鱼的原料有面粉、荞麦、小麦、高粱、玉米、杂粮等。它们的形状有长方形、线状、中间宽而平、两端渐细等。他们的烹饪和食用方法有煮、蒸、炖、焖、煎、炸等。它们是非常受欢迎的面食。
(12)切刀部分
刀切面也叫切割面,刀切面的材料相当广泛。除了普通面粉外,还可以添加豆粉、荞麦、小麦、高粱以及粗粮和粗粮(如小米、玉米)。除了原料的多样化,还有很多种类,如普通切面、大刀切面等。,其形状有大宽条、二宽条、柳条等。
(十三)面条
它是由各种配料和面团混合而成的。口感甜滑浓郁。
面条的汤料要精挑细选香菇、虾仁、猪肉、鱿鱼、笋丝、黄花菜,用比目鱼、蚯蚓、香菜、韭菜、豆芽、辣椒、沙茶酱、大蒜、鸡蛋丝调味。和面的汤最好是骨头汤或肉汤。将精选的香菇、猪肉等食材倒入汤中煮透,再加入红薯粉勾芡,再加入一些冰糖、盐、味精,增加香甜爽滑的口感。
(14)肉末面条
肉末面细长,粗细均匀。肉末面鲜香,面上飘着红油。汤汁酸辣,韧爽,老少皆宜。臊子分肉臊子和菜臊子两种,其中以肉臊子为主。有几十个品种,细而硬,有光泽,酸而辣,香而香,吃起来柔韧爽滑,其中以岐山肉末面最为著名。面对面的练习
猪肉,榨菜绿色面条
材料:瘦肉150g,榨菜半个,洋葱2根,拉面,料酒半勺,酱油半勺,湿淀粉半勺。
练习:
1,瘦肉切丝,拌入调味料,腌制10分钟,榨菜切丝后用清水浸泡20分钟去除咸味。将洋葱切成葱花。
2.用3汤匙油将肉丝炒香,然后加入榨菜肉丝翻炒,炒匀即可食用。
3.再煮半锅水,放入面条煮。
4.将调料放入面碗中,放入面条,铺上少许炒榨菜丝,撒上少许葱花。
小贴士:榨菜有两种:老榨菜和嫩榨菜。老榨菜咸香,炒之前要泡水。嫩榨菜不咸。洗干净放在同一个煎锅里就行了,但都不要调味,以免太咸。
红烧牛肉面
原料:牛肉500g,面条500g,大白菜250g,10杯水,葱4根,姜2片,蒜8粒,八角4粒,辣椒1;1杯酱油,6杯水,1汤匙酒,1汤匙麻辣豆瓣酱,少许香油。
练习:
1.牛肉洗净切块,焯去血水。
2.将葱、姜、葱、八角、辣椒、牛肉翻炒,加入1杯酱油、6杯水、1汤匙酒、1汤匙麻辣豆瓣酱,中火煮约1小时。
3.把水烧开,把煮好的面条捞出来,然后把白菜烫一下。
4.碗里放一点香油,葱花,牛肉汤,再加面条,蔬菜,牛肉。
担担面
原料:面条200克,猪肉馅400克,芽菜100克,葱花25克,姜末10克,大蒜10克,辣椒面1.5克,芝麻酱10克,油菜心1颗。
调料:生抽、老抽、料酒、米醋、高汤、胡椒面、猪油、香油。
练习:
1,锅热后倒入猪肉馅翻炒待用。
2.用猪油煸炒葱、姜、蒜,再煸炒辣椒面、芽菜、肉末,加入料酒、生抽、老抽、米醋,点少许高汤,出锅时加入芝麻酱、胡椒面。
3.将面条放入锅中用开水煮熟,捞出放入碗中。油菜籽熟了,可以用了。
还有很多。